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文化精髓论文_陈静

采文化精髓论文_陈静

陈静(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11)

摘要: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当今时代,东西方国家都能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德育的营养,只有兼收并蓄中西方文化精髓,才能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利用实践活动的途径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资源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资源,其内容对于今天的小学德育具有借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因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国家陆续出台支持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文件,这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到的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背景下的小学生,追求个性,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出于多元文化交织,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生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

中国传统文化,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对道德的教育。尽管在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应我国当前的德育教育,但其中诸如孝顺父母、关爱他人、尊敬守法、热爱祖国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可以也应当拿来为我们解决道德问题。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书籍,蕴含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德育内容,有助于青少年的品德的健康发展。孔子是中国的,但他所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教养问题,这一问题是人类普遍的问题。“孝”任何一个时代人类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仁”表达了一种爱人之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学说“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礼”作为一种外力制约并维护社会的功能无法忽视。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儒家经典作为幼儿道德启蒙教材,可见儒家道德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重新受到青睐并有重振雄风之势。

二、中西方德育教育的相互影响

东西方虽有文化差异,但是西方成熟的德育模式对我国德育在道德情操的养成、道德自主和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生活实践的德育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无疑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地吸收到民族道德中去。西方是在多元化政治、多元化政党和多元化信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尊重、法制、人权等价值观为核心稳固道德价值体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并不十全十美,继因此我们应当在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道德中对我们有用之处,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稳固的德育体系。

西方许多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许多国家争相开办孔子学院。为鼓励学者研究中国文化,欧美各国不仅组织与中国官方、民间的文化交流,还成立了由政府扶持的基金项目,筹集资金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中国文化对自己国家各方面包括人们道德素质方面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催生出兼收并蓄的当代德育内容。国际化背景下的德育只有采中西方德育之精髓,丰满德育的内涵,才能切合时代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内心的需求。

三、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践行,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以品德为目标,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质,倡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实验、研究、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缺乏实践会导致德育的内容空洞。在以往的德育教学环节中,以教知识为主,德育的质量因不便考试而被忽视;也有能说会道但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在课程表中,德育的阵地逐渐缩小,被考试挤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规避安全风险,大多数学校很少或者不敢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性活动。德育失去了必要的载体依托,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成为空中楼阁。

如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除了在学校获取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渠道广泛获取知识信息。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观与学生的世界观差距越来越大,课本上的德育内容已跟不上现在学生的认知方式,无论老师如何讲解,学生对照本宣科的德育教育兴趣索然。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大胆创新德育理念和方式,走“依托课程、活动育人”之路。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德育回归生活。

在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双语德育教育”专项课题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学校倡导“感恩教育”,通常会以班会、队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唱感恩歌,聆听感恩故事,扮演感恩小品,传递自己感恩之情,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感受这一内容,再运用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公益宣传等活动来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和品德成长,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与此同时,德育和实践活动有着一样的活动范围,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德育,需要集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力量才能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因此也就扩大了德育阵地及影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韩翠丽.

[2]《论语》的德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李依霖.

[3]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践的意义与价值,穆郁秋.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采文化精髓论文_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