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以椎间孔镜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分成1组和2组两组,对1组行以CT三维重建,对2组则行以普通的CT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CT技术,1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次数上显著低于2组,呈现P<0.05;另外,在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的概率上,1组低于2组。在手术之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接受椎间孔镜进行治疗的患者起到比较好的诊治效果,有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以及降低透视次数,而且诊断符合率以及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关键词】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CT三维重建
在脊柱比较常见的病变类型当中,腰椎间盘突出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同时也是造成患者腰腿疼痛比较常见的原因[1]。当前,伴随着不断发展的手术技术以及腔镜技术不断成熟,椎间孔镜支持下进行神经根松解以及减压渐渐的变成了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比较常用的方式。伴随着如今得以发展的影像学三维技术,椎间孔镜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在手术前后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2]。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分成1组和2组两组(n=40),1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22名以及女性患者18名,年龄均在23岁到75岁之间;2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21名以及女性患者19名,年龄均在24岁到76岁之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1组行以CT三维重建,在手术之前,依照CT扫描结果来模拟制定手术方案,并确定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切除的位置,并确定是否需要椎间孔成型;术中综合模拟结果来进行定位,向椎间盘当中适量诸如亚甲蓝以及碘海醇进行染色,随后取1厘米左右切口,置入导杆以及套管,并置入工作套管,确定位置,手术操作,确定手术合适的结束时机;手术之后缝合伤口,在之后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并明确手术效果;术后行以复查。对2组则行以普通的CT检查。手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6小时左右的卧床休息,并且佩戴腰围,保证充分休息,在手术之后3个月内尽可能始终佩戴腰围,并防止重体力劳动以及较为剧烈的活动,医院予以定期随访,叮嘱患者如有异常必须要及时通知医生。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长、透视次数、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的概率、手术前后VAS评分(使用评价量表来进行测量,随访时间为5个月),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就本文的研究分析来看,针对数据类型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并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并行卡方检验。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CT技术,1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次数上显著低于2组,呈现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照下表(表1):
表1 80名患者的手术情况对照表(±s)
(注:除*P外,其他项目均为P<0.05)
另外,在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的概率上,1组没有发生,2组存在3名(概率7.5%,原因如下:长期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而且自行使用膏药,造成创面渗血量大,视野范围不清晰;术中神经根的刺激症状比较鲜明,很难耐受手术;存在髓核组织和神经根严重粘连现象,无法实现剥离)。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硬脊膜撕裂以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分析当中,经过不同的CT技术,1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次数上显著低于2组;在手术之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在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的概率上,1组没有发生,2组存在3名。该研究成果说明,在临床当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接受椎间孔镜进行治疗的患者起到比较好的诊治效果,有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以及降低透视次数。该研究成果也在洪晔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比起常规性的CT扫描检查技术来说,可以更好显示出椎间盘的形态特征,能够较好的克服伪影造成的干扰,可以更好的显示出腰椎间盘的突出症状在影像学当中的表现,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诊断准确率[4]。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呈现病灶和神经根之间的空间关系,形象且具体的显示椎间盘发生突出的具体位置和解剖结构等,令精确定位效果更好,进而给手术的方式带来更加坚定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接受椎间孔镜进行治疗的患者起到比较好的诊治效果,有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以及降低透视次数,而且诊断符合率以及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正宇,侯伟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04):634-636.
[2]杨五洲,曹奇,杨铁军,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04):633-635.
[3]洪晔,陈楷,崔海东,等.CT三维重建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20):2257-2259.
[4]沙宇,周红刚,马海军,等.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05):437-439.
论文作者:刘博 于潇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两组论文; 技术论文; 透视论文; 次数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