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格 河北邢台市第三十一中学 0540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结合其它学科,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已经发展成跨学科、联系实际的综合性科学。数学学科已经和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学科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问题情境,使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已经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五彩缤纷,精彩纷呈。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个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导入,然后创设问题:“根据上面的儿歌,(1)如果有很多青蛙的话,这首儿歌该怎么唱呢?(2)如果把青蛙数量用字母n来表示,那么这首儿歌又该怎么唱呢?”这种通过和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可爱的动画相结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数学殿堂,并体现了语文和数学知识的结合。
二、开展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七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请每位同学准备4个立方体,自备剪刀,6人一组,将立方体沿不同的棱展开,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请同学将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总结出来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设置悬念、猜想,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教师通过把设疑、猜想等融入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另外,通过解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处于一种“情愤愤,心悱悱”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恰当的提示、引导、点拨,会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平铺直叙来的效果更好,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让每位同学都拿出一张纸,然后我们做折纸游戏。一张纸的厚度假设是0.1毫米,那么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再对折,厚度又是多少?对折20次后,它的高度是多少呢?猜猜看。这个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惊诧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想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愿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四、拓展空间,创设开放情境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相遇求路程这类题目时,学生解题时容易套用公式“路程=(甲速+乙速)×时间”,我们可以适时地安排一个开放性的练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很多同学套用公式完成了此题,但有学生发现此题两人行走的结果不明确,无法解答。双方争论不休,教师就让学生想象会出现哪些情况,加上合理的运动结果后再进行解答。于是就出现了三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又相距一段路。就这样,开放性的练习,导致了开放性的学习,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把数学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合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如:学生在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有一次,数学课代表和体育委员都参加了一次趣味运动会,比赛内容是:提水比赛,即从指定地点到河边装水,再提水到另一地点,快者胜,结果跑得快的体育委员却输给了数学课代表,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同学们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个问题就被同学们轻而易举掌握了。
六、强化交流,创设合作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建立合作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七、走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实践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教室、课桌、文具盒、钢笔,我们穿的衣服以及正常人的面庞等都是对称图形。他们会惊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学好数学与将来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实际意义,真有用啊!
总之,巧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新、奇、趣。内容要以旧拓新,形式要灵活多样,选材要开放多元,充满时代气息,要设法抓住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求知欲,努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当然,巧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并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动感与鲜活的数学课堂中,点燃学习激情,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文作者:董丽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两人论文; 儿歌论文; 学科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