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娜

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 300142

摘要: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方法 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经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两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梗死;应用

老年性脑梗死是当前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该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得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缺乏保障[1]。对此,当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时,临床普遍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而传统常规的护理流程往往是以按部就班的形式进行,护理过程缺乏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关注,使得患者的临床康复效率难以提升[2]。对此,为改善这一问题,本文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并对患者的护理结果展开评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6~7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7~76岁;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指导、运动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

(1)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患者因年龄过大在病发脑梗死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对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行引导,并将老年性脑梗死的疾病发作机制进行说明,纠正患者对该疾病的错误认知,讲解过往临床治疗案例,帮助患者重拾信心,使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开展能够积极配合。

(2)饮食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应遵循低脂、低盐原则,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补充相应缺乏的维生素,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蔬菜水果的摄入,并叮嘱患者改正不良习惯,对存在抽烟和酗酒习惯的患者将这些不良习惯的后果进行说明,日常饮食做到少量多餐,对存在无法正常吞咽饮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鼻饲流质的方法进行营养供应。

(3)用药指导 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按时服药,而部分老年患者因年龄因素常常忘记服用药物,这就使得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对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日常用药进行监督,将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剂量向患者进行详细说明,也可采用定闹钟的方式作为提醒患者服药的方式,也可将各个药物的服用方式写在纸张上贴在患者床头,使患者按照提示内容来依次完成各个服药过程,并将各个临床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如用药剂量不可自行增减、部分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或饭后服用等,防止病情出现复发或恶化现象。

(4)康复护理 当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处于意识不清醒状态时,护理人员要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对受压肌肉进行适当按摩,在患者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再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对于病情已经进入稳定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而定,可先从关节舒展进行训练,每日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拉伸,1天2次,每次15min,再逐步过渡至生活训练上,让患者自己完成洗漱、穿衣、吃饭等环节,叮嘱患者家属陪伴在一旁进行协助与监督,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过渡至上下爬楼、散步、慢跑等训练,但需控制运动量与运动时间。

1.3效果评析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指标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水平、护理服务态度、护理的专业性、护理的周全性等。并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分,运动功能恢复状况采用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状况及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以t值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讨论

老年性脑梗死是一项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患者身体器官大多都已进入了衰退阶段,机体免疫力较低,因此在病发过程中常常出现其它并发症[3]。从以往临床治疗经验中可以发现,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意识障碍、活动障碍、感知障碍等,这些后遗症给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4]。对此,本文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从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方面改善患者的各个功能障碍,并引导患者消除负面心理,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遵循医嘱完成各个康复指导[5]。在此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结果可证实,优质的护理服务比常规的护理模式更适用于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素青,魏美玲.浅析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2(96):385.

[2]贺爱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39-240.

[3]管文超.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9):1661-1662.

[4]康菊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02-104.

[5]程洪燕.优质护理服务在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9(02):27-28.

论文作者:孙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