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悦闻,孙强,崔春明[1](2021)在《围生期妇女常见心理问题的筛查及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问题对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若诊断不及时可能对孕产妇及其伴侣和婴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长期影响。本文通过阅读近年国内外关于围生期妇女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 总结并介绍关于其流行病学、筛查手段、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了解围生期妇女精神卫生问题对于子代的影响。加强卫生专业人员心理社会问题评估的培训, 采取有效干预方法缓解围生期妇女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 具有重要意义。
徐玉芹[2](2021)在《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女性产后4周至12个月间出现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相同,核心症状发生均在相同的2周内,包括:情绪低落,兴趣感丧失,快感缺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注意力受损,精神运动性障碍,疲乏,产生内疚感和无价值感,和自杀念头。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8~35%。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社会和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对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家庭稳定造成负面作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主要和性激素、神经递质、基因遗传、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疗法、电休克疗法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在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多有哺乳需求,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剂量更低,患者对口服抗抑郁药的接受程度较低,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佳,针灸还以其安全性和接受度成为产后抑郁症的潜在优势疗法,但目前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尚无法确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妇女患产后抑郁多由于生产后气血大亏、气血失和,导致出现气虚、血虚、气郁、血瘀等病理变化。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肝郁化火和心神失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志、调理气机、调和气血,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多种躯体症状。本研究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以轻中度产后抑郁症为观察对象,观察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以明确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2.研究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3.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采取前瞻性随机、安慰对照的临床研究试验设计。本次临床试验所有的受试者来自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后采用简单随机法按1:1的比例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18例,共47例,入组后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完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以支持性心理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每次45~60分钟,每周1次,疗程为6周,共6次。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选用疏密波,频率2Hz~100Hz,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安慰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的旁开非穴区,浅刺不得气,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不通电,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由专人完成量表测评、数据的收集、录入和分析。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治疗前后的差值和总有效率,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期相比的差值,安全性评价为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测评时点为入组治疗时(基线期)、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6周。4.研究结果4.1基线资料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4.2主要疗效评价指标4.2.1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第4周、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的差异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5.46±4.13和6.64±4.0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14.86±4.70和4.86±2.88。组间比较:两组在各个测评时点评分和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8.82±3.65,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0.00±3.96。4.2.2总有效率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安慰电针组为100.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次要疗效评价指标4.3.1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59±4.16和10.18±5.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28±4.85和7.86±5.92。组间比较:两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7.04±6.20和9.21±6.05。4.3.2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治疗前后分值分别为61.03±7.75和51.63±12.58,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5.54±9.20和43.79±11.43。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9.40±8.8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1.75±10.15。4.3.3焦虑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53.96±8.32和45.65±10.31,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0.89±8.90和43.79±8.94。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和差值在治疗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8.30±8.56,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7.11±8.37。4.3.4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0.89±15.76和81.29±17.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8.07±13.54和88.29±15.33。组间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评分和差值在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39±12.9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21±12.13。5.结论电针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均能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母性功能。