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 730000
一、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亚里士多德曾断言:“最好的管理是良法之治”。首先,可将本班学生每组8人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民主讨论,制定班级常规,并且明确责任分工。一名组长统管全组事务,包括正常收费﹑作业收发、课堂、自习纪律、两操、卫生等。另一名同学为组长助理,负责本组每天的值周记录(班级日志)、本组每期黑板报的组织编写﹑本组每学期一期的班刊《乐群》的组稿编辑。其余6人,根据个人特长,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综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天的常规任务就是及时收发、检查本组成员的该科作业,梳理、上呈本组同学该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几个小组每学期轮流值周(一周一轮)、值日(一周一轮),轮流承办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和班刊《乐群》一期。所有校内外课外活动以及集会,均以组为单位开展进行,这样无论是点名还是各项检查,分工一目了然,汇总快捷准确。
乍一看,制度制定得非常完备,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可是有了此制度,如何保证学生能中规中矩、遵守约束呢?一来班主任不能像传统做法事必躬亲,二来完全依靠班干部队伍,能否全面贯彻落实?我们的班干部毕竟生活在学生中,他们之间也有世俗通行的人际关系,他们是朝夕与共的伙伴,他不可能为了对班主任的忠诚,原则性强到背叛自己的群体,使自己“众叛亲离”。这时我们发现,首先在作业检查中问题越来越少,不是问题少了,而是问题都被班干部“技术处理”或屏蔽了。不仅如此,自习纪律、两操纪律同样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形,怎么办?
客观上,“分管”制度建设虽然有一定效果,可是,我常常困惑,无论是眼前孩子的世界,还是我们置身的成人社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任务摆在面前,有些人欣然接受、认真完成,而有些人却不以为意、敷衍塞责。更令人费解的是后者对前者得到肯定,轻者嗤之以鼻,重者还要恶语相向、曲意诽谤。这两种境界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呢?苦苦思索,我认为根本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学生对规则的遵守也许仅仅是出于对控制或惩戒手段的服从,而不是对规范内隐的道德精神的认同;而规范的行为则来自于内在的精神或心灵滋养(群体内正确的舆论、风气、氛围等,个人深度的正向的价值认同),即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道德选择的差别,从而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
如此再看,我们的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居高一看,实际上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精心设置了一个严密的班级管理网,你管我,我管他,管来管去,核心逃不出一个“他律”。而我们追求的教育的至高境界,不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吗?正如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所说:“未来的历史学家评价,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类必须学会积极地管理自己。”所以制度驭人,文化方能立人。就如亚当·斯密说:“一切制度设施,不过是智慧和美德不足时的一个不完美的补救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文化可以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和信念的坚持,只有文化附着他们的生命,才能让文化提携他们成长,文化才是促成其成长的强大内核力。
那么,班级文化是什么?我认为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挂在墙上的经典名言,而是你用三年时间一点一滴渗透在学生心底和行为中用于影响一生的理念,是植根于心底的信仰、信念和宗旨,写在纸上叫规则,不言而喻的自觉遵行就叫文化。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绝对是实施自我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正值思想塑形期的高中生来说,就是在内心牢固树立基本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从而引领行为规范。
于是,班级管理从“分管”上升到“分管”基础上的“文管”。
二、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除了课堂教学这一载体时时处处事事渗透、延伸之外,还需借力学校各项活动和报纸、黑板报、宣传栏助力。当然,每周的班会课就是主战场。针对高中三年不同学段、不同时期集中出现的问题,我制定了学生三年的德育发展目标以及与此对应的三年主题班会的活动主题。仍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轮流承办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具体选材、组织、主持、设计、PPT制作要求必须由小组成员全体参与,班主任课后评点。在班级逐步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共赢的发展。班报、黑板报以及学校各类活动如法炮制。三年扎扎实实的成长系列主题班会,每个小组利用假期创办班刊《乐群》37期,小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负责的版面,每期都有他们的全家福合影。
随着“文管”的不断深入,我班设计、整理、印刷了一本装帧精美的班级名片《明心知往,力行求至》,里面汇总了我班班徽、班训、班歌、班级发展目标、班规班纪以及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徽、释义及捧着组徽的全家福照片。班级评价系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淡化个人成绩,强调整体的全面发展。
三、自我管理
走过“分管”,立足“文管”,我欣慰地看到“成长式管理”陪伴学生自然走入了“自管”(自我管理)。他们在集体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成长,在成长中学会了自律,在自律中学会了立人。同时,班级发展,做到了全民当政,“野无遗贤”,人人有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落实的自管目标,既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了民主治班的作风,又避免了以往存在的学生发展不平衡——“优等生占尽优势资源,承包了所有班务、荣誉及老师的厚爱;而一部分成绩不佳、资质平平、性情拘谨的孩子永远成了阴影里的‘灰生’!
论文作者:达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班会论文; 文化论文; 作业论文; 黑板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