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的投资趋势与我国的对策_跨国并购论文

跨国并购的投资趋势与我国的对策_跨国并购论文

跨国并购投资趋势及我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增大,跨国兼并与收购(Gross-border M& As)趋势日益明显,出现许多新特征。

一.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并伴随结构不平衡

(一)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

世纪之交,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采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跨国流动,引起世界瞩目。

1999年全球FDI流动量约为865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30%。1999年全球FDI流量占世界资本形成总额的14%,二十年前这一比重仅为2%,同期全球FDI存量占世界GDP的比重从5%增加到16%,足以说明FDI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据联合国有关专家估计,2000年全球FDI流动量超过1万亿美元。

(二)国际资本流动地区结构不平衡

最近几年,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结构不平衡的现象日益明显,FDI流出量和流入量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世界吸引FDI的前10个国家引入FDI流量总额占世界的74%。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流入发达国家的FDI约为636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75%左右,比1998年的4810亿美元陡然增长32%。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在1999年为2080亿美元,比1998年的1790亿增长了16%,达到历史最高点,但在世界FDI流量中的比重只占24%强,而这一比重在90年代中期多在35%以上(见表-1)。

欧盟的跨国投资发展得最快。欧盟的跨国公司1999年的海外投资5100亿美元,约占世界海外投资的三分之二。欧盟的FDI的流出量连续6年保持增长态势,成为全球FDI的最主要来源。1999年英国的FDI流出额为1990亿美元,超过美国,居世界榜首。美国FDI流出额为1509亿美元,排位第二。美国是1999年最大的FDI流入国,吸收FDI为276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日本1999年吸引FDI有惊人的增长,是1998年的四倍,达130亿美元,但占总额的比重很低,仅为1.5%。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占世界比重曾经历了在90年代中期逐渐增加,在90年代后期逐渐减少的过程,90年这一比例为16.54%,94年和96年曾接近40%,到1999年降至24%强。其中的原因包括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有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前10位,中国便是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表1)。发展中国家引进FDI的地区状况有所不同:亚洲地区正在金融危机中恢复,加上该地区正在广泛开展的自由化和经济结构重组,1999年吸引FDI近1060亿美元(1998年为970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额的12%;中东欧地区由于政治与经济形势趋向好转,近年来对FDI的吸引力不断增强,1999年吸引FDI达23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2.7%比1998年的211亿美元增长了近20亿,被专家们预期为新的跨国投资热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99年吸引FDI约970亿美元,较1998年的730亿增加32%;1999年非洲吸引FDI约100亿美元,比1998年约8亿美元增长了25%。

总体来看,亚洲和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主要地区,中东欧地区对FDI的吸引力正在加强,非洲地区吸引FDI相对较少。

二.跨国并购投资趋势日益明显

(一)跨国并购急剧增长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趋势中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以跨国并购方式(购买国外企业股权10%以上者)进入东道国的FDI出现了持续高水平增长。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兼并与收购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2%,到1999年兼并与收购总宗数约24000起,兼并与收购总额约为23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活动达6000多宗,并购额从1987年的不到100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7200亿美元。约占当年FDI总额的83.2%,98年这一比重为63%。其中单项交易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宗并购交易有109项,占跨国并购总额的60%,绝大多数大宗交易发生在发达国家,由世界前100家跨国公司完成。全球跨国并购投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跨国并购额占世界FDI流量的80%以上,

(二)跨国并购活动的两极化特点

世纪之交的跨国并购活动带有两极化的特点,即欧洲和美国不管作为跨国并购的购买者还是售出者,在世界总额中都占绝大比重。欧洲是最活跃的跨国并购者。1999年欧盟的跨国并购售出额达到3540亿美元,几乎是世界跨国并购售出额的一半;其购买额达到5190亿美元,约占世界跨国并购购买额的70%。在世界前10起最大的跨国并购活动中,欧盟公司就占9起,只有1起例外。欧洲的跨国并购活动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欧盟内部,欧盟以外的购买活动则以英国购买美国企业为主。1999年在发展中国家的并购活动中,欧盟仍然是名列榜首,其中在拉美的并购额最高,主要目标国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在亚洲的活动包括1999年对韩国企业总额为90亿美元的并购;在中东欧国家的跨国并购总额达100亿美元,是1998年的两倍,波兰和捷克是主要目标国。欧盟跨国并购活动的增加,是以正在进行的一体化建设、单一货币和经济自由化为基础的。

美国1999年发生的并购宗数中有62%与美国境内的外国分子公司的跨国并购活动相关。1999年美国出售给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达2330亿美元,而FDI流入额中约90%与跨国并购相关,可见跨国并购已经成为FDI进入美国的重要方式。

