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冲突与整合_环保标准论文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冲突与整合_环保标准论文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冲突与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现阶段现象。在人类经济活动的低级阶段,环境问题仅是局部的、点的问题。但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将近三个世纪的工业化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得管理与规则的制订也日益由国内而趋向全球化。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有关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实际上,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遇到环境障碍,环境壁垒问题也会愈来愈突出。

一、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提出

人们对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刚开始的时候,环境问题被认为主要是一国的国内问题,应根据一国的价值观和利弊权衡来取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从国内问题转变为全球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际环境问题开始显得日益重要。全球变暖加速、热带雨林减少和臭氧层消耗等问题的加剧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变幻的国际政治风云促进了人们对环境问题国际性的认识。一些国家已试图利用贸易措施来影响其它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历次联合国环发会议中,环境、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同时,环境被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与一种新的贸易产业来认识,从而开始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新纪元。但是,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远未达到协调和融洽的完美境地,而且会随着两者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引起新的关注,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二)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成因

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受关注焦点之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客观上,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不协调甚至冲突之处;

二是:主观上,一些国家利用环境壁垒实施贸易保护。

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不协调:

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它们之间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基本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造成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把各国之间的需求和供给联系起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统计表明,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当前国际贸易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只有一小部分环境敏感产品被作为贸易对象。但这类产品在逐渐增加,而且在特定情况下会对环境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

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环境对国际贸易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能为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然而,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往往利用贸易手段,所以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际贸易。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影响称为“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现行的环境保护规范在引导商品生产和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这些规范却被大量地滥用。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主要有:

——环境标准对出口商具有隐含的歧视性;

——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环保标准;

——专门针对出口国家或商品制定环境条例;

——制订超出国际公认标准的环保标准;

(三)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内涵

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平衡的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没有必要在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二者对人类的生存和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二者的冲突是基于现行国际贸易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冲突。

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是国际经济秩序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表现。

二者所遵循的原则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为达到其目的,可以采取贸易措施来达到更明显的效果而不受自由贸易政策中一些原则的限制;而国际贸易政策强调,为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可以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但这些措施不应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由于国际贸易政策与环保政策在处理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上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因此两者之间难免会出现不协调或矛盾之处。

把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或冲突放到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往往与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和利益冲突紧密相连。

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发展趋势: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冲突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平等合作——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

环境和国际贸易的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发达国家的双重标准和环境壁垒。

二、国际上关于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状况分析

(一)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保护规则

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质量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恶化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引起关注。

对于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主要有两股力量,即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WTO。尽管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制订的环保措施都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还有自愿性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规定和重要的区域性标准如欧盟的标准。

以上这些规则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进行和发展。

(二)环境规则对跨国投融资的影响

环境规则对跨国投融资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国严格的环境规则将导致该国企业投资于国外,使未达到这些标准的企业或产业转移,可能对他国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严格的环境政策也可能促使跨国企业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动,从而产生正面影响。

(三)国际贸易中环境规则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也在不断发展。

——《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签订;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展;

——与环境有关的技术壁垒(TBT)的发展。

通过对国际上环境与国际贸易主要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日益增多,涉及的范围也逐渐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扩展。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必然会和生产、发展及贸易过程紧密相连,并对后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各国贸易特点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较容易受到来自国际上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环境规则的影响。

由于技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在现在和将来的环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容易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处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在此过程中,环境及其规则的影响也出现全球化趋势,因此必须用全球化的观点看待环境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背景。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规则对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中国的工业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环境规则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

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国外需求是最终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规则对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按环境规则要求进行结构调整

——增加环保投资、发展环保产业是大趋势

——技术进步产生了对环境有利的趋势

——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纺织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的兴起。

(二)新的发展观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观念更新了人们的认识,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还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规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重要的出口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环境壁垒的挑战,其影响涉及出口产品本身和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

——农产品和食品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

——其它商品出口

——服务贸易

——生态标志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包装规定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然而,严峻的绿色挑战目前尚未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足够重视。我国企业如果不积极应对绿色挑战,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将很快面临两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因为外来产品更符合环保标准,更迎合消费者的环保要求,部分国内市场将被外国产品占领;

另一方面,因为我国自己的产品不符合其它国家的环保要求和标准,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四、若干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对我国来说,国内市场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不高,企业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虽然现在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当涉及到经济利益时,又往往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企业还没有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对环境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这种状况必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尚处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结构调整阶段,为此,我们必须在动态的全球化进程中把握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来研究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关系,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选择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已确定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议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纪议程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议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其内涵为:

——我国正处在继续工业化的阶段。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选择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其内涵包括用信息化提高工业化的效率,降低工业化的物质能耗;

——提倡节约能源的工业化模式,决不再重复某些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老路。如美国工业化时,其人口占世界6.7%,而使用的世界能源和资源却大大高于这一比重,造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同时造成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后来的结构调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在现在的生态水平和条件下,把对环境的污染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而且要经治理达到环境标准;

——在原料、生产、产品、消费、废弃处置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环境指标控制;

——把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联系、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各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使发展得以持续;

