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及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论文,马克思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作用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论述,奠定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为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一、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或者社会发展,都需要社会保障。因此,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表述了自己对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认识,建立了他们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一)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在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就是因为社会保障为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分析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时,马克思具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理由:

1.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社会提供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予以保障。马克思在分析不变资本再生产时指出,“不变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在各种会使它遭到损失的意外和危险中。……因此,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只体现新追加劳动的剩余产品(从价值方面来看)的一部分,必须充当保险基金。”这里的“危险”,即现代所指的可以预料的或可以想到的“风险性”;而“意外”的本意则是出乎于人们的意料之外,是无法从主观上想到的,也即现代所指的“不确定性”。当不变资本或整个物资资料再生产过程中,遭遇到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就需要社会提供保险基金予以保障,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时,指出不存在“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因为在社会总产中除了要扣除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之外,还要再扣除一部分作为“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没有这部分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提供补偿,遇到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时,不变资本和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2.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需要社会予以部分生活保障。“那些由于年龄关系还不能参加生产……的人,”是未来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没有具备参加生产劳动能力的阶段,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部分生活保障,才能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促成社会的稳定发展。

3.年老已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口,更需要社会予以基本生活保障。“那些由于年龄关系……已不能参加生产的人”,原来是生产劳动者由于年老已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因残疾一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不具备健全人的劳动能力,他们都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由于社会劳动者在参加生产劳动时期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进行消费之前,已从其中扣除了一部分,“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基金”,因而,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不能参加生产劳动时获得的基本生活保障,实质上是其劳动报酬的延期返还;那些因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获得的基本生活保障,实质上则是一种社会救济或救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

从价值方面来看,马克思指出的劳动者的劳动产品或者社会总产品,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扣除的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救济的部分产品,则成为价值形态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和救助基金。这些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和救助基金是为了物质资料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提取的和积累的,其来源和使用目的都是社会性的,它们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当是社会的公共财产并应由社会进行管理的。

恩格斯指出,到资本主义社会为止的历史中,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都是一个特权阶级的财产”、“落到这个特权阶级的手里”,而“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将把这种社会的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特权阶级的支配中夺过来,把它们转交给全社会作为公有财产,这样就第一次真正把它们变成了社会的基金。”

综上所述,马克思认为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和救助基金是由全体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形成的和积累起来的,是为物质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的基金。恩格斯认为,后备基金应交给全社会作为公有财产,是社会的基金,应由社会来管理。总之,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全体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形成的和积累起来的,并且用于保障物质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社会正常发展的全社会公有财产。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及来源

在社会保障基金构成方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曾谈到过其中的若干构成部分,例如,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为年幼还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和年老已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设立的基金,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等。实际上那些部分基金则属于狭义的社会保障基金,它应该包括国家的后备基金(用于救灾、救济和抚恤等)、社会保险基金(用于养老、失业、救灾保险等)、社会福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可以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分类将会日益全面、系统和完善,从而也使社会保障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方面,马克思指出,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扣除的那些部分产品的价值形态而形成的。例如,首先,要在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中扣除部分产品,作为“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其次,在作为消费资料的那部分社会产品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要扣除:“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同时,马克思在分析这些基金的来源时明确指出,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等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劳动者剩余劳动生产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价值,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也即利润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恩格斯也明确指出,后备基金是靠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所产生的剩余而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总之,马克思认为,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等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或者是利润的一部分。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用途

