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加减”引领下的科学课堂“序”策略初探论文_杨尧飞 叶节

杨尧飞 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 315600;叶 节 浙江省宁海县桥头胡中学 31560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科学教学日益提倡有效性,通过做目标的加法与减法,即增加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减去规定目标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的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目标加减”引领下的科学课堂的“序”策略研究,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浅述“序”策略

1.广义的“序”。

哲学词典中指出,序是事物的结构形式,指事物或系统组成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序性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规则性、重复性和相互的因果关联性,而无序性(体现为偶然事件)纯属表面现象。

2.狭义的“序”。

教学中的狭义的序指的是有次序、有顺序、按部就班,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语言表述的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等。

3.科学教学之“序”。

科学教学既要有广义序的动态变化,又要有狭义序的层次结构。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三条基本序线:

(1)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知识序。

(2)与学生学习相对应的认知序。

(3)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序。

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地设置成如下结构:

二、“序”策略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减轻课堂负担。

有序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一种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

2.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有序教学保证了教师上课的条理性和连续性,还可以让教师高效率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更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

三、“序”策略研究的内容

1.目标制定、展示的有序,由低到高、步步上升。

课堂教学必须是有序、有计划的,教学目标制定要把握三度。首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高度。其次,要妥善肢解课堂教学的难度。最后,要妥善把握学生认知的程度。

例如,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形成目标,在不同的年级应该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笔者制定目标如下:

七年级目标:通过比较从宏观上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即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八年级目标:通过分析从微观上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即有没有原子的重组)。

九年级目标: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问题设计的有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科学的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例如,一老师在上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下《电磁感应》时,问题设计如下:

又如,笔者在上《根的形态和结构》这一课时,就用了“序”策略方法,设计过程如下:

3.问题解决的有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课堂问题的解决必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追求课堂汇报的有序性。我们可以设计的问题解决流程如下:

现象引入——学生质疑——教师组织——学生体验——师生共同解决。

笔者在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课时,学习完植物的向光性后,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感应性现象。问题解决过程如下:

(1)展示一些常见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因素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并一一解决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3盆含羞草演示感震性。提问:植物感震性的意义是什么?

(3)总结:植物感应性的意义是什么?

以上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层次性,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这样层层递进,问题解决有序展开。

4.情境创设的有序,由近及远、螺旋上升。

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把握事物变化的内在关系,将一个情境引入到科学课堂。

(1)联系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需精心设计情境创设,贯穿全课。例如,一教师在《陆生动物》这一课的教学中,设置情境如下:

(2)例比社会生活,创设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可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3)联系科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可以有序地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例如,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溶解→不溶解。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蔗糖,最终会有一些蔗糖不能继续溶解。

第二环节:不溶解→饱和。蔗糖不能继续溶解,此时教师指出此时得到的是蔗糖的饱和溶液(不包括未溶解的蔗糖),然后请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

第三环节:饱和→继续溶解。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试管中的未溶解的蔗糖继续溶解?

第四环节:继续溶解→饱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饱和溶液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5.练习设计的有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设计或选取题目时应该按照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可分为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为一些紧扣课本内容的模仿性题目,给出的数据尽量简单,以给大多数学生熟练操作、内化知识。

第二梯度为一些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主要还是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第三梯度为一些策略型题目,使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及时将知识强化。

四、“序”策略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总之,科学课堂教学中,“序”策略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面域很大,时空广博。没有“序”策略的正确运用,就不会有高效课堂的出现。课堂瞬息万变,还需要我们长远地去做深入而细致的探究。

论文作者:杨尧飞 叶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目标加减”引领下的科学课堂“序”策略初探论文_杨尧飞 叶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