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仓吉 拉萨市城关区当巴小学 850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传统的观念改革变化很大,受到我国小学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大力影响,随着新课改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协调发展、德、意、行全面发展的思想,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模块。教师把小学德育融入学科课堂一同教学的观点正在被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所接受。很多学校已经在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进行了德育教育与全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变革。结合小学各学科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外界的不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习惯,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学科教学的进程。同时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教育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不应该完全孤立起来进行。因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58-01
一、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德育在中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凝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底蕴。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国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也是一项重大的工作,是每位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因此现在在教学当中,将德育这个中华民族灵魂发扬下去是教育出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
其次,小学阶段是一个思想极为纯真的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启蒙教育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发展的很成熟,处于很不完全的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阶段里,任何因素都可以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建立小学生的人格的时候,德育教育千万不能忽视。一旦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他们以后的路程便将一篇灰暗;一旦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激励着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所以,在小学阶段当他们还对世界人数处于一种模糊的阶段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更好的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及道德理解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学会生存,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跟得上社会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当中。
最后,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一股巨大的潜力股,他们的德育对祖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尤为突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是传承中国民族的重要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白纸阶段,给他们涂上浓厚的道德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让他们终生受益,而且更能提高下一代的整体道德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阶段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教学之中,德育进程规划不明确
在当今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总在强调集体、团结、牺牲精神等等,而丢失了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们的自身利益的问题,当教师在要求学生如何做到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教师也很难做到所有的要求的内容。时间久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慢慢脱离了现实,与实际环境脱轨,这就变成了空谈。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程序化的进程规划,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理事务的观念和态度等等。
2.德育观念较为陈旧,不够新颖
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普遍的用较早的老思维进行教学,将其他课程与德育的教学一样的对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要求学生记住理论,把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这正是与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应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传统的灌输形式转化为启发式的学习,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具有积极性,愿意去思考、去感受。在课堂上减少严肃的气氛,增加幽默的气氛,让学生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善良。
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客观的评价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相反教师每天在记录本上记录道德学习成果,培养长期坚持的学习态度与毅力,使之在具体的生活中坚持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现实当中却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后总结等,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
三、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当中要引领学生自主的规范行为,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做到如何实现在生活中的实际可行性,才可达到真正的德育教育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要学会主动为社会为国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积极引导学生承认社会存在的不道德,弘扬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阳光的一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在评价方式当中,应结合总结经验,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给予客观性评价,进行合理的评价、不断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最终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总之,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过敏慧.“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2014.3.
论文作者:次仁仓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小学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阶段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