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与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启迪论文,起因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
目前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是从泰国的金融波动肇发的。有关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或近因)在近期的报刊文章中已有不少剖析,本文不拟赘述。以下仅想从泰国经济的一些比较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进行粗略的解剖。
这次泰国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由于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过急、过早所造成的,这一导因分析对菲、马、印尼也基本上适用。
(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展过慢
东盟四个国家(泰、马、印尼、菲)自70年代中期起便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与政策,80年代中期由于日、台、韩中小资本大量向东南亚地区转移面向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它们的面向出口工业化进展十分迅速,并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种依靠外资投资所带动发展起来的出口工业基本上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装配加工工业,其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材料、配件、中间产品均要依靠进口,进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往往高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因而长期存在贸易收支逆差和国际经常收支逆差。这些逆差主要依靠外资投资、国外贷款、外出劳工汇款、旅游收入等来予以弥补。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经面临了亚洲地区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均在90年代初便提出了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调整的进展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已经逐步趋于缓慢,加上1995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与部件的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96年的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有的则出现负增长。1996年泰国的出口贸易额便比1995年下降了0.75%(是经历了十三年的两位数增长率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下降。马、印尼、菲在1996年也同样出现类似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的过早、过急
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速度不断加速,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东盟四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并不十分整备、金融体制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管理经验并不十分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与流入,但在条件不很具备的前提下,其负作用也很容易产生,产生一种缺少防护、缺少制约手段,把吸取国际资金放在首位目的(不光是长期的直接资本投资,更多的是短期的借款乃至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样就容易导致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谋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又迅速撤离投机资金的机会与条件。这次泰国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以泰国为例,泰国于1992年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想把曼谷建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金融中心,建立曼谷国际金融机构,向外国银行与当地银行发放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营业执照,并为之提供低息优惠贷款,让它们贷给邻国与当地企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许多银行将这些贷款的30%投入房地产与股市,酿成房地产热与股市热,一旦出现房地产供过于求,房地产价格暴跌或卖不出时就出现了近200 亿美元的银行呆帐;酿成股市下跌了70%。房地产热、股市热的“泡沫经济”固然是当前泰国金融乃至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是在缺乏建立制约机制的条件下过急、过早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
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已经多次向泰国政府提出警告,建议泰国政府以采取财政金融紧缩措施作为取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建议泰国政府采取“削减财政支出、削减国际支出、缩小财政赤字与国际收支逆差,提高生产率,降低短期外债,强化银行体制,遏制房地产投机放款”等措施,但泰国政府一直拒绝这些建议,直到1997年7月28 日才接受了此项建议,但已经是为时过晚了。
二、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亚太地区经济的影响
(一)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
这次的金融危机由泰国首先肇发,接着波及到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这主要便是新加坡的金融体制比较完备,调整能力比较强。这次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首先突出地反映在当地币值的猛跌,接着反映在股市下跌、物价上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减弱。当地币值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竞争能力的下降,“泡沫经济”破灭仅仅是导火线。东南亚国家经济竞争能力下降早已反映在近年来对外贸易收支逆差额与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的不断趋于扩大上面。而货币政策则是导致这次东南亚国家币值暴跌的直接原因,以泰国为例,泰国一直采取了一揽子货币(根据主要贸易对手国家的一揽子货币)定价政策,采取有管制的浮动汇率政策,并由中央银行经常进行直接干预汇率,一直保持泰铢的过高评价;不能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能力比率。泰国于1997年7月2日被迫采取浮动汇率之后,泰铢一下子便贬值了20%,这里面固然有金融危机的影响成分,但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影响是过去过高评价当地币值的反弹。在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东盟四国已经不得不采取了放任货币贬值的态度。币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东盟四国当前金融危机的各种表象:汇率下跌、股价下跌、利率上涨、物价上涨、经济信心危机增强、资信下降、外资与国内资本外流、外债负担增大、工业生产与增长衰退。