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义娜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679100
摘要:目的:解析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具有的切口感染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46例)与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46例)。统计两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加快切口的愈合。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开放性四肢骨折;切口感染
开放性四肢骨折为临床一种常见的骨折疾病,指的是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出现损伤破裂的情况,使得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创面通常比较大,容易受到污染。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但是,手术结束后,由于受到肌肉、血管及骨骼损伤的影响,容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以及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肌肉疼痛或坏死,严重时还会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四肢功能恢复不佳。由此可见,加强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非常重要[2]。本文以我院9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例,就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8~2019.6期间收治9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为20至68岁,平均(32.5±5.1)岁;骨折类型:29例肱骨骨折,24例为尺桡骨骨折,21例为胫腓骨骨折,18例股骨骨折。所有患者经临床CT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开放性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前常规检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立即手术,及时清创,并应用外固定架联合局部软组织修复术,以避免伤口感染,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同时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1)术前干预。①及时安排手术,减少患者伤口的开放时间,科室及病房等做好信息共享,确保无缝连接,缩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②物品及环境准备:将手术室的层流及清洁设备启动,将手术室内的细菌密度降低,及时将无菌器械敷料准备妥当。③皮肤清洁:合理处理毛发,仅对切口周围剃毛,对于消瘦的患者,还应维持其皮肤完整,以起到保护作用。此外,清洁皮肤需覆盖设计切口周围的15cm区域,并从中心向外进行放射清洁与消毒。④伤口表面初步消毒:严格控制手卫生质量,尽可能一人操作,选用合理的消毒剂。采用1%额碘伏对伤口表面的皮肤进行初步消毒,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无菌巾擦干。⑤做好无菌处理工作。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并进行外科刷手,手消,将手术衣、帽子、口罩、手套等穿戴妥当;严禁重复使用术中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刀片及手术器械;手套如果在术中被划破,应立即将锐器与手套更换掉。
(2)术中干预。确保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及空气质量合格,严格处理各类手术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配合手术医师,以缩短手术时间及切口暴露时间。此外,由一助严格消毒患者术区的皮肤。术中做好切口的保护,重视术中的引流、隔离,做好配合,避免污染扩大。完成手术切口操作后,迅速用全层保护器将切口保护好,以免切口受到消化液及细菌等的污染。待缝合切口以后,将具有良好吸附性的敷料敷在切口部位,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3)术后干预。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加大对患者切口的观察力度,将敷料及时更换,并确保敷料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确保其摄入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食物,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同时,加快其其术后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其中,切口愈合效果判定标准如下:
甲级愈合:切口得到很好的愈合,未出现不良反应;
乙级愈合:切口愈合效果一般,同时存在血肿的情况;
丙级愈合:切口未得到愈合,同时还出现了脓液。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对比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69.6%)显著高于对照组(45.7%),切口感染率(6.5%)相比于对照组(21.7%)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对比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8±4.7)min,切口愈合时间为(7.5±1.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10.7)min与(10.2±3.8)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手术各环节无菌操作、手术室卫生等。为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临床就应严格控制各环节,积极做好护理工作[3]。本研究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切口愈合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中,通过在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各注意事项,能够提高其手术耐受力及配合度,有效避免因患者自身原因而引起的不良事件;术中通过加强术区护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能够维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术后积极保护患者切口及周围皮肤,加强营养支持,均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风险,促进切口及术后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手术时间,加快切口的愈合,充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建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9):88,95.
[2]符清媚.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27):111-112.
[3]唐丽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254.
论文作者:段义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9
标签: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开放性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