依据目前数据显示,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的疗效比较尚未见显着差异,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陈晨[3](2021)在《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究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的现状与危险因素,为临床产后抑郁的预防以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2.使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究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探究针刺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疗程以及治疗频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符合诊断和纳排标准的12129例产妇信息,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得出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并对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2.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抑郁治疗的产妇。根据其自身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进行治疗,建议治疗频率为3次/周,疗程共8周;对照组暂不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17项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产后抑郁轻重程度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疗效,同时收集血清样本以供性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分析,观察针刺对于产后抑郁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年龄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学历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12<0.05);怀孕次数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无母乳喂养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婆媳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夫妻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性格内向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未接受孕期宣教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3<0.01);孕期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产后抑郁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不良事件生活的发生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2.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HAMD总分均有显着性的降低(P<0.001),但针刺治疗较不治疗对患者抑郁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08<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5%,加重率为6.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加重率为18.75%。针刺治疗5-10次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8<0.01),总有效率为85%,加重率为11.76%。治疗1-19天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4<0.01),总有效率为90.91%,加重率为0%。针刺治疗2次/周组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5<0.05),针刺2次/周的总有效率为80%,加重率为7.69%。针刺治疗的不同次数、疗程、频率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1.年龄较小,学历较低,采用人工喂养,头胎产妇,婆媳关系与夫妻关系较差,产妇性格内向,未参与孕期宣教,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及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是产后抑郁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医院应当帮助产妇了解孕期宣教的重要性、并帮助产妇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对于产妇的情绪尤为重要。2.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疗效显着,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产后抑郁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为5-10次,疗程为3周内,而不同治疗频率对于产后抑郁改善情况差异不明显,较为有效的治疗频率为2次/周,但因总体样本量较小,尚需进一步研究。
陈琪[4](2021)在《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率报道不一。产后抑郁症妇女通常表现为悲伤、压抑、焦虑,严重的会出现自杀、杀婴的情况,还会对婴儿的发育、情绪、认知、智商等产生影响,增加精神障碍的易感性。为了尽早识别、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研究学者们一直想探索出其发病机制。然而由于产后抑郁症病因极为复杂,目前仍未能如愿。由于孕产期内妇女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查阅文献资料后发现,关于产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在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妇产之间是否有差异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大差异,未能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目的系统评价产后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产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通过事先确定好的检索式,在Scopus、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全面地检索关于比较产后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产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病例对照试验,时间截止至2021年2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粗筛和细筛,最后确定所需要的文献。使用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准确、全面地收集文献中的研究数据,最后使用Revman5.3进行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tata16.0检测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计3610例患者,其中在产后<2周检测雌激素、孕激素值的文献有10篇,共计954例患者,抑郁组有407例,对照组有547例;在产后≥2周检测雌激素、孕激素值的文献有10篇,共计1462例患者,抑郁组有384例,对照组有1078例。在产后<2周时间段内,抑郁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SMD=-2.89,95%Cl:(-3.97,-1.81),P<0.00001];抑郁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08,95%Cl:(-0.94,1.10),P=0.88]。在产后≥2周的时间段内,与对照组相比较,抑郁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4.73,95%Cl:(-6.64,-2.82),P<0.00001];抑郁组患者血清孕酮比对照组的孕酮低[SMD=-1.54,95%Cl:(-2.54,-0.54),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低水平的雌激素、孕激素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之一,血清雌激素对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有潜在价值。