虽然有人认为,当地货币贬值将会有利于促进今后的出口贸易,有利于增强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竞争能力,但是这种作用虽然会有,但作用不会太大,不宜估计过高,因为东盟四国的出口产品多半要依靠进口配件、中间产品、材料来加以装配加工(例如,泰国的半导体与家电等主要出口产品对进口部件的依赖程度便相当高),当地币值贬值会导致进口部件的进口成本上涨,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币值贬值对促进出口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更关心的问题倒不是上述这种短期的、直接的影响,而是中期的乃至长期的经济影响问题,也就是“亚太地区的快速经济增长时期是不是会到此结束了?”众所周知,亚太地区已经保持了20—30年的远远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长水平的高经济增长水平,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80年代下半期以来的10年左右时期,东盟地区又成为这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增长中心”。世界经济理论与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说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长期保持着高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在两年前曾经提出,亚洲地区各国、各地区目前的高经济增长终归要进入经济减速期,这一理论的提出,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赞成的与反对的都有,日本经济学家、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不少经济学家都反对过这一论点。但从1996年以来泰国的金融危机迹象到今年的表面化并扩展到整个东盟地区,这是否证实了克鲁格曼教授的预言呢?此外,也有不少经济学家、企业家担心泰国的金融危机会产生象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那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泰国的金融危机不致于发展成为象1994年底墨西哥货币危机那样广泛而深远的不良影响。尽管目前泰国的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确实相当大,而且主要依靠短期借款来弥补这种逆差,这些现象与1994年墨西哥的经济背景颇相类似,但泰国目前持有较充裕的外汇储备额和较高的国内储蓄率,而且墨西哥是在80年代债务危机后及面向出口工业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生1994年底的货币危机的;而泰国则是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十年高出口增长与高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出现这次金融危机的。此外,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已具备有援助发展中国家(地区)缓解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经验。
目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将会影响到东南亚国家的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但不会宣告亚太地区经济高增长时期的终结。理由有:(1 )90年代下半期将是世界经济复苏阶段,美国经济从1993年年中已经进入经济复苏期,1994年欧洲经济已转趋复苏,日本经济于今年(指1997年)也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2)亚洲地区从80 年代中期起已经逐步地形成了资本投资、贸易、经济增长的区域内“自我良性循环体制”和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体制;(3)美国的电子工业在今年(1997年)5月出现复苏迹象,导致1996年东盟国家电子产品、部件出口衰退的因素将趋于消除。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与监督促进泰国政府实施经济紧缩政策和经济调整政策,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将会使泰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执政者、决策层的头脑有所清醒,而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东盟国家的执政层、决策层对前此十几年高速经济增长成绩的陶醉和对自身的落后现实缺乏清醒的估计所造成的。结论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将在短期(1—2年内)给东盟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出现象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所造成的那样广泛而深远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就此终结了东盟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在1—2年内这场金融危机得到克服之后,亚太地区经济在今后的10—15年期间内仍会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成绩,但在这10—15年期间如果东盟国家仍无法在产业结构深化、技术开发研究方面有所进展的话,那么,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将告结束。有趣的是: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华尔街》报记者专门访问了保罗·克鲁格曼教授,询问:“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意味着亚太经济奇迹的终结,从而证实了你的理论的正确呢?”但克鲁格曼却说:“这次危机来得如此突然和如此猛烈,说明这并不是我所预测的亚洲地区长期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而是一种暂时的下降,因而亚洲地区经济仍可很快恢复过来,正象这个地区的台风一样,来得突然、凶猛,有很大破坏性,但也会很快过去的。”但是他又说:“目前发生的这场危机的原因之一便是过多的投资者、供债者、企业家和官僚们认为过去的快速经济增长率会永远保持下去;现在他们应该看得很清楚了,这种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的。”
(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经济不会受到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指的是我国经济不会出现类似的金融危机而不是说不会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波及影响”的涵义便是指我国经济不会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波及也发生类似的金融危机。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明确表示:我国不会出现类似东南亚的货币危机,理由是:(1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数量与结构上是合理的;(2)我们从1993年下半年起便一直执行着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 现在也仍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3 )我们将从东南亚货币危机风波得到教训,一定要继续执行这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经济增长率也不追求过高;(4)货币稳定首先决定于国家经济总量的大致平衡,决定于汇率制度的合理,有防范投机风险的能力;(5 )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地区和商品品种与东南亚国家有所差别,今后的影响不会太大,预计我国的外贸收支在今年(1997年)下半年仍会继续保持顺差,外汇储备额将会继续增加。
此外,我认为还有以下这些理由可以说明我国经济将不会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
(1)当前泰国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是在“泡沫经济”(房地产、股市热)的基础上爆发的,而我国却及时地已在1993年下半年起刹住经济过热的蔓延,应该说,如果我国在1993年下半年起没有果断地实施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直到现在仍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天我们就很难说:我们不会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的波及影响。
