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鹏飞

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摘要:对于Ⅳ级围岩隧道施工要根据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一些经典案例,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总体来看,对于Ⅳ级围岩隧道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土层松软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及时的进行围岩监控量测,合理增加初支刚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主要探讨Ⅳ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注重隧道施工过程的难点总结,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相关技术

一、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难点分析

经过实际工程考察和相关问题总结,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地下水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蕴藏丰富,围岩发育会受其影响,呈现节理模式,一旦进行隧道开挖行为,就会产生涌水和突泥等灾害性事件,不但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还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相应的施工技术,来规避这一问题;其二,地质情况的影响。多数隧道工程都会经过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正洞穿越断层的破碎带相对较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围岩软弱,破碎情况严重,自稳性较低,从而影响整体的结构安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塌方事故,会为工程造成较大的损失,这也是进行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三,围岩地段所受应力较大,因此,岩爆、初支、二衬变形开裂问题较为多发,需要进行预防和处理,为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了隐患,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加强监管力度;其四,工期设置对整个工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工期较短的隧道工程,会因为工期压力而忽视相应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除此以外,工作人员的素质、材料的质量、施工流程等等都会影响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优质高效运行,因此,我们要综合考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

二、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

1.排水措施

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排水工作是每个工程都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防止洞顶地下水渗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仔细的对隧道中线走向的山体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一旦发现地表裂缝,要采取恰当的封堵方式,进行修复,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避免洞顶水的下渗。与此同时,要尽量减少洞顶的积水情况,填平洞顶的坑洼地段,疏导排水系统,增强自然排水能力;第二,用注浆的模式加强防水性能。具体操作过程要根据现场情况、出水量等综合考量,然后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模拟试验,设置参数,完善工艺,保证注浆的方式、数量和浓度等满足实际需求,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一些地层较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水压较大的地区,可以使用全断面预注浆的模式来堵水,防止其上涌,如果水压相对较小,围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时,可以使用帷幕注浆的模式,施工原理也是进行堵水,但要对加固范围进行扩充,通常情况下,要以开挖轮廓线为基础,扩展到其外围的3.0~8.0m左右;第三,有效的进行隧道内部积水的排除。要根据现场的积水情况,统一设计引水归槽,规划排水路线和方式,采取集中排放的形式。在下台阶处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集水坑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集水坑与边墙初支、仰拱开挖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消除长时间的积水对初支墙脚和隧道基底的腐蚀作用,从而影响隧道的稳定性。有关于抽水设施的配备要满足需求且节约成本,还要保证其使用性能。

2.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这一工作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进行其他方面措施制定的依据,因此,要保证这一工作的准确、全面和真实。首先,合理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规则,内容科学,要涵盖施工具体方案、分段预报的相关内容设计,以及方法和技术要点;其次,选择素质较高的操作人员,且相关的设备要先进,精准,保证整个流程的科学合理,对于重点环节,还要进行结果验证;其三,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要进行正规管理,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专业性、流程规范性、工艺科学性,时间充足;其四,有效的使用超前地质预报的结论,并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结果,制定相应的开挖方式和方法,常见的方法是微台阶分布开挖工艺;其五,在设计变更的过程中,也要有效使用超前地质预报结论,及时的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合理调整。

具体的流程如下:首先开挖上部导坑,形状为弧形,进行初期支护——接下来进行左右错位开挖中台阶,进行初期支护,对于中导要分两次开挖——进行左右错位开挖下台阶,进行初期支护,对于下导也要分两次开挖——进行仰拱初支,目的是实现初期支护闭合,并形成环状——最后进行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建设防水层,模筑二衬。

3.动态管控初支刚度,及时调整

由于Ⅳ级围岩隧道工程的断层破碎带较多,围岩呈节理发育,岩体稳定性较差,地质情况复杂,必须要对其进行初支结构的强化操作,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双排小导管注浆和双层钢拱架来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双排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的位置在拱顶120°左右,超前注浆小导管要分两排布置,尺寸为50.0×3.5mm,长度为4m,并在导管内侧设置外插角,大小为15°,外侧也要设置外插角,大小为30°。在超前小导管安放之前要设置止浆墙,通常使用的是5.0cm~10.0cm厚的混凝土,操作顺序是从两侧开始逐渐到拱顶部位。对于H175型钢型拱架,首先是进行超前小导管的预注浆操作,严格控制扩散半径,要大于2.0m。在开挖过程中,要对变形量进行预留,通常在轮廓线的基础之上增加200~500mm。双层H175钢架的间距设计为0.60m,纵向要使用连接筋,网格间距设计为200mm×200mm,并设置纵向托梁,位置在拱脚上部50.0cm处,每台阶拱脚位置还要增设锁脚锚管,焊接牢固。

4.Ⅳ级围岩监控量测工作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保证早期状态变化数据获取的有效性,测点位置设置在掌子面2.0m范围之内,数据读取时间为开挖成型之后的2小时之内,尤其是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要增加监控频率,具体设置如下:

表1 围岩监控量测频率表(位移速度)

接下来,进行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绘制Ⅳ级围岩变形关系曲线,作为结构变形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确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最后,有效应用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设计参数的修正、优化施工方法、调整工艺流程、设置预留变形量以及相关的辅助措施,消除隐患,保证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Ⅳ级围岩隧道工程施工,要注重工程实际情况的考察,有效进行排水方面的设计,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初支刚度及时调整和加强,使其满足实际需求。还要有效利用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反馈及时,总体来讲,就是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有效利用相关信息,消除隐患,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敏,彭国婧.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城乡建设,2013(25):12-13.

[2]于春宇,齐晓峰.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24-25.

论文作者:梁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Ⅳ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