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吟诵和文字唤醒心中的故乡论文_段树华

用吟诵和文字唤醒心中的故乡论文_段树华

——段树华《宿新市徐公店》及《长相思》课堂片断实录及柴海军点评

忻州兴原实验学校 山西 忻州 034100

摘 要: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对诗歌进行声韵、节奏、文字的分析,进行入情入境的吟诵,使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程度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

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如何做好诗词的主题阅读教学,如何通过解释诗词中重点文字的字形流变过程让学生准确理解词句的涵义,如何用诗词创作和传播的方法——吟诵让学生准确而深入地理解诗词,这是我们当前诗词主题阅读的最缺欠而又最需要的内容。在柴海军老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解释字形流变过程,让学生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句涵义,通过引领学生感受吟诵,感受乡愁诗的表现形式,读懂诗歌文字背后深藏的情感,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悟品味诗词的声韵之美。

一、走进《宿新市徐公店》,学习吟诵,体味乡愁

师: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学生齐读,每句都读成了四三节奏。)读错了。七言诗不能都习惯读成四三节奏。我们的诵读一定要遵循诗句的内在节奏,第一句“疏疏”是“篱落”的状态,所以这一句四三节奏没错;第二句“树头花落未成阴”, 是什么未成阴呢?不是花落未成阴,是树头未成阴,所以这句是二五节奏。第三句谁来分析?生:第三句“儿童急走追黄蝶”,“急走追黄蝶”表现了儿童的状态,所以这句也是二五节奏。师:最后一句“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飞入菜花,儿童无处寻,四三节奏。所以啊,同学们把每句读成四三节奏,就有问题了。掌握了诗词吟诵的节奏问题,我来逐句给大家示范一下,先看第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示范吟诵结束)同学们把声调拉长了试着读一下。(生读,解决依字行腔的问题。)“篱落”是什么?生:就是篱笆墙的意思。师:“疏疏”呢?生:“疏疏”就是稀稀落落的样子。师:“篱落疏疏”是说的篱笆墙稀稀疏疏的样子, “篱落”是有宽度的,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路,所以第二个“疏”声音稍微延长,“深”,表明路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所以“深”字要长吟,“一”是入声字,发音要短促。(示范吟诵第一句。)同学们试一试。生:(笑而不语到逐渐尝试)……师:杨万里眼前这个追黄蝶的儿童,也许正是故乡的那一个小孩子,甚至就是杨万里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所以这首诗不是一首简单写景诗,作者通过它更有思乡的情意在里头。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思乡之情再来吟诵这首诗吧!生:吟诵全诗。师:我们这节课就这样是用文字和声音来唤醒心中的故乡。(板书题目:用吟诵和文字唤醒心中的故乡。)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入情入境的吟诵,使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自主学习《长相思》,升华乡愁,练习吟诵

师:接下来我们就这样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先进行小组内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提示:结合资料点击,理解诗意;根据声韵节奏提示,进行吟诵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交流,试吟。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口吟诵。(出示诗歌)哪个小组来分析诗词的内涵?生(解释诗意)。师:这里有一个字“聒”,左边是耳字旁,右边是舌头的“舌”,什么意思?生:耳朵边有一条舌头不停地絮絮叨叨,意思就是声音嘈杂。师:很好。诗意清楚了,哪个小组进行声韵节奏分析?生:(声韵分析)(小组吟诵)。师:节奏没问题,最后一句特别有韵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纳兰的故乡在哪里?生:北京。师:北京有风雪吗?生:有。师:可他为什却说没有呢?生:因为他在家。师:哦,那他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生:不是。师: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纳兰的故园之中,唯有江南。生于北方的纳兰怀揣的是一颗南方的心,于是他在繁华的北京城营建了一个动人的去处,名叫“渌水亭”,以流水、绿荷,以纳兰心中不尽的江南为底本。纳兰喜欢在这梦境般的塞上江南读书,喜欢在此迎接每一颗怀抱同样梦境的灵魂。虽然身为康熙的金刀侍卫,但他追寻的却是如江南般超凡脱俗、淡薄灵秀的理想世界。为此,他一生辗转难寐,经常深陷在无边的愁绪之中。带着这样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吟诵《长相思》吧。生:(齐声吟诵)。