积累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即用于发展方面,消费基金则用于人民的生活消费方面。马克思在直接论述保险基金的用途时明确指明,保险基金是收入中既不是作为消费基金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也不一定作为积累基金用于发展的惟一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基金形式。它与收益分配中专门的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的用途有区别,但是事实上,在出现了“意外”和“危险”的情况下,即马克思所讲的“偶然的情况”出现的条件下,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等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最终还是会在一定意义上被当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来使用。具体地来说,如果物质资料再生产或发展方面出现了“意外”或“危险”,社会保障基金会被用来补偿再生产的短缺或被当作积累基金用于发展方面的资金补偿;如果某些人群的生存、生活出现了“意外”或“危险”,社会保障基金则会被当作消费基金用于这些人们的生存生活补偿。因此,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等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既不是专门用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发展、也不是专门用于生活消费,而是区别于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用途的一种单独存在的社会公共基金形式,它专门用于解决遭遇“意外”或“危险”情况所引发的再生产与发展问题和人群的生存生活问题。这也就是说,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等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用途上是特殊的或自成体系的,并且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的。

(五)社会保障的时效性

社会保障,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发展运行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国民正常生存与生活的客观需要,因而实际上是一切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所共同需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分别表述了这种观点。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中用作保险基金的那个部分,或者是利润中用作保险基金的那个部分,将会永远存在。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或利润的一部分,必须充当保险基金。“这也是在剩余价值、剩余产品、从而剩余劳动中,除了用来积累,即用来扩大再生产过程的部分以外,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之后,也必须存在的惟一部分。当然,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通常由直接生产者消费的部分,不再限于它目前的最低水平。”恩格斯也指出,“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后备基金是“特权阶级的财产”,“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将把这种社会的……后备基金……转交给全社会作为公有财产,这就第一次真正把它们变成了社会的基金。”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直接论述的是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将长期存在的时效性,但是实际上也就是指明了社会保障长期存在的必然性,也即社会保障是一切社会都需要的一种技术性规律。

二、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但是以上论述所表明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却奠定了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观点为我们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保障理论,以及我们研究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指导和明确的思维方向。

(一)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运动具有保障与促进作用

1.社会保障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再生产运动对劳动力的连续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和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连续不断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投入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运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经历三个阶段:劳动力的养育阶段,劳动力的使用阶段和劳动力丧失阶段。

在劳动力的养育阶段和劳动力的丧失阶段,都不能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从生产经营中获得劳动报酬,但这两个阶段又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这两个阶段与物质资料再生产运动也存在必然联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社会保障可以使这种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例如,社会保障中的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有关社会救助等项目,使劳动力在养育阶段和劳动力丧失阶段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而就可以保障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社会拥有符合物质资料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从而满足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运动对劳动力连续投入的需求。

2.社会保障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再生产运动对劳动力调整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及相应的生产能力。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当生产者对其生产规模及生产能力进行调整时,必然会对其劳动力的使用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缩小时其生产能力就相应的降低,生产过程所能吸纳的劳动力就会减少,生产者就会释放出多余的劳动力。而当生产者的生产规模扩大时其生产能力就相应的提高,其生产过程所吸纳的劳动力就会增加,生产者就需及时补充劳动力。这样一来,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运动客观上需要社会拥有一个随时都可以取合的劳动力“蓄水池”。当生产者需要补充劳动力时,就从社会劳动力“蓄水池”中及时吸纳劳动力。而当生产需要释放劳动力时,就将多余的劳动力释放进社会劳动力“蓄水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经营者都不可能因为自己对劳动力调整时的方便而对身处于劳动力“蓄水池”中的劳动者施以福利,即使某些生产者有施福的心愿,也没有施福的能力。只有社会保障才可以促使劳动力随时释放与吸纳的矛盾得到解决。例如,对失业者和生活极端贫困者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使失业者、低于生活保障线的极端贫困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有了保障。这样一来,这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生存就能得以维持,也就保护了这些劳动力不致于衰退或衰竭,从而就可以满足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运动对劳动力随时进行调整的需求,保障社会生产活动正常的进行。所以,社会保障是劳动力连续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机制。

(二)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具有保障与促进作用

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膨胀和经济萧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这种调节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正常平稳运行。

