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新江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荆州 434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n=40)与实验组(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D-二聚体、FDP、PT、TT、APTT、Fib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凝血功能;急性脑梗;氯吡格雷;疗效;依达拉奉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03-02
急性脑梗死是由栓子栓塞脑动脉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发生早期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区尚有一定量的神经元存活,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则神经功能可逆性改变。近年来,我院对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入组前未接受任何溶栓治疗,发病时间≤24h,无明显意识障碍,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实验组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9±6.3)岁,梗死部位:脑干5例、基底节区24例、小脑9例,多发性梗死2例;对照组中,女17例,男23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6.1)岁,梗死部位:脑干6例、基底节区25例、小脑8例,多发性梗死1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部位、性别等资料上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的氯吡格雷(批号:国药准字J20130083)口服,每天一次,每次75mg。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依达拉奉(批号:国药准字H20051992)治疗,将30mg药物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估[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减少不低于91%,病残等级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病残等级为1~3级;有效:评分减少18~45%;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本文以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定义为临床有效;(2)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包括D-二聚体、FDP、PT、TT、APTT、Fib;(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以χ2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t检验。
2.结果
2.1 疗效情况分析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D-二聚体、FDP、PT、TT、APTT、Fib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治疗期间,实验组1例出现面色潮红,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2例食欲不振。上述症状均较轻微,均于短时间内均自行消失。
3.讨论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卒中后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促使大量自由基产生,导致脂质膜过氧化损伤,DNA损伤和蛋白质氧化,自由基损伤是引起细胞凋亡和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剂,能强效去除羟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导致的级联损伤,从而防止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过氧化损害,并且可对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减轻脑水肿,也能防止氧化性细胞损害,从而使缺血半暗带的面积减少,抑制迟发神经元死亡[2]。其还可通过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使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损害减轻。此外,该药亲脂性强,分子量小,血脑屏障通透性达60%,给药后可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发挥治疗作用。氯吡格雷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对二磷酸糖苷结合和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防止血栓形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大脑缺血区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本研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D-二聚体、FDP、PT、TT、APTT、Fib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在安全性,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发生的不适反应均可耐受,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较高,与文献报道的结论相符[3]。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明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31-33.
[2]毛彦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24-26.
[3]张琼,陈书艳.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2,2(z2):90-91.
论文作者:裴静德,冯小平,李金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格雷论文; 达拉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