(三)跨国并购投资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跨国并购投资的产业构成越来越趋向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据《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资料打算,1997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中,初级产业仅占5.8%,其中95%是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并购;制造业占37.1%;服务业占到57%,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银行、保险和其它金融服务机构的并购。1999年制造业中跨国并购水平最高的产业包括汽车、化工、电子和电子设备以及石油产品业。横扫汽车业的合并浪潮引起整个行业的结构重组,许多汽车制造公司不是被兼并就是变为战略同盟。10大汽车制造商在世界汽车销售总额中的比重达70%以上。由于合并更多发生在大型制造厂家,也由此带动了众多上游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结构重组。制药行业花费庞大资金进行研究与发展,推动了化学和制药业的全球合并,重复并购造成其在1998年进入100强名单中的成员从13家减少至8家。所有最大的制药公司都是通过“协作组合”的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有机组合”实现其兼并与收购的。1999年底,世界榜首的5家制药公司的销售额占世界药业销售总额的28%,10家最大的制药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世界药业销售总额的46%。在服务领域,电讯、金融和商业服务的跨国并购名列前茅。世界顶级银行在近期加速并购,其中欧盟和美国的金融机构并购尤为突出,约占1999年世界跨国并购总额的四分之一。根据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跨国并购总额为4110亿美元,其中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占11.2%,电信业占9.3%,化工与制药占9.2%,公共事业占7.8%,上述几项总和近40%。

(四)跨国并购成为实现全球战略的有效手段

如今跨国兼并与收购的初衷有了很大改变。80年代末,许多跨国并购是出于追求短期金融收益,现在更多的跨国并购是出于经济上和战略上的考虑而不是单纯的金融行为。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生存和在全球兼并市场上取得成功便是他们的战略目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地位,成为贯穿在其中的原始动力,达到战略目标的手段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在发展水平相当的发达国家,多数FDI以跨国并购方式发生的。与传统的被称为“开发绿地”(Greenfield)的新建企业投资方式相比,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在战略上有更大优势。

从投资者角度讲,跨国并购与新建企业相比有资产更加迅速扩大的优点。如今经济生活中速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新经济时代的一年只有50天”成为一些高级经济主管的座右铭。跨国并购通常是占领市场席位的最快方式,企业资源与资产迅速积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风险也得以迅速分散开来。随着跨国并购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跨国公司的竞争实力也在迅速加强。

进行跨国兼并与收购可以采取有不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并购活动中被正式划归兼并只占其中的3%,其余97%均划归为收购。其中全部或多数收购占跨国收购总数的67%。收购比例在10%--49%之间的少数收购,在发展中国家占33%,在发达国家不到20%。相同产业内公司之间的横向并购成为世纪之交跨国并购的主流,按兼并与收购额衡量,大约70%为水平型并购;按并购宗数衡量,水平型并购约占50%。

跨国公司通过与行业内其它有科研能力的公司实行跨国并购,既可以分散“研究与发展(R&D)”成本,又可以增加新科技资产,继而向世界提供高科技内涵的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三.我国对跨国并购应采取的对策

FDI的加速增长给我们带来更多资本要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投资进入国内。我们对此应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框架。

(一)顺应国际环境,适当放松对跨国并购的限制

目前有许多国家将引进优质FDI作为自身经济发展的资源,从而放松或取消对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的FDI的限制。联合国贸发会议对90年代各国引进外国投资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进行统计,发现每年都有约100项利于引进FDI的法律法规出台(表2)。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这种放松管制和自由化的趋势,形成争夺FDI的较量。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将越来越与世界经济融合。国民经济需要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补充必要的资金。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到2005年以前,平均每年吸收外国投资水平应达到500亿美元左右。从近期FDI流动构成看,我国吸引外资会受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们可以考虑顺应国际环境,在有准备的条件下适当放松对跨国并购投资的限制,以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

(二)利用外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兼顾

我国对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可能会不大欢迎,因为它在刚刚进入的初期可能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负效应。跨国并购资本进入初期一般会引起资产从国内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外国投资者手中,这不仅不能增加我国的生产能力,还有可能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初始时期,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可能直接冲击我国生产性或功能性研究机构,使其降级或者关闭,原有职工被解雇,或者将当地的研究与发展机构纳入外国购买者的合作战略中。这方面显然新建企业的效果会好些。新建企业投资的初期在带来更新的技术和工艺的同时,还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通常会带来外国购买者的后续投资。跨国并购投资收购东道国企业之后,通常要对企业进行结构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在构筑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时,将会逐渐引进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包括组织经验和管理经验。如果被购买的企业得以保留或者扩大,继而发生后续投资,则跨国并购仍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在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时期,原来的国有企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结构重组,以使建立起来的新企业具有竞争力,则跨国并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现存生产能力优化重组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中东欧地区在实行经济转轨时期大量引进跨国并购投资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可以对此加以研究和借鉴。在利用外资的形式上要考虑短期和长期效应兼顾。

