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堵漏与回归生活的结合&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分析_乒乓球论文

疏浚堵漏与回归生活的结合&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分析_乒乓球论文

疏堵结合,回归生活——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疏、堵结合。堵,即堵“宿构套作”,涤荡学生作文的陈腐之气;堵“虚情假意”,力绝学生说空话、套话、废话。疏,则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有创意、有个性的思想;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使文章活色生香。这又依托于高考作文题引导写作教学对生活的关注与回归。

如果说在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中,现实生活还隐形于题目的背后而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中的现实生活则现出真身,成为学生直面、议论的对象。可以说,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对作文教学发出了较往年更加强烈的信号——“关注生活”。当然,北京高考作文题对教学的导向并未止于“关注生活”这一层面。从作文题呈现的面目看,它要求考生围绕鹿特丹世乒赛发表议论,题中有甲、乙、丙等学生以及老师对中国乒乓球队包揽全部冠军这一现象的讨论,命题者借以提示考生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道理。可见,北京高考作文题“关注生活”的导向所指,不是赶时髦凑热闹,而是要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大脑思考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用身心享受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精神的丰富、思维的深刻与认识的飞跃。这一导向契合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从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看,那些留心观察生活、具备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能力的学生,其个性确实能够得以发挥,独得之见得以表达:“在世界乒乓球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缺少对手的竞技,不利于竞技者自身的发展,更制约整体的进步。只有势均力敌的对垒,才能激发拼搏的斗志。”

北京高考作文题给教学的启示,与其说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经常地置身于生活的磨砺之中,这样学生思维的训练将扎根于生活,他们写作所需的观察、判断、分析、感悟等能力的训练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并得以日常化、习惯化。在经常化的训练中学生得以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维力;在经常的磨砺中形成独到的见解,产生鲜活的思想。

在2011年的考场作文中,那些生活积累丰富并对现实生活有所思考的学生,从容调度生活的积累,并将它们驾驭得游刃有余。例:“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上,中国运动员总是能够过关斩将,最终捧回冠军奖杯,为国家赢得‘体育强国’的称号。然而我们这样一个体育强国,为什么青少年的肥胖症人数只增不减?为什么近视眼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许多企业白领过早患上了脊椎病,甚至有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只是因为我们只是一个体育强国,而不是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体现在我们的国家有体育强者,而体育大国是指一个国家体育全民化。”如此充满鲜活之气,振聋发聩之语,绝非对生活熟视无睹,对热点充耳不闻,又无所用心之辈所能言之。这深刻的思想来自考生日常对生活的思考。

此外,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如此命制,在客观上对那些只是有“背”而来的考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那些无病呻吟,说空话、废话、假话的文章难行其道。据有的监考老师观察,面对这个题目一些学生有点沮丧,部分教师有点失望。学生感叹司马迁、李白、苏轼、陶渊明不太好调动了,一点用场派不上,考前背的材料、文章无论怎样改头换面也难以与乒乓球比赛紧密贴合;教师担心学生没有这些方面的积累,会措手不及,“学生哪儿有时间看电视呀”。还有教师说,这个题目男生写起来占便宜,女生吃亏。男生喜欢乒乓球,喜欢体育的多,有东西写;女生很多人不喜欢乒乓球,对体育也知之甚少,没东西可说。有的教师说,这个题目偏重理性思维,理科生占便宜,不利于感性的发挥,文科生吃亏。

上述种种忧虑,恰恰反映出北京高考作文命题防止宿构套作初步奏效。学生可以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也可以对体育赛事没有兴致。但是,当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的时候,应该会由此及彼,联系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就是要引导考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思考生活的考生,其为文就不拘泥于对乒乓球赛的议论,而且能够宕开去:“让奖牌,让粮食,让金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可真的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这样的思考中,可见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可令人感受到隐含其间的情怀。

那些对生活缺乏了解、缺少观察,生活积累匮乏、材料储备不够丰实的学生,写起文章则显得捉襟见肘,只能胡乱搪塞了之:“万紫千红让更多的音韵流进汪洋大海。贝多芬因交响曲著名,嵇康以一首广陵散著名,是他们让不同的音韵被世人所知,让广阔的大地上流淌着不同的风韵的溪流。”考生似乎博古通今,广识博闻,实际上对材料知之甚少。因此,所言华而不实,空泛肤浅,鲜有真情。在考场上,那些矫揉造作的陈词滥调更难有用武之地。今年高考作文中,“古人开会”的现象虽然没有被完全杜绝,但是司马迁、李白、苏轼、陶渊明等人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往年,而且他们无论怎样被乔装打扮、改头换面,也难以左右逢源:“唐诗里的明月,我要用你为中国喝彩。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发现了第一轮明月,从此成了思乡的霜露:明月是游子的牵挂,安抚夜寐人的寂寞;明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中夜夜减清辉。这从明月中走出的唐诗,从唐诗中走出的唐朝,从唐朝中走出的中国,你让我领略到思念之苦,让我为中国大声喝彩。”虽然“游子”“思妇”粉墨登场,但这样的文章却如痴人说梦,语无伦次,既无真情实感,又离题万里,因此备受冷落。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给考生的启示其实可以用“课标”上的话作一个概括:“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附考场作文两篇

让与不让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的旧闻已成为传颂不衰的佳话,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该让出它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诚然,鹿特丹世乒赛现场一次次奏响的国歌,是那么令国人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出金牌?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金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满足他国获得金牌的愿望,粉饰出乒乓球世界竞技比赛一片繁荣而多元的假象。

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发生了剧变。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地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等国家让出一片天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作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出让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了一种传统美德,让出了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金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可真的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逼。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

[简评]优秀的考场作文从来拒绝华而不实,也极少对题目提供的材料只做就事论事的分析。聪明的考生常能从个别、具体的事件中见常人所未见,发常人所未发之言。此文作者所言:“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金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满足他国获得金牌的愿望,粉饰出乒乓球世界竞技比赛一片繁荣而多元的假象。”实为独得之见。文章表现出考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刻,可谓言从心出。作者以理服人,而绝不虚张声势。

“包揽”后的反思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又包含了我们对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球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

曾有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置’下来。老队员有经验,他们会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我从中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系统优化。

不仅一个团队如此,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地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遭受了亚洲范围内较大的经济危机,此时的两国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并结合本国传统工业优势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改变,并实现由劳动力主导向科学技术主导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田忌赛马的成功不也正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其实力的体现在于结构内部的优化。此时此刻,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举,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实至名归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事例对中国今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实至名归”,屹立于世界!

[简评]这篇考场作文并非完美无瑕之作,但是它足以显示出作者眼界开阔,积累丰厚。文章中的材料多为现实社会中的鲜活事例,大到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变革,小到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常语。这些充满新鲜之气的大大小小的事例,为文章平添了许多生气,使之有别于“古人开会”的陈腐之文。而且,这些材料在文章中疏密有致,详略得宜,有力地支撑了全文的中心。考生也正是通过它们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原标题:疏堵结合,回归生活

标签:;  ;  

疏浚堵漏与回归生活的结合&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分析_乒乓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