(2)我国迄今没有实施全面的金融自由化政策, 对国际资金的流入、流出仍有较严格的管制。
(3)我国经济、 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并不象东盟四个国家那么高,我国、越南、印度在亚太地区属于“新经济增长区”,无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与东盟四个国家均有所不同。
当然,东盟四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将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其出口竞争能力,对我国出口贸易会构成一定的挑战,所以说,“波及影响”是肯定不会有的,但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与挑战却是存在的。深入地研究这方面的影响,将对我国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对外经济合作政策、外资投资政策的决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也将是东南亚经济、世界经济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政策、决策的启迪
通过泰国、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的这场风波,对我国的政策决策可以有许多方面的政策决策启迪,可以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供吸取与借鉴,个人认为至少有:
(一)亚洲地区四小龙、东盟四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分别比我国先走了20年和10年,它们所曾经遇到过的经济问题、难题乃至经济危机,有不少将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可能出现和遇到的,认真研究它们的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教训)对我们今后保持顺利的、持续的经济发展将会是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例如:新加坡早在60年代中期起便实施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对解决职工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后的养老、住宅、社会保险等问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我国却到现在才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比新加坡整整慢走了30年,为什么我们在70年代初没有认真研究、学习新加坡的这种好经验呢?其他再如:环保问题、出口加工区对技术引进的作用问题、泰国的农工贸易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战略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与经济差距问题……等等。当前又有东南亚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问题。
(二)贸易结构的调整。东盟四个国家的长期贸易收支逆差乃是其长期国际经常收支逆差的决定性原因,也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经济结构性原因,导致东盟四个国家长期贸易收支逆差正是导源其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不平衡。据此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我国的出口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虽然已高达85%,但多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占出口相当大宗的机电产品亦以小五金、小设备居多;真正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只占不到10%。就进口商品结构看,材料、部件、生产设备的进口比率不断增大,而重复引进(彩电、空调器的生产设备与关键部件)又很严重,如何提高材料、部件的国内自给率对改造我国贸易结构和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都是很重要的;所有上述贸易结构的存在问题与改造任务与东盟四国都很相似,但我国有利的条件是基础工业基础、技术力量比东盟国家强,加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突破一些产业结构改造、贸易结构改造的难题,可以率先一步进行上述的贸易结构的改造,较东盟国家居于领先地位。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集中技术力量攻关,并给予政策引导和政策优惠。
(三)东盟四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大致类似,导致贸易结构的类似,从而产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相互碰撞、挤压。这种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贸易结构的类似也是这次泰国金融危机容易在东盟四国造成“骨牌反应”的原因之一。我国应及早注意到这一问题,对应措施是:一发展有自己独特特色的产业结构;二是促使类似的产业结构在技术上尽快升级(利用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攻关的优势),在增加价值上尽早提高,以占领优先地位。
(四)及时调整金融政策。泰国这次发生金融危机波动在颇大程度上是出自其金融政策的失误:(1)在长期出口竞争日益激烈、 出口增长速度已经趋慢的形势下,仍然不进行泰铢贬值以促进出口。(2 )放松对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的监督,以至让大量的银行贷款得以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旦房地产热、股市热导致的“泡沫经济”破灭,不少企业倒闭,呆帐、坏帐大量出现、银行倒闭、外国投资商迅速撤出资金,使国际金融投机商能以乘虚而入。(3 )一方面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另一方面却又不让泰铢汇率浮动,这也是导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4)用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流入, 泰铢利率高于美元利率使投机商得以取得利率差价利润,导致国际金融投机商利用利率差价进行投机,搞乱泰国金融市场。(5 )泰国中央银行错误地判断美元对日元的变动趋势,认为美元对日元会长期持续贬值,继续将泰铢汇率与美元挂钩,以为这样可以有利于泰国的出口贸易,到1996年出现美元对日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泰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时,本应在1997年初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泰国中央银行又担心会引起外商撤资,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会转向疲软,便用抛售美元来稳定汇率,希望能很快顶过危机,结果顶不过去,直到1997年7月28 日才改为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已经为时过晚了。这些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失误,也是我国应加以认真吸取的教训。
(五)要重视妥善安排国际资金的流入结构。泰国这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于近几年来泰国的金融政策过份看重于国际资金的流入,忽视了对国际资金流入结构的监视与管理,导致短期的投机性资金占了国际资金流入的过大比重。目前我国国际资金的流入结构虽然还算合理(在融资1200亿美元中短期资金只占12%,长期资金占88%),但从明年起我国将进入偿债高峰期(每年需偿付外债本息200 多亿美元),虽然外汇储备额有1260亿美元,但对照对外本息偿付情况,存底不算厚实;为此仍需注意:(1)保持国际资金流入的合理结构;(2)严密监测流入国际资金的流向;(3)设置严密的国际资金流动管理机制。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金融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