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当前的大型基建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复杂化,需要大量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来满足工程建设,为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的基础底板、大型设备的基础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对于基础结构的施工不仅要求满足工序质量,还要满足抗渗性和整体性要求。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来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1.1选择材料相关准备工作
配置混凝土主要需要一些平时常见的材料和一些调节性物质,其中最基本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骨料、水泥、水等,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属于调节性物质。为了达到施工对材料的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同时外加剂也需要符合质量要求。在制作大体积混凝土时,粉煤灰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外加剂主要是减缓缓凝土的收缩补偿作用,防止出现裂缝情况。
1.2调配混凝土配合比例
原材料的配比度是混凝土制作的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主要受混比例大小影响。混凝土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主要是混凝土配置比例不固定,施工环境、气候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制作,并且需要在施工前做实验检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只有结果可行才可以配比进行制作混凝土。设计人员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是水的比例,水比例大,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弱,相反水不利过小,就会出现堵塞问题,只有适合的水比例才可以。
1.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更多的采用的是分层浇筑的方式,或者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推移式的浇筑方案。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施工缝的设置。要确保施工流程满足相关的步骤和工序,并确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针对不同型号和种类的振捣装置的性能进行探索,结合设计的浇筑效果选择适宜的设备。在进行机械泵设备进行混凝土的传输过程中,保证铺设的厚度不能超过600mm。实际上建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浇筑的时间间隔和效率等。对于浇筑施工进行全面管理,避免各层之间混凝土间隔增加的情况出现,否则会使得浇筑质量降低。在浇筑设备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的确定层面,要积极的学习和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如施工之前的预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确保不会出现浇筑时间间隔较大的问题。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和外界因素都会对于浇筑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这时就需要遵循施工缝的形式进行方案的合理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已经摸索出施工现场考核、评价体系,但是实际的工作效果仍是强差人意。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技术的使用效果和理论成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尝试推移式浇筑方案。
分层混凝土的浇筑也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方式,自身的管理体系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分层浇筑不仅有助于混凝土后续的振捣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大结构的散热面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4混凝土养护
第一,在大体积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要在混凝土面层立即覆盖保温措施,可以选择塑料薄膜进行混凝土面层的覆盖。第二,在大体积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成时,其水化速度非常快,为了有效地保障混凝土质量,必须在覆盖好薄膜之后立即进行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三,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梁柱节点、插筋处是养护的难点,在进行这些细节部位的混凝土保温措施时必须加强重视,做好覆盖,减少施工中的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在混凝土施工完成施工之后,覆盖的保温薄膜材料在经过专业的测量部门对温度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将塑料薄膜揭开,保障混凝土的正常散热。
2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材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基础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体积偏大,因此这种影响程度会被进一步放大。想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先做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种材料的质量都能够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从混凝土施工角度来看,能够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及骨料三个方面。其中,水泥标号的选择是否科学,水泥本身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都会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需要格外注意,在砂的选择方面,必须选择细砂,且在使用前进行二次筛砂,保证应用于拌和的砂,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为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在骨料方面,施工人员要保证所应用骨料能够符合混凝土的要求,确保其在制作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2.2科学进行混合配比
在任何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水灰比都是最关键的质量控制内容,大体积混凝土更是如此。想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对其水灰比予以科学控制,从而做到借助科学的材料配合比,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良好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水灰比需要在施工设计阶段就予以确定。为此,设计人员要结合大体积混凝的实际用途、质量需求,对其水灰比予以确定,确保水灰比的科学有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严格按照水灰比进行混凝土的拌和制作。如果在夏季酷暑天气进行施工,那么应尽量避开正午进行拌和,拌和完成后要对拌和机器进行遮挡和降温,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过快,影响其基本质量。如必须在正午进行混凝土拌和,则要根据水灰比设计适当增加水量,由此来解决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的问题。
2.3科学进行表面处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科学进行表面处理是保证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在其成型的72h之内,其会因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出现温差,并在这种温差作用下产生温差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应力裂缝,一旦出现应力接缝其会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为了避免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温度应力,在完成浇筑的48h之后,施工人员必须对混凝土表面的泥浆进行清洗,并使用长刮尺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刮平,完成刮平后,还必须对其予以压紧,确保混凝土内部的紧实程度。由于混凝图表面的龟裂多出现在其初凝以后,因此在混凝土终凝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二次的抹平与压实,从而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完全凝结后出现裂缝病害。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如果必须解开保温层,那么必须对及时予以覆盖,以避免混凝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内部水分蒸发速率不一致,出现裂缝病害。
3结语
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与其他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更加注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流程。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加深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认识,应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有效地保障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结构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永.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8):19-20.
[2]汪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7(08):98+102.
[3]陈建忠.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17,43(02):172-173.
论文作者:高雅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质量论文; 水灰比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