——在工业化中提倡循环使用、回收再用、重复利用。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中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适用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并结合国情进行创新;

——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和产品的绿色化程度。

(二)重视环境政策对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影响

1.十分关注并深入研究国内外环境规则的制定对相关产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对策,特别是竞争政策。

2.建立培训制度和培训中心,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及竞争意识。

3.扩大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的覆盖区域。国家不仅要重视大型国有企业贯彻环境政策,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也就是说,既要在国内大型企业中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又要重视对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在环保技术与管理上的指导。同时,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才可以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三)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我国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已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开放程度,会因贸易条件的恶化而造成资源外流。因此应该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优化贸易结构,其中,使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转变人们观念的同时,动员企业、进出口商、监督检验等各方面齐心协力,认真贯彻环境标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打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1.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通行的环保生态食品概念,它要求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有机食品比国内通行的绿色食品的环保标准更高。

我国的有机食品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很多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小,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制约。从国际市场需求看,有机食品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主流。他们的有机食品基本靠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而且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30%,农民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中获得收益。所以,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大豆、稻米、花生、蔬菜以及有机药品如中草药、生物制品等的需求量很大。但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很大。

2.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工业制成品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环境标志”是为用户提供产品的环境友好信息而自愿增加的标志。虽然“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相对的,但它们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但我们要看到,“绿色标志”产品与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有关,是收入水平到达一定高度后才产生的。而且“环境标志”往往也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为此,对“环境标志”需要采取下述两方面政策:

一是我国的大、中、小企业都要重视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注意发达国家市场发展动向,建立起“产业链”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并按“生态标志”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技术与产品质量水平。

同时,为防止“环境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适应发达国家“生态标志”产品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环境污染治理和产品质量的水平;在国际社会制定“生态标志”时,争取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协同制定环境标志。

3.结合ISO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出口贸易

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的实施已成为国际潮流。在我国,ISO14000管理体系的实施还刚刚起步,需进一步发展和推进。我们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使更多企业的生产符合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促进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可以将ISO14000系列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规划服务业中旅游业的发展

服务业中,有些行业、部门是对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比重的增加,有助于环境水平的提高,但有些服务业也存在环境问题,旅游业就是其中之一。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旅游业有快速的发展。1998年,我国的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2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239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旅游业对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旅游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它可以促进人们采取保护环境、历史文物遗址与野生动物的措施。但是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为建筑组成了旅游产业的基本资产,如果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资产的承载能力,那么它们将会被破坏。

因此,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业,需要在发展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进行协调。如果要把旅游业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必须作长期计划与环境规划,以保持旅游业与环境间的持续协调。

(五)跟踪国外环境壁垒动态,适时采取对策

1.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贸易对象国环境壁垒繁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大,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或逐步接轨。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完善检测的技术条件,使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以获取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并力争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

3.为了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六)在积极参与国际结构调整中,重视提高国民经济的环境友好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发达国家都在展开以“新经济”或“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产业结构调整,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已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这意味着中国已参加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过去工业化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今后主要依靠技术水平、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渗透力进行工业化。因此,中国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综合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提高国民经济的环境友好水平。

(七)中国加入WTO后有关贸易规则的调整和完善

1.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体系

在过去20年里,中国累计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特别是在90年代,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完善外商投资的政策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政策法规体系的透明度。在有关对外贸易的法规中明确绿色条款,通过立法建立我国绿色发展体系的法律支撑,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并对国外不合理的绿色壁垒进行遏制。

二是明确投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目前我国投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要求不高,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标准较为宽松,这不利于保护我国的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明确这些方面的环境条款。

2.逐步放宽外商投资的领域

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方面。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我国将允许外商进入银行、保险、分销、电信、运输、法律咨询和会计等服务行业。但是,开放程度的扩大在各个部门都有过渡期,同时保留了审批程序,这有利于中国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减少环境的负担。但同时必须重视增加我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力。

3.中国加入WTO后,需加紧培育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的过程中,要注意国际上对跨国投融资的环境要求,避免环境壁垒对市场准入的阻碍。

(八)联合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发达国家苛刻的环境壁垒要求,以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的环保浪潮,我们既要适应绿色条款,积极调整有关的产业政策,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要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有关国际规范的、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的环境壁垒。目前有关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国际规则还没有最终成熟,发展中国家还有空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条款,使国际规则的制定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

结束语

贸易商品的生产、运输及其质量本身都与环境相联系。但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却是新的课题。近20年来,随着人类发展观的变化,这个问题才引起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增加。

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是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体现在贸易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贸易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影响它的规则是多方面的。

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关系的协调。

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涉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可持续发展的贯彻,涉及我国在什么阶段应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有利于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符合国家总体战略部署。

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我们既要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环境与贸易是可以协调的,它们能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下实现协调统一。

中国进入小康生活阶段后,也进入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仅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国内产品的生产中,也必须充分重视环境问题和绿色要求。这样,解决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才有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截稿日期:2001年7月)

标签:;  ;  ;  ;  ;  ;  ;  ;  ;  ;  ;  ;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冲突与整合_环保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