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之我见——试论档案学学科归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档案学论文,我见论文,试论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由来已久,其观点由是否“历史学辅助科目”的争论到达成“属于社会科学的独立学科”的短暂共识后,又出现了分歧:有的仍坚持说是一门社会科学,有的说是综合科学,或说是交叉科学、边缘科学,有的说是管理科学。近年来,又有人从信息管理的角度,认为“有必要对档案学的学科性质进行重新确认”。(注:唐万能:《从信息管理看档案事业的发展》,《文献工作研究》1998年第1期。)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于是有学者另辟蹊径,提出“把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分解为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归属两个问题并将学科归属问题暂时搁置,重点研究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因为“该问题人们容易取得共识”。(注:谭琤培:《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的新见解》,《兰台世界》2000年第7期。)不管这种“分解”是否合理,但却给我们一个启示:能否跳出原有的旧框框去重新认识档案学学科性质问题?
一、把档案学学科性质问题还原为学科归属问题
对于档案学是社会科学,还是综合科学、管理科学的争论,人们普遍看作是学科性质或学科属性问题。显然,说到底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的归属问题。而把原本是学科的归属问题当成学科性质或属性问题来研究,不仅用语上不科学,而且阻碍人们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性质”一词是一般用语,指“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点”,(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5页。)可见,字面上的“学科性质”与它所讨论的学科归属问题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属性”一词也是如此。对“属性”有多种解释,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属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2页。)在逻辑学上,“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注:吴家国:《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如颜色、形状、大小、上下等;事物有许多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所谓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就是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注:吴家国:《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其次,“学科性质由什么决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即“学科性质是否完全决定于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是否会对学科性质产生影响?”(注:陈兆祦、谭琤培:《档案学仅仅是一门社会科学吗?》,《兰台世界》2000年第5期。)对此的不同回答,导致了观点对立、讨论僵持的局面。如果我们把学科性质问题还原为学科的归属问题,即学科的类别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按照逻辑学原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而它所具有的某些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非本质属性则使它得以与其他学科合成某一类,因为“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组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分别组成不同的类”。(注:吴家国:《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当然,除了学科的属性外,确定学科归属的因素还涉及到学科分类问题和人们的需求。
如上所述,应当把档案学学科性质问题明确为学科的归属问题,并且首先从研究档案学的学科属性入手。
二、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应当是它的研究对象。档案学以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注: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作为它的本质属性。研究对象并不等同于研究内容,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档案学、文书学和秘书学等研究内容均涉及档案现象,但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独立学科,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
档案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是档案学而非其他什么学科。由此衍生出来的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各个方面及表现形式构成了档案学学科的非本质属性,如“档案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档案学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因素”、“档案学既研究档案实体的管理,也研究档案信息的管理”,等等。这些非本质属性并不具备使档案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质的规定性,但正是这些非本质属性使档案学与其他学科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由于某些非本质属性与其他学科相同,就形成了学科的门类,产生了学科的归属问题。
三、学科归属的一般规律
学科的非本质属性是多方面的,因此一门学科可能与其他一些学科在某些属性上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所以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意味着档案学学科归属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即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这就象下定义,“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注:《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55页。)归类时比照的非本质属性不同,即人们所说的“角度”不同,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绝对统一的意见。
但是,学科的归属并不能仅仅依照其非本质属性任意确定,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体系和学科分类方法(下文详述)。例如,“虽然档案学学科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因素”,但并不能与其他具有相同属性的学科归入综合科学,因为这一属性与综合科学的真正含义并不一致。再如,如果把档案学归入综合科学,就不应认为档案学同时还是社会科学,因为这时的综合科学是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概念。二是归类的意义。学科归属对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在特定的背景下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认识学科的归属,这种“需要”如果对学科发展有益,其确认的归属才有现实意义。尽管学科的非本质属性有方方面面,与其他很多学科有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就此一一确定它的不同归属,因为有的归属意义不大,有的归属却有重要价值。人们不仅要考虑学科非本质属性的客观事实,还应考虑这种归属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这一点应当说是争论各方都认同的观点,因为很多学者都把归属的意义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之一。如“档案学是综合性学科的论断,有利于档案学术研究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注:陈世忠:《关于档案学学科性质探讨的评述及我见》,《档案学研究》1991年第4期。)“明确档案学的管理性质科学的认识,对建设和发展档案学来说是有重要的方向性、战略性意义的”;(注:吴宝康:《明确认识档案学是一门管理性质的科学》,《档案工作》1990年第4期。)“确认档案学科的双重性质,有利于疏通档案学术研究工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国家对档案科学技术工作的管理”。(注:靳云峰:《论档案学中自然科学技术内容及其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的深刻影响》,《档案学研究》,1988年第4期。)可见,学科归属还是人们价值取向的结果。
四、学科的分类理论
一门学科的归属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存在形态及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分类。在研究档案学归属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档案学领域,必须把档案学放在整个“大科学”范畴中来讨论。