赵艳英[5](2021)在《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腧穴配伍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配穴规律,观察高频配穴方案及“四关穴”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揭示腧穴的治疗作用与配穴规律。为以后临床应用针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参考。方 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作为本研究文献来源。以“(产后郁证or产后抑郁症or产后抑郁or产褥期郁证or产褥期抑郁症or产褥期抑郁)and(毫针or针刺or电针or针)”作为智能检索检索式。检索发表日期为建库至2019年9月1日之间的相关文献。通过Excel建立配穴方案矩阵并计算腧穴频次,运用SPSS 25.0对腧穴使用情况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选穴方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最高频的配穴方案为太冲—内关—百会。将6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纳入34例患者。对照组选穴方案为太冲、内关、百会;治疗组为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两组治疗方案均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留针半个小时。每周治疗3次,共计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数统计并借助统计学方法分析,以做疗效评价。结果:1.通过数据挖掘得出,临床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时使用的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太冲、百会、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神门等;最常选择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督脉;其中以太冲、百会、内关配穴方案相关度最高。2.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EPDS与HAMD量表评分;治疗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EPDS与HAMD量表评分,均显着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 论:1.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使用最高频次的腧穴为:太冲,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现频次最高;最高频次的配穴方案为太冲、百会、内关。2.针刺“四关穴”的治疗方案与最高频配穴治疗方案在治疗产后抑郁症方面,均有改善作用。针刺“四关穴”的治疗方案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更显着。
金国敏[6](2021)在《孕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正念认知治疗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引起妊娠期妇女抑郁焦虑的因素及探究基于正念的团体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当地社区医院已经建立产检档案且转到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妇女200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自制问卷调查量表,自制问卷量表中包含孕妇一般信息、既往孕产史、本次妊娠相关情况及对妊娠期抑郁焦虑的认识四个方面,将SAS标准分<50且SDS标准分<53的孕妇分为正常组,SAS标准分≥50或SDS标准分≥53的称为抑郁焦虑组。再选择符合干预条件的15名孕妇以团队形式由心理科医师进行六周的基于正念认知的心理干预,同时随机选择抑郁焦虑组中孕周14-28周的另外15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干预前后进行SAS、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使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与妊娠期抑郁焦虑症状可能相关的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用于分析其中有意义的因素与妊娠期产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干预前后SDS、SAS标准分及HAMA、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200名孕妇中,伴焦虑情绪的孕妇有22人(11%),其中轻度焦虑20人(10%),中度焦虑2人(1%),伴抑郁情绪的孕妇有45人(22.5%),其中轻度抑郁39人(19.5%),中度抑郁6人(3%),无重度焦虑及抑郁孕妇,孕早期有22人、孕中期47人、孕晚期131人,抑郁焦虑组有52人,正常组148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工作(χ2=5.194,P=0.032)、文化程度(Z=-2.227,P=0.006)、产检是否异常(χ2=10.449,P=0.030)、流产次数(χ2=9.097,P=0.028)、不良孕产史(χ2=25.168,P=0.000)、前次分娩方式(χ2=9.652,P=0.022)及对妊娠期抑郁焦虑症患者持有的态度(χ2=8.131,P=0.043)七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七个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孕妇孕期是否有焦虑抑郁情绪为因变量,上述七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孕产史(P=0.002,OR=50.184)、产检结果是否异常(P=0.008,OR=3.127)对孕妇患妊娠期焦虑抑郁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完成正念认知干预的有11名孕妇,有4名孕妇因自身原因中途退出干预治疗,未纳入最终的统计计算。干预前11名孕妇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HAMA、HAMD中位数分别为46、57、12、12,干预后分别为43、50、5、7,对照组15名孕妇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中位数开始为47、56,经过六周的对照观察后为45、54,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孕妇开始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六周的干预后,两组孕妇的SAS标准分中位数(Z=-2.369,P=0.018)、SDS标准分中位数((Z=-2.048,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干预组SAS标准分(Z=-2.552,P=0.011)、SDS标准分(Z=-2.940,P=0.003)、HAMA(Z=-2.806,P=0.005)、HAMD(Z=-2.764,P=0.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调查研究发现,在孕期多方面的因素中,孕期是否工作、文化程度、产检结果是否异常、流产次数、不良孕产史、前次分娩方式及对有患有妊娠期抑郁焦虑孕妇持有的态度可能与妊娠期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相关,其中不良孕产史及产检结果异常为产生妊娠期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基于团队的正念认知疗法可以改善妊娠期焦虑抑郁妇女的精神及躯体症状。
刘艳,余雨枫,易文琳,王雨慧,王镜美[7](2020)在《2010~2019年中国孕妇焦虑检出率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妊娠妇女孕期焦虑检出率,为孕期焦虑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与中国妊娠妇女焦虑检出率相关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设定为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9个研究,总样本量为84786。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孕妇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6%[95%CI(13.0%,19.1%)]。以地区、焦虑量表、孕周以及发表年份作为分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南方的孕期焦虑症检出率为15.3%[95%CI(11.8%, 18.7%)],低于北方21.3%[95%CI(11.1%, 31.5%)]。使用SAS测得孕期焦虑症检出率为15.4%[95%CI(11.9%, 18.9%)],使用PAQ测得检出率为25.7%[95%CI(22.4%, 29.0%)],使用其他量表的检出率为10.0%[95%CI(7.0%, 12.9%)]。孕早期焦虑症检出率为17.4%[95%CI(6.1%, 28.8%)],孕中期检出率为14.6%[95%CI(7.6%, 21.6%)],孕晚期检出率为18.2%[95%CI(11.0%, 25.4%)]。在2010~2014年发表的研究的孕妇人群焦虑症检出率为14.7%[95%CI(8.7%, 20.8%)],2015~2019年为16.6%[95%CI(13.3%, 20.0%)]。结论我国孕妇的焦虑症检出率较高,应重视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相关干预工作。
