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论文_马勇军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论文_马勇军

马勇军

(威远县碗厂镇中心学校威远642450)

部分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都听说高中物理特别地难,从而在心里对物理产生了畏惧。的确,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当中学生成绩分化最大的一个,有的同学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物理上面,但是成绩总不是很理想,而又有的同学在初中时物理成绩不错,但在高中却不得要领。把高中物理简单地当作初中物理的延续,因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而高中物理不仅再深度上有所加强,理解问题的方式和分析侧重点也完全不再一样。初中物理学习中,知识点的学习是基础,它以记忆为主,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最基础的东西,分析问题时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单凭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这个方法是不现实的。这就相当于初中只是个三岔路口,只要一个个去试过,就可以找出正确的路径。但高中就相当于一个复杂的迷宫,岔路之中还有会有岔路,还需要掌握其中各条岔路的规律。造成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差异。对物理教学衔接造成了以下的影响。

一.教材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重现象,且探讨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一般较简单,了解性的内容多,理解性的知识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原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如:在初中讲光的折射时只是讲了光的折射规律;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只是定性为“xx大于xx”,而高中在讲光的折射时说的是光的折射定律,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定量,用折射率来计算,还讲到了全反射;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强,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近几年初中、高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较大,中考试题避开偏、难、繁,以应用为主,高考由于受选拔人才功能等客观因素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此使高、初中之间的衔接更为困难。

2.教法方面要求不同。

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较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传授知识时,很多是以了解、识记为主,课堂容量较小,有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学习。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容量大,对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高中物理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多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是不严密性的,正是这些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形成一些前概念,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运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

所以,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理解,就是要不仅仅单纯地记得公式、定理,更是要知道它们是在何种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运用;分析,就是要区别于初中的形象思维,而是建立有连贯性的理性思维。把侧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上,而非简简单去背诵公式和定理,高中物理才有学好的基础。

那怎样让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呢?

1、熟悉教材,理解透彻初高中的课程标准。

初中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时了解高中物理的教材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各个知识点在初高中的要求有什么区别。例如初中讲的速度(实际上是速率)和高中讲的速度有何区别,这几个物理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速度有方向,而速率无方向;我们在初中教学时就要注意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讲解习题时要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把运动过程分析透彻,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分析清楚等等。又如,力学中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点力的平衡再到牛顿第二定律,电路计算中从初中的两电阻的串并联到高中各电阻的混联再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法引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首先,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在完成课本上现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指导学生课外实验,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动脑,再引导他们分析讨论,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锻炼其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中注重物理学探究方法的传授,具体问题中要强调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像理想化模型法(光线、质点、单摆)、等效替代法(总电阻、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图像法(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速度图像、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控制变量法(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类比法(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假设法(对静摩擦力的分析)、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等,教学时加强物理研究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体会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要重视分析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学习物理,靠分析解决问题是主要的,极少的问题靠记忆来解决。利用整体法解决物理问题,所谓整体法,就是指思考物理问题时,不拘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认真考察。从客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对于初中生来讲,课本上知识点比较零碎,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那么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到高中后一般不能适应。因此,初中教师要重视和帮助学生,在每章内部根据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完浮力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有哪些方法(用密度知识来测量、用液体压强知识来测量、用浮力来测量、用杠杆和浮力结合来测量)。在学完重力、摩擦力、压力后,列表比较三种力的异同。学生在总结过程中知识点得以整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概念、规律和一些图像、情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到了高中以后就容易理解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陌生抽象和无味。

4、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

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有许多选学内容,在每章后还配有阅读材料,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的前瞻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要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就要做好从定性到定量,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引入平均值的方法。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论文作者:马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论文_马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