具体来说,当市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时,就会出现经济膨胀,就业人数就会剧增,人们的收入也会大幅增加。这样一来,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速度就会加快,社会保障基金的数量就会增多,同时,就业人数量多、人们收入增加,则会使更多的人生活状况得以改善摆脱贫困状态,需要失业保险、困难救助以及其他方面需要帮扶保障的人数则会因此而大量减少,从而使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大大减少,因此,社会保障费用的收缴和积累就会大大超过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总额和余额增加较快。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增加而支付减少,致使一大批资金以社会保障基金的形式停留在有关社会保障机构之中,处于社会的控制之下,不能转化为即期生活消费,就会使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受到一定的抑制,不致于在经济过热之中火上加油,从而对抑制经济过热产生积极效应。

当市场经济运行于萧条时期,就会出现经济萎缩,不仅就业人数骤减,而且在业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大幅降低,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处于最低保障线以下。这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减少使其积累速度大大降低,而用于失业保险、经济救助和其他方面的福利支出则大大增加,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快于积累的增长,甚至要动用以往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这个时期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增加,实际上弥补了人们收入减少可能会对经济运行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失业者、无劳动能力者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在没有收入时从社会保障基金中获得一定量的货币费用后,生活能够维持在基本生存的相对稳定水平之上,不致于因为没有收入而中断生活消费从而危及生存。这样一来,一方面使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有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保持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量,人们的基本消费活动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方面刺激和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减缓了经济萧条的程度,促使市场经济基本正常的运行。

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充分表现出社会保障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是促进市场经济平稳正常运行的重要调节力量和调节手段,对市场经济正常平稳运行起着基本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具有保障与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政治局面安定和社会秩序平稳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才能正常的运行发展。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市场活动参与者自身条件、劳动能力、经济负担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等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和不平等问题。一方面,部分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经济收入少,生活贫困。例如,有些劳动能力很弱而家庭负担重的劳动者,劳动报酬少,生活贫困;有些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没有劳动收入,会陷入生活的困境;有些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经济亏损或破产,其生存受到威胁;有些失去工作而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失去收入来源,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由于各种原因而越来越富有。这些人群中有一小部分人极其富有,拥有社会上绝大部分的物质财富。

这种巨大的财富差别及其扩大,使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并使其不断激化,从而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那些生活极端贫困的社会成员,当其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而危及生存时,就会出现人心浮动、社会动荡与社会对抗的现象。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尤其是生活极端贫困的社会成员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解除了生存的危机,从而使他们增强了生活安全感、心理平衡感、社会公平感和政治向心力,这样,社会保障就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因此,社会保障有利于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从而避免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激化,维护了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具备了前提条件。

(四)社会保障对化解市场经济风险具有保障与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风险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那些经济风险,既会给部分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收入、生活和生存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带来市场经济效率的损失。

社会保障具有化解各种市场经济风险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经济救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等保障措施,第一,可以化解市场经济机制所造成的失业者、极端贫困者面临的经济风险,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了基本保障;第二,可以化解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风险,维持受灾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同时为受灾地区恢复生产与重建提供了赔付资金,从而使恢复生产和社会重建得到了基本保障;第三,可以化解社会成员因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促使劳动者恢复身体健康,保障了劳动力的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从而也能保障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四,还可以化解由各种社会原因所造成的经济风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这样一来,社会保险就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经济风险,从而避免了各种经济风险所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促使市场经济避开风险,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

(五)社会保障对减少市场经济负效应具有保障与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经济自然运行的某些结果不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会对社会产生负效应。例如,市场经济会导致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和收入差距两极分化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自然运行和市场机制调节所产生的必然后果。这种后果,既有激励市场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争取更多经济收益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从而在社会秩序稳定和安全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又会阻碍或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因而必须把市场经济负效应的不利影响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社会保障可以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过分悬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收入极低和无收入社会成员生存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防止部分社会成员陷入极度贫困和无以为生的境地,避免市场经济负效应不利影响的极端后果的出现。总之,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各种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市场经济负效应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既可以保留收入分配一定差距所能起到的激励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富两极分化极端后果的恶劣影响。社会保障的这种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与发展。

标签:;  ;  ;  ;  ;  ;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