郭悦宝[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选穴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及总结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现代中文期刊文献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选穴组方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符合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现代中文期刊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将纳入文献的有效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并提取到Excel统计软件中,建立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取穴规律研究文献数据库、穴位处方数据库。在 Excel、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 软件上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结果以表格、条形图、饼图、冰柱图、树桩图等形式显示,从中发现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腧穴处方运用规律。结果:1、收集的108条穴位处方中共涉及腧穴105个,其中体穴87个,耳穴18个。腧穴总使用频次772次,其中体穴总使用频次654次,耳穴总使用频次118次。体穴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百会(8.26%)、三阴交(7.95%)、内关(7.95%)、足三里(5.50%)和太冲(5.50%)。耳穴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耳穴神门(15.25%)、耳穴心(13.56%)、耳穴肝(11.02%)。2、腧穴分布于多条经络,出现频率和用穴个数最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17.8%,18 个),督脉(17.8%,12 个)。3、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部(169次,25个)和下肢(165次,16个),背腰部(122次,18个)次之。耳穴分布最多的位置在耳甲腔(39次,4个),三角窝的用穴只有耳穴神门,其使用频次最高有18次。4、特定穴的使用率高于非特定穴,频次最多的是交会穴(200次),其次为五输穴(141次)、背俞穴(96次)。交会穴中频次最多的是百会(54次);五输穴频次最多的是足三里(36次)和太冲(36次);背俞穴中频次最多的是脾俞(31次)。5、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三阴交(48.148%),置信度最高的是三阴交-足三里-百会(95.652%)。6、聚类分析显示有4类有效聚类,第一类为百会-水沟-三阴交-内关-足三里-太冲-神门-印堂;第二类为脾俞-心俞-四神聪-间使;第三类为关元-肝俞-肾俞-期门;第四类为合谷-气海。结论:通过数据挖掘,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经络常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重用百会穴,以局部选穴为主,辨证取穴以调理肝脾肾为辅,重视上下配穴。耳穴最常用耳穴神门,耳穴心,耳穴肝。结论与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上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一般思路基本吻合,可作为临床选穴参考,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故仍需未来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黄杰聪[9](2020)在《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结果得出其影响因素,以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19年10月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新生儿科的患儿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共151人(母亲74人,父亲77人)。通过填写自制调查问卷、新生儿基本信息、父母相关信息调查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均采用国际通用焦虑、抑郁量表),了解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分析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父母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Zung教授对中国1158例正常人的SAS、SDS的研究结果)评分(P<0.05),其中64人(42.4%)父母焦虑评分≥50分,诊断焦虑,48人(31.8%)父母抑郁评分≥53分,诊断抑郁;影响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分娩并发症、意外怀孕过、哺乳不顺利、有无妊娠期高血压、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是否第一胎;与患儿相关的不同因素中,包括是否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体重、日龄、胎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出生医院、新生儿有无窒息复苏、有无使用呼吸机;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住院费用为影响新生儿父母SAS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住院费用、窒息复苏、呼吸机使用情况为影响新生儿父母SDS的独立的影响因素;新生儿父母产生不良情绪主要原因前3名分别为患儿疾病后遗症(43%)、无法探视患儿(37.1%)、患儿疾病严重程度(37.1%)。结论1、住院新生儿父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在治疗患儿疾病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的关注;2、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降低新生儿母亲各种妊娠合并症发病率;3、对于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的新生儿父母,应做好充分沟通,待病情平稳后尽快转入母婴同室病房,缓解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4、在预防交叉感染的同时合理增加探视次数及时间;5、积极推进并落实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新生儿住院治疗报销问题,减轻其父母经济压力;6、加强与产科、临床心理科合作,尽早发现那些存在心理疾患新生儿父母,并积极给予相关治疗,使其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吴显聪[10](2019)在《基于百度指数的抑郁症健康信息搜寻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百度指数和相关数据,分析2014-2018年网民的抑郁症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特征,并进行未来三年抑郁症搜索行为的预测,对我国抑郁症网络搜寻特征的影响因素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从时间、性别、年龄、地域和来源去向词五个方面探究抑郁症网络搜寻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来源去向词和地域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单因素ANOVA分析对月份、年龄进行显着性差异统计,时间序列分析进行三年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网络搜寻行为存在季节性特征,夏季较其他季节搜索少,未来三年搜索量持续走高;在搜索人群特征方面,女性搜索比例于2017年为58%,首次高于男性,且搜索指数逐年上升;30-39岁为搜索高峰人群;经济发达的城市搜索指数较高,相关系数为0.955;去向相关词较来源相关词与抑郁症的相关度更高,且网民较少关注抑郁症的预防。【结论】研究发现季节、患病人群特征、搜索者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健康意识、社会舆论是影响抑郁症网络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网民们更倾向于搜寻抑郁症自我诊断和治疗、焦虑等信息;女性越来越关注抑郁症。因此建议降低病耻感,引导患者规范从医,并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针对孕妇和女性患者实施抑郁症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广泛宣传抑郁症相关的健康知识。
二、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1.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及患者选择偏好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
1.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2.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3.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取穴规律、刺激方法规律研究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讨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说 |