正如有的学者认识到的,对档案学的学科归属的认识之所以存在较大差距,“这不是档案界同仁不努力,也不是研究者们名抒己见,不愿向真理靠拢,而是该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学科分类问题”,“而对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探讨至今没有一致的认识”。(注:谭琤培:《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的新见解》,《兰台世界》2000年第7期。)由于科学的分化和门类的不断增多,除了将科学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这种比较流行的、有影响的分类方法,又出现多种不同的科学分类理论,而每种理论的体系结构不同,那么同一门学科的归属往往也不一致。比如按照群体学科划分理论,若把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5大类,档案学应属于社会科学;而按钱学森所提出的“十大学科四个层次”的科学体系,档案学又属于思维科学这个门类。可见,分类方法不一致也导致了学科归属的不确定性。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出现了相关的常识性错误。如说“档案学是一门既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内容的综合或交叉学科”;(注:冯子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档案学研究》1999年第1期。)“这样档案学内就包含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边缘科学等分支科学,得出档案学综合性质的观点就成为必然”;(注:陈世忠:《关于档案学学科性质探讨的评述及我见》,《档案学研究》1991年第4期。)“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范畴内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学科”(注:方一言:《档案学学科性质新论》,《上海档案工作》1992年第5期。),诸如此类。这些表述出现的逻辑错误,是作者对学科结构和分类方法缺乏全面了解使然。以上表述中提及的分支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与横断科学是综合式划分理论的分类结果;而一般地说,交叉科学是对学科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和横断科学的总称。那么,它们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分支科学适应于对原有某一自然科学(也应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或特性,进行深入精细的进一步研究。如数学,如今已有几何、代数、统计数学等分支学科。(注:冯之浚:《软科学断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边缘科学是在各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中生长起来的,如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形成生物物理学,在技术学与经济学之间形成的技术经济学。(注:冯之浚:《软科学断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而档案学的生成并不存在这样的历史事实)
综合科学(严格地说“综合性科学”与之并不等同)是把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起来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一客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注:冯之浚:《软科学断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这种综合既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多学科的综合,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多学科的综合。在很多学者的研究中对“综合科学”概念的表述与此相近,但理解却各异。如根据档案学中既有社会科学内容又有相当大比重的自然科学技术内容或因为档案学体系内分支学科的多样性,就断言档案学是综合科学;认为档案学吸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那么档案学就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体。(注:肖子健、张兰芳:《关于档案学性质的一点认识》,《湖南省档案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到底怎样才算是综合科学呢?目前公认的综合科学有城市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它们共同的特点一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单一的,是对某一客体或现象所包含的多个对象进行研究,如地球科学研究地质、气象、海洋、天文学等,城市科学研究建筑、园林、工程、交通等。二是这些学科是一个学科群,包含着多门成熟学科的系统研究,如环境科学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地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系统知识。显然,档案学并不具备这两个特点。此外,尽管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分支学科的存在,表明档案学中包含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因素,但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进程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问题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当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汇流和统一,而且“席卷了愈来愈广泛的科学知识领域”,(注:蒋国华:《科学学的起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如“在当代,除了社会学外,数学方法还渗透到了经济学领域和其余一切社会科学领域”,(注:蒋国华:《科学学的起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技术科学作为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纽带,“必将愈加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两大门类科学相互之间更深入渗透、联结、融合”。(注:蒋国华:《科学学的起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事实上,社会科学中许多学科不独档案学学科,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因素,运用了它们的研究方法,甚至把它们中的一些作为自己的部分研究内容;技术因素也更多地深入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难道这些学科都属于综合科学吗?当然,也应看到,档案学中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比重很大,受这些学科的影响比起其他社会科学的某些学科要深刻得多。
以上论及的是科学体系的结构与分类,在与此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图书分类目录中,一门学科往往又有不同的归属。如档案学在教育部公布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是归属于管理科学的,在图书分类中有把档案学列在信息科学门类下的。这也从实用性的角度说明人们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决定一门学科的归属的。
五、档案学学科的3种归属
笔者认为,以下档案学学科的3种归属,有着合理内核和重大意义。
第一,档案学归属社会科学。这是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档案学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它与历史学、法学等的共同点是都以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其社会属性看,档案学无疑属社会科学这个大门类。但与一些“纯社会科学”的学科不同,档案学又带有较大比重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因素,这是档案学本身所固有的,又是学科发展相互渗透的结果。对于档案学这个归属的全面认识,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管理部门都应对档案学学科作出规划和支持的理论依据。
第二,档案学归属管理科学,这主要是从学科设置上对它的定位。从档案学的研究起点看,档案学来源于管理的实践。从研究内容看既包括档案实体的管理,又包括档案信息的管理;既包括档案室、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又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学不仅具有学术性、理论性,而且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它的学科体系层次上既有对档案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对应用技术和应用理论的研究。从都研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这一点看,档案学与行政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都可归到管理科学这个门类下。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的这种调整,显见是为了强调档案专业教育应注重造就管理型、实用型人才的这样一个培养目标。
第三,档案学归属于信息科学,这是根据社会需求对档案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档案学很早就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并列,这是因为档案与图书、情报一样都是文献信息,都是为人们学习、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的工具和手段。有关信息的加工、处理、利用等的研究3门学科可以相互借鉴。随着社会对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视,档案学应更加着重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如何尽早地实现档案、图书、情报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以适应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把档案学与信息科学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档案事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