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李群,庞亮,谢丹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康复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参考组(50例)。观察组采用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方案,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表(F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FCA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方案,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缺损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脑卒中;NIHSS评分;ADL评分;FCA评分

WHO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每年脑卒中发病率以8.7%速度增长,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中提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近15%具有脑卒中发作的高风险[1],因此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多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脑卒中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在脑卒中后续康复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中心近年来在部分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采用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方案,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脑部CT、MRI等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既往痴呆、精神疾病史、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外地无法随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参考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9-70岁,平均(58.94±3.67)岁;其中未婚、离异或丧偶16例。参考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0岁,平均(58.90±3.70)岁;其中未婚、离异或丧偶1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调查、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定期随访,观察组则采用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方案,具体如下:(1)组建全科团队,由我中心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临床医师、经过技能培训的康复人员、心理咨询师以及防保人员共同组成干预小组,所有人员均接受脑卒中康复训练相关技能培训。小组成员共同依据基线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干预管理措施以及计划,并掌握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病情以及用药情况等。(2)添加患者微信,登记患者或监护人手机号码、患者现居住地等,每日对患者进行常规询问、指导等,并对其康复训练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每周3组织脑卒中病友交流会,可通过微信群的方式进行,讲解脑卒中最新研究成果、新的治疗进展等,并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解答。(3)每两周组织1次集体心理指导方案,包括疾病知识讲座、矫正不良行为、心理指导等,期间护士配合心理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演练家庭训练模式,包括认知功能训练(作画、书法、珠算等)、躯体功能锻炼(气功、八段锦、日常生活以及自我照料等)。两组均接受为期1年的康复护理训练。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1年对患者NIHSS评分[2]、ADL评分[3]及FCA评分[4]进行评价。NIHSS评分:满分42分,其中0-1分:基本正常或完全正常;2-4分:轻度缺损;5-15分:中度缺损;6-20分:中重度缺损;﹥20分:重度缺损。ADL评分:主要从患者10项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评价,满分100分,0分代表完全依赖,100分表明运动共嫩正常,分数与运动功能成正比。FCA评分:采用胡永善与吴毅教授共同主持研究的量表,主要包括自我照顾、括约肌功能、认知类评价三个大项目,满分108分,分数越低则功能受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表示,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及F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及F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FCA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脑卒中康复发展机构相对匮乏、资源不足,制约了脑卒中患者康复发展。与医院比较,社区康复或者家庭康复护理已经成为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大量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就诊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缺失,对其回归家庭、社会有着积极作用。与医院比较,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具有便利、成本低、空间及时间限制更小等优势,近年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中心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通过调动现有的团队资源,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法将患者康复纳入团队管理项目,为患者提供全科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FCA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康复师能够因地制宜的指导患者肢体训练,并以微信、电话等为联系途径,随时随地的对患者进行指导,督促患者或家属保证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用药等,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在早期康复训练中,通过认知训练、躯体功能训练,实现伤后脑残存部分功能重组、重塑,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之,全科团队式康复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运用,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及协调性等优势,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山山.XYL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联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窦金,王培席.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983-985.

[3]肖树芹,袁佩佩,刘均娥.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食困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05):68-74.

[4]林秋.45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八段锦联合中医措施康复效果的应用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2):302-304.

论文作者:李群,庞亮,谢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李群,庞亮,谢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