3.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设计 |
4.2 样本量计算 |
4.3 随机分组 |
4.4 盲法 |
4.5 治疗方案 |
4.6 观察指标 |
5. 研究结果 |
5.1 研究完成情况 |
5.2 基线数据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6. 讨论 |
6.1 疗效评价 |
6.2 取穴依据 |
6.3 结局指标的选择 |
6.4 局限性及思考 |
6.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致谢 |
第四部分 附录 |
附录1 观察周期图 |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 |
附录5 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 |
附录6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7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8 母性功能巴金量表 |
(3)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现代医学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
1.2 中医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
1.3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 |
1.4 随机对照试验 |
1.5 真实世界研究 |
第二章 产后抑郁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
2.1 研究方案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检索策略及文献筛选流程图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检索策略 |
2.4 文献管理和筛选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文献数据的提取 |
2.7 统计分析 |
2.8 发表偏倚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 |
3.3 结果分析 |
3.3.2 产后≥2 周雌激素水平分析 |
3.3.4 产后≥2 周孕酮水平分析 |
3.4 发表偏倚 |
第四章 讨论 |
4.1 产后抑郁症病因概述 |
4.2 发病情况 |
4.3 产后抑郁症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的联系 |
4.4 产后抑郁症与孕激素水平变化的联系 |
4.5 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产后抑郁症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
附录2 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腧穴配伍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数据规范化 |
3 数据分析 |
结果 |
第二部分 腧穴配伍疗效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4 医学伦理学原则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孕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正念认知治疗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工具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与工具 |
结果 |
1.两组孕妇基本情况 |
2.抑郁焦虑组与正常组孕妇单因素分析 |
3.抑郁焦虑组与正常组多因素回归分析 |
4.干预组孕妇正念认知干预前后比较 |
5.对照组孕妇观察前后比较 |
6.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孕妇妊娠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2010~2019年中国孕妇焦虑检出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1.1 检索数据库和检索时间: |
1.1.2 检索关键词: |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总体分析: |
2.3.2 亚组分析: |
2.4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8)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选穴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产后抑郁的研究 |
一、中医对产后抑郁的概述 |
二、郁证的病机认识 |
三、产后抑郁的中医内治法 |
四、产后抑郁的针灸治疗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产后抑郁的研究 |
一、产后抑郁的流行病学认识 |
二、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认识 |
三、产后抑郁的西医治疗 |
第二章 数据挖掘 |
第一节 数据准备 |
一、数据来源 |
二、检索策略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文献筛选 |
六、检索结果 |
第二节 数据处理 |
一、数据库建立 |
二、数据规范化处理 |
三、统计工具选择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第三章 统计学结果 |
第一节 频数统计 |
一、腧穴频数统计 |
二、腧穴所属经络频数统计 |
三、腧穴所属部位频数统计 |
四、特定穴频数统计 |
五、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 |
六、高频腧穴聚类分析 |
第四章 结果探讨 |
第一节 腧穴的运用 |
第二节 腧穴-经络结果 |
第三节 腧穴-部位结果 |
第四节 特定穴的运用 |
第五节 腧穴的配伍 |
第六节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综述 孕产妇围产期焦虑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10)基于百度指数的抑郁症健康信息搜寻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基本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6 理论基础 |
1.7 技术路线 |
1.8 可行性分析与创新 |
2 相关数据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搜寻时间特征分析 |
3.2 时间序列模型创建与预测 |
3.3 搜寻性别特征描述分析 |
3.4 搜寻年龄特征分析 |
3.5 搜寻地域特征分析 |
3.6 来源去向词相关性分析 |
3.7 新闻舆论统计 |
4 讨论 |
4.1 抑郁症网络搜寻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 |
4.2 我国网民搜寻抑郁症时较关注的领域 |
4.3 我国网民缺乏预防抑郁症的意识 |
4.4 女性越来越关注抑郁症 |
5 建议 |
5.1 降低民众病耻感 |
5.2 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 |
5.3 针对孕妇和女性患者实施抑郁症预防和治疗措施 |
5.4 政府应广泛宣传抑郁症相关知识 |
6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健康信息搜寻特征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生期妇女常见心理问题的筛查及影响[J]. 吕悦闻,孙强,崔春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31)
- [2]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徐玉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D]. 陈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的meta分析[D]. 陈琪. 汕头大学, 2021(02)
- [5]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腧穴配伍规律的研究[D]. 赵艳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孕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正念认知治疗干预效果研究[D]. 金国敏.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2010~2019年中国孕妇焦虑检出率的Meta分析[J]. 刘艳,余雨枫,易文琳,王雨慧,王镜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10)
- [8]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选穴规律分析[D]. 郭悦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 黄杰聪.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基于百度指数的抑郁症健康信息搜寻特征研究[D]. 吴显聪.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产后抑郁症论文; 产后护理论文; 焦虑抑郁症论文; 孕期抑郁症论文; 焦虑症的表现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