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灵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 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观察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和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35-02
脊柱骨折这种多发性骨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外部暴力而导致的,该类患者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抢救或者是处理不当均有可能继发性脊髓损伤,导致或加重截瘫,甚至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院将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经 CT检查与临床表现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41例和5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8岁,中位年龄:(41.23±4.02)岁;致伤原因:34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22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29例患者为砸压伤,8例患者为其他伤;神经损伤程度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33例,D级23例,E级19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以上患者采用单纯随机发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治疗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神经损伤程度分级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的45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作手术切口于患者病变平面上棘突到平面下棘突,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将棘突和腰背筋膜充分暴露,并进行骨膜下剥离,对患者止血后将椎旁肌采用推板牵开器进行牵开,并在C臂机X线下将植入椎弓根螺钉,并固定预弯棒与椎弓根螺钉,然后拧紧下侧椎弓根螺钉螺帽,将椎弓根螺钉撑开并复位,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并使骨折椎体及椎间隙正常高度进行恢复,最后将钉棒结合部拧紧,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切口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关闭切口,常规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2]。
1.2.2治疗组 本组的48例患者接受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以对患者脊柱侧位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对患者采取腹部悬空的俯卧位,在C臂机X线透视下,对患者需要进行固定的椎弓根体表投影位置进行定位并标记,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作长约1.5cm的小切口于标记点部位,然后将皮肤、皮下腰背筋膜依次切开,将长尾椎弓根螺钉于多裂肌与腰长肌自然间隙进入,当确定固定位置满意后,将2根钛棒经一侧下方切口插入,进入上方椎弓根钉槽后向上插入5cm,然后向下方回插入下方椎弓根钉槽,将患者骨折的脊柱直接行撑开复位,然后将两端螺钉拧紧,据实际情况选择棘突碎骨或者自体髂骨进行外侧植骨融合,将横连杆安装好后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手术结束后逐层关闭切口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75.98±7.54)min VS (98.58±11.3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115.87±25.54)ml VS (333.12±30.11)ml],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7.85±1.32)d VS (14.35±1.95)d],t=5.34,6.12,5.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
术前,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8.64±1.61)分 VS (8.67±1.58)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1.14±1.01)分VS (2.63±1.54)分],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压砸伤以及高处坠落伤等暴力导致的,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功障碍或者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后路手术内固定入路方式较为简单,并且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等诸多优点,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93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安栋,陈秀民,孟庆民,赵瑞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5,11(04):69-70.
[2]尚博,郑建红,方继锋,张劼.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4(34):3793-3794.
论文作者:胡代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后路论文; 统计学论文; 螺钉论文; 意义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