“数”说历史论文_刘晓华

——经济史教学中引用数据材料初探

刘晓华

摘要:数据材料能直观准确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有独特作用。本文从数据材料在经济史教学中的优势、数据材料的来源、经济史教学中引用数据材料应注意的原则三个角度略作探究。

关键词:数据材料;经济史教学;优势;来源;原则

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目的书写符号,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改进,西方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据,指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历史教学中的“数据材料”,特指用阿拉伯数字描述某些历史事实,对某种历史演变进行量化处理后的资料积累。在经济史的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且纵向横向联系密切,有些经济史知识很难以文字等其他形式反映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相对其他形式的材料,高中经济史教学中引用数据材料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确实有曲径通幽之妙。

一、“数据材料”在经济史教学中的三大优势

1.直观准确反映经济现象及变化,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

高中经济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经济史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外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经济发展的过程很多信息用文字描述略显抽象,而用数字描述,则很直观准确。如讲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向学生展示如下数据:

学生通过对比图表中进出口值和注册工厂数在1913年、1914到1916年,1917到1918年数据的比对,可以看出从1913年到191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和注册工厂数大幅增加,从而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表现”这一知识点,达成了该知识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2.培养学生严谨理性的思维品质,达成学生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济史教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培养学生搜集有关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的能力。选择可用的数据,本身就是一个认真对比,归纳分析的思维过程,数据材料又兼有数学推理的特征,这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益处。如学到“大跃进”时,笔者采用了如下数据:

一组数据呈现之后,学生非常吃惊,1958年的水稻亩产量以一飞冲天的架势坚挺于这一组数据中,每亩约2800斤的产量即使在当今袁隆平杂交水稻也达不到的水平,在当时怎么可能呢?从1955年到1958年水稻亩产量从不到400斤整整增长了7倍也不符合植物生长的规律。面对这组数据,教师抛出了一串问题链:你觉得1958年的粮食亩产量数据真实吗?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通过一组数据及相关的问题链设计,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理性分析。从这个角度,数据材料对于学生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要远远比教师文字的说教更有效。

3.数据对比寻找差距,激发情感,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比起其他目标来说无法通过分数来量化,但数字的直接刺激,却可以让学生直观的得出结论,以数据的优劣对比,反衬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距,从而让数据的落差撞击成情感的体验。如学习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时,引入以下数据材料:

经过直接的数字对比,学生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为文明古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达成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数字材料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妙用,利于三维目标中的的达成,这足以引起我们对数据材料在经济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视。

二、经济史教学中数据材料的来源

1.各国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其官方网站上设有季度数据、年度数据、专题数据、国际数据等栏目;各国权威部门解密的不同时期档案也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大量的原始数据,真实权威,实证性强。

2.报刊杂志上的数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学动态》《经济研究》,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世界经济》,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世界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研究室主办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都是非常权威的经济研究部门出版的报刊杂志,此类文献所引数据比较科学权威。另外,日常报纸所报道的经济数据对高中经济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来自乡土资源的数据

地方志记载,地方政府甚至是村镇的统计资料,都可以作为数据材料引入经济史教学。如吉林有位教师在讲述土地改革引起阶级变动时,引用了当地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村民成分统计的数据,具体如下:

如此引用,资料随手可得,气氛亲切自然、乡土气息浓厚,彰显历史学科的实用功能,拉近了历史与生活的距离。

三、数据材料在经济史教学中应用的几大原则

1.数据真实,实证性强

数据材料纷繁复杂,不能拿来就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应用的基本要求。若没有弄清楚材料的真伪、年代,再好的材料也不能轻易地引用。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所记载或反映的史实、时代背景、文体风格等方面的考察,发现矛盾,推究真伪,找到真正信实可靠的数据材料。如在学习50年代中国经济时,笔者展示了如下材料:

人民日报社头版头条报道,福建花生亩产13241斤,麻城早稻亩产369000多斤。探其原委,该期报纸发行时,适逢中国经济的盲目跃进,各地争放卫星,浮夸盛行。如此喜人的数据,并不能说明5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腾飞,如果直接运用这一数据就会误导学生得出错误结论。

2.材料典型,针对性强

材料的典型性标准之一就是针对性强,与教材吻合度高。如:选择1950到1980年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以直观的说明战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16到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数据说明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这两个知识点非常适切。

3.设问深刻,有效性强

有效性是数据材料应用的灵魂,开发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辅助教学。根据目标知识选择数据材料、进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前文所述“大跃进”的案例,成功就在于教师能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设计问题,学生能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并论证大跃进高指标、浮夸风这一历史问题。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释放学生的思维,提高经济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中 322100)

论文作者:刘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数”说历史论文_刘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