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纲领性论文,论述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江泽民同志继去 年8月7日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讲话、今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 大学时的讲话之后,第三次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这三次讲话,高屋 建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 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说,是指导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新世纪加快发 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北戴河接见 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讲话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 在考察中国社科院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 会科学重要性的论述,使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推动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人 类科学知识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自 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及人类 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以其特殊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的 组织、管理、协调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赖于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在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最终要服务于自身,成果在应用中存在着合理性和价值判断的问题 ,自然科学成果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哲学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理论武器。当今 时代,自然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无疑具有越来越大 的作用。而无论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都是人和社会 组织所主导和参与的社会过程。哲学社会科学以其在提高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以及提 高劳动者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哲学社会科学对束缚 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批判和否定,能够极大地促进人们解放思想,从而有利 于形成新观念、建立新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治党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理论保障和智力 支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推动党的建设、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社会 管理的法制化,发挥着重要的咨询和参谋作用。广大领导干部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有助 于提高领导水平。
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 全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和科 学文化素质都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回 答和解决各种新的课题,而我们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供参 照。因此,需要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获取新知识,在此 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往往是创新的先导。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真理标 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创 新,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事实充分表明,在当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社科院时的讲话,着重论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基本目标 和要求,揭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当代哲学社会科学,除少数 学科外,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 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应是科学性、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的统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从根本上解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 问题,为新世纪加快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最 伟大的变革,开辟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 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将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学术研究工作之中。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既不能把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犯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 毛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当代中国哲学 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 人、服务社会,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做出 的最新科学概括。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使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工作成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 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学术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
建设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在于实践 。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只有通过认识 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又是检验理论学说是否具有真 理性的根本标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 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促进学术发展,攀登科学高峰。
建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既有继承性,又有 创新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都是在一定民族文化的变革与传承中得以产生和发展 的。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史 学、哲学、道德等诸多领域都留下大量优秀的思想成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为当 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所吸收、借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目的是古为今用、推 陈出新,为当代社会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建设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加强我国哲学社 会科学界同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在改革 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既 要了解中国,又要放眼世界。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增进对 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同时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 。对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益的成果,应大胆“拿来”,经过分析与改造,使之 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哲学社会科学。由于国情不同,并且受到历史传统、价 值观念、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各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然具有各自的民族性。文以载道 。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理论体系上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 精神,还要创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逻辑结构以及为中国 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等一整套话语体系。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论学说才能更好地 反映和表达中国的现实和理论思维,并易于为广大人民所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哲学社会 科学只有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才能保持特色与活力,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 林,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 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织保证。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科院 时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 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 伍。按照这一讲话的精神和要求,我们要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 、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培养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 学科带头人,培养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 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着力解决好人员的素质、学风和队伍的整体布 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者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和学术成就的大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 髓,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科研实践。在学术研究中,要有政治方向感、政治敏锐性、政 治鉴别力和政治纪律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应当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 平和专业研究能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掌握现代化 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创造学术精品。
建设学风优良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学风问题不仅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世界观 、价值观,也关系到学术与文化的传承和兴衰。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大力倡导符合时代精 神的优良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学术民主、以理服人,反对学术专断、 乱扣帽子;坚持追求真理、扎实严谨,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在科学研究中,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 不追逐名利;坚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努力做对祖 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建设专业化程度高、学科布局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 进,保持并不断加强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发展和 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专门队伍有利于保持学术研究 的积累,有利于增强学术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有利于发挥各学科、各专业 的综合优势和创新能力。以专业化程度高、综合创新能力强的专门队伍作为我国哲学社 会科学事业的骨干,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支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可以成为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并有利于集中优势、提高效率, 带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学术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为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保持 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问题。哲 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具有特殊的规律性,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发挥好老专家作 用的同时,抓紧做好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健全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 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科院时 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 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 导水平。
切实提高党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最重要 的是思想政治领导。历史经验表明,有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领导,哲学社会科 学事业就健康发展,学术繁荣、文化昌明;反之,就会导致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造成 严重的社会后果。坚持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是工人阶级执政党掌握思想文化领 导权的重要表现,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神圣职责,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执政兴邦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承认和接受党的领导,体现了广 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服务社会的崇高觉悟和使命感。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将学术研究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理想 追求与时代的主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践,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国已经进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面貌、社会关系 已经并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时代召唤着广大哲 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视 、支持和领导,首先表现在党引导和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关注现实,关注时代 ,联系实际,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生机活力,有所作 为、蓬勃发展。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主动、自觉地树立深入实践、服务社会、造 福人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贯彻“双百”方针,鼓励探索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永恒的主题。哲学社会科学要跟上实践和时代前 进的步伐,就必须永不停顿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建新理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反映了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而认识真理 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研究者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 异,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学派。在研究探索中,不同观点、不同学派通 过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接近真理。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
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 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亲身感受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进步,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 放实践,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一支好的队伍。我们要全面落 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 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进一步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
加大支持力度,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多办实事。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 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了更好的条件,新的实践也对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产生了新的社会需求。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其 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 能放任自流,哲学社会科学体制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市场化。哲学社会科学是党和国家的 事业,应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兴办,由党和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
******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科院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我 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精神,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把中国社会科学院 办好,为加快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