设计意图: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我在学生自主进行声韵节奏、文字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开口吟诵。启示我们在赏析品味诗词时,要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广阔的社会背景。

三、总结

回应主题:吾心安处是故乡;提升主题:此心安处是吾乡。

师:其实,如纳兰一样,很多人心中想念的故乡,只是由故乡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因为,故乡就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看看鲁迅当年的回故乡(出示课件)生齐读: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师:是啊,很多人在回乡的路上,脑子里会勾画出很多美好的图景,但真正到了家,一股巨大的不适应感会扑面而来。此时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故乡不在家乡,在每个人心底。(板书:吾心安处是故乡。)正如绍兴是鲁迅的故乡,更是无数鲁迅迷的故乡,五台山在我的故乡,也是天下佛教徒心灵皈依的故乡;中华文化中的吟诵和说文解字,也都是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其实我们此生不论何处成长,何处生活,重要的是永远都能找见心中的故乡,把我们的生命活出故乡的味道。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板书: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再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两首诗歌,在优美的吟诵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生:吟诵这两首诗词。(学生吟诵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继续吟诵结束下课。)

设计意图:此设计旨在启发同学们发现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因为,唯有此,我们才能找到文化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四、点评:在吟诵和说文解字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1.兴趣入手,用吟诵和文字魅力调动学生。在鲁迅的故乡绍兴参加赛课,段树华老师从直接背诵和吟诵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入手,用现代朗读和传统吟诵做对比,既引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导入了中国古诗文创作和读书的最主要方法——吟诵。由此入手,段树华老师在讲解了“朗读”的“朗”字形演变和词义内涵中,又用鲁迅的《无题》进一步论证吟诵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中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由浅入深,引发学生对节奏和声韵的思考。段树华老师给高中生用一首小学的古诗分析,给人的感觉觉得太简单,但通过节奏和声音高低长短快慢的声韵分析,一下子让学生感觉自己以前的很多古诗文其实都没有深入进去,甚至不少地方可能还是错的。这时,让学生自己来体悟和分析文字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学生们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到此,再加上“走”的字形分析,学生就非常形象地明白了文字的字义和字形的关系,增强了学习吟诵和说文解字的信心。然后段树华老师又从题目和重要意象的分析上再进行了一轮分析,既让大家知道了鉴赏古诗文的渠道和方法,又通过题、意象分析和诗歌的吟诵,真正体悟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所表达的内涵,给学生带来思维提升的乐趣。

3.由此及彼,锻炼学生对节奏和声韵的运用。此节老师直接给了一个高中教材中没有但很多学生都非常喜爱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让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经验,自主分析诗文节奏并通过分析文字的声音特征吟诵,接着把“聒”字拿出来让学生根据字形自己分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又构成了“思乡”的主题,既完成了主题阅读的任务,又让学生提高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4.群文阅读,主题与群文阅读巧妙融合。随着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兴趣的提高,段树华老师又引入了鲁迅的《故乡》中的文字,进一步分析“故乡不在家乡,而在每个人心底”从此引发了学生的普遍思考,正所谓“吾心安处是故乡”,至此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按说到此也非常好,但她从鲁迅导入,还要回到鲁迅这里来,用吟诵和说文解字分析,还要再回到吟诵和说文解字上来。她进一步提出:绍兴是天下鲁迅迷的故乡,她的家乡五台是天下佛教徒的故乡,吟诵和说文解字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人的故乡。整节课,用吟诵和说文解字贯穿,通过“寻找故乡”这个阅读主题,将不同时期的诗、词、文结合起来,做了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探索。而这节2017年的赛讲课和年末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多地方不谋而合,说明不论是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还是吟诵和说文解字,既是提升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又是语文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点评教师:柴海军,山西省康杰中学)

论文作者:段树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用吟诵和文字唤醒心中的故乡论文_段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