(三)根据国情,审慎制定吸引外资政策

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组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固然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变化,全球竞争加强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但我国在利用外资进行经济结构重组时,必须认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优先性,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来审慎制定适合的政策,以期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同时限制其带来的负效应。

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的所有权必须掌握在本国人手中,如果国内经济实力逐渐变弱,进而逐渐变为外国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步骤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本国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经济问题可以引伸至社会、文化、政治领域。跨国并购投资产生的政治影响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外国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即我们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比重,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中所有权比重。该由本国控制的领域就要由本国控制,如广播、电视等类似的媒体和娱乐行业,所有权应该绝对或基本上掌握在本国人手中,以避免跨国并购投资对我国社会、文化或国家主权造成威胁。

(四)建立并完善我国对跨国并购投资活动的监管框架

跨国并购投资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之下进行的,它对东道国市场构建的影响有正有负。它既可以引起求生存的竞争,也可以因增加集中而形成垄断。跨国并购投资很有可能造成东道国的集中趋势,减少甚至消除竞争,使某个关键产业落入外国人的控制之中,成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进而将威胁东道国企业和科技的建设能力。当跨国并购投资产生风险或负面影响较大时,我们就要提高警惕。我国必须选择明智的引进外资政策,通过行业保护、所有权规模限制、对跨国并购活动进行审查、建立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提高国内就业、增大经济收益和减少生产成本等目的。

(五)加强国际合作,限制跨国垄断

90年代,全球对FDI的限制都在放开。不同形式的FDI都会对东道国产生诸如经济效益、产出增长、收入分配、市场进入或多种多样其他经济的非经济的影响,不同国家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更广泛的发展目标来构建引进FDI的框架。各项政策中最重要的是要限制那些潜在的垄断因素。因为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是要寻求市场份额,跨国并购投资的本质是要兼并全球市场,将其经济活动推进到国际领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成本增高,追求市场力量或寻求垄断地位的性质有所加强,这已经变成新经济的主流。制定与跨国并购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双边、区域内、多边等多种形式。在处理全球范围的跨国并购投资时,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全球市场需要全球的竞争政策,我国必须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以使这类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

注:

本文所引统计数字,如未注明具体出处,均引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

1998年、1999年、2000年

表-1 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中国FDI流入量的情况

(FDI流入量亿美元 占世界百分比)

年代

 世界 发展中国家 中国(净值)

 FDI

百分比 FDI

百分比

 FDI

 百分比(1) 百分比(2)

1990 203810033716.54

34.87 1.71

10.35

1991 157810041326.17

43.66 2.77

10.57

1992 168010050429.98 110.07 6.55

21.84

1993 207910073135.16 275.15 13.23

37.64

1994 225710087038.55 337.67 15.00

38.81

1995 314910099731.66 375.21 11.92

37.63

1996 3636100

138038.00 417.26 11.48

30.24

1997 4680100

172036.75 510.04 10.90

29.65

1998 6600100

179027.12 437.51 6.63

24.44

1999 8650100

208024.05 404.00 4.67

19.42

注:百分比(1)为占世界百分比,百分比(2)为占发展中国家百分比。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2000年国际投资报告整理。

表-2 1999年各地区FDI流入量及占世界比重

地区 FDI流入量(亿美元)

占世界比重

世界 8650100%

亚洲地区 1060 12%

中东欧地区2302.7%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970

11.2%

非洲地区 1001.2%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国际投资报告整理。

表-3 90年代各国国内投资法规变化数(1991-1999)

项目 1991

9293949596 97 98 99

调整投资法规国家数 354357496465 76 60 63

其中法规变化数 8279102

110

112

114151 145 140

对引进FDI有利数(a) 8079101

108

106

98 135 136 131

对引进FDI不利数(b) 2 -- 1 2 616 16

9

9

注:(a)包括自由化及加强市场功能的法规及增加集中趋势的法规

(b)包括加强管理,减少集中的法规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国际投资报告总论,第4页。

标签:;  ;  ;  

跨国并购的投资趋势与我国的对策_跨国并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