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摘要:将国际工业标准IFC作为重要基础,形成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针对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前景展开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希望为其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IFC标准;BIM技术;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即BIM主要是对三维数字技术进行了运用,将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产品不同类型信息有机融合,形成工程数据模型。概括来讲,在BIM当中,建筑物已经被当作参数化智能构件。为此可以这样理解,BIM是以数字化形式表达建筑物结构和功能的途径,并且把信息组建成综合数据库,以保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基层化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
基于IFC标准的BIM技术应用领域
在建筑设计协同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对BIM技术进行运用,为工作的开展创建了技术平台。而且建筑产品物理特性以及功能综合性相对较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任意环节的更改都会对其他专业产生影响。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建筑、设备以及结构设计的成果难以一次性拼装。而站在微观角度分析,将设备设计作为重点,在给排水、电气以及空调等设计方面,都需要有专业软件作为支撑来完成。然而,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整合工作与设计变更管理始终存在矛盾[1]。
基于IFC标准的BIM技术能够保证各个设计专业实现协同工作。在此过程中,结构师、建筑师以及设备师能够针对必要部分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全面共享,而在设计与变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矛盾会被集中在平台当中。这样一来,协调、整合以及沟通会更加方便,使得设计方案效率得以有效完善。
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自上世纪发生石油危机以后,建筑能源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也已经贯彻并落实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规定。对于2D设计模式来讲,能效设计就是设计最终阶段,也就是说无法对建筑设计方案予以改变。
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能够构建虚拟化的建筑模型,其中可以涵盖全部设计信息内容,并且在IFC标准的作用下,使得数字化模型被导入到专业建筑能耗分析模拟软件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可以在任意设计环节,针对建筑能耗以及生态效应展开定量地计算与定性地评估,进而对设计方案予以合理地调整,确保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在ERP系统中的应用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承包商在物料采购以及仓库限额领料等方面,由于预算部门无法及时地提供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很难落实事前控制,因而对于施工方精细化项目管理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将BIM技术应用其中,能够在工程招标至建设完整的整个过程当中落实工程数据管理工作,进而为ERP提供更加准确且实时的基础数据,以保证项目管理的事先控制与共享协同能力得以全面提升[2]。在采购物料的过程中,工程量清单的实时性能够规避采购的浪费问题,使得采购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精确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在领料的时候,发货人员能够将实时仓库实物量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避免事后管理工作的混乱性。在此基础上,项目经理对ERP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实时工程量数据,合理安排并去确定工期,使得成本与进度的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在数字建造系统中的应用
在数字建造系统中,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构建BIM,能够实时提供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数据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可以面向项目经理、仓库管理以及外包管理和经营预算等方面,确保调用和统计分析的实时性,同时还能够实现全面共享,进而增加了实际的价值。
数字建造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存工程数据管理服务器,在因特网与局域网的作用下,可以有效连接项目经理与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建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随时更新建造的数据信息,确保管理和信息共享的同步性。通过对数字建造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保证工程信息有效集成,对沟通渠道复杂且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地解决,并且基于在线协同模式,可以对所需构建的属性资料进行观测。除此之外,此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BIM,而且建模的成本不高,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系统中的应用
以BIM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即,主要是将系统工程作为出发点,贯彻并落实集成化管理。在此过程中,有机结合项目目标设计、决策、实施控制以及运行管理,最终形成一体化管理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够将项目目标、资源、活动以及子系统等有效结合,并根据具体的计划内容构建协调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以BIM为基础的主要是将项目全寿命周期作为切入点,并且把项目竣工以后的企业业主以及用户作为服务的对象,进而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帮助。另外,积极构建系统平台,能够为监理方、施工方以及项目咨询机构的后期数据信息处理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3]。
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简称,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终端与服务器的有效连接,而且在的作用下,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对架构构建系统进行运用,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个客户端出现问题并不会对服务器和其他的客户端运行产生影响,且维护的成本偏低;2)仅升级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就可以达到系统整体升级目标;3)大部分操作都交由服务器来完成,而且客户端的配置要求不高,使得使用成本不断下降。
BIM技术应用前景探究
随着市场与技术的全面落实与运用,将各领域未来的短期发展趋势展现出来。很多业务已经提出对BIM技术应用的要求,对于合同条件进行了改变以期达到目标。在美国,GSA明确要求对BIM模型进行运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查的目的,进而确定设计与项目需求的契合程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大规模的工程加工厂工业对于3D模型的依赖程度提高,进而完整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的目标。
为此,BIM技术未来的应用进程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业主明确指出对BIM技术进行运用,对合同条款内容进行改变以期能够与实际使用需求相吻合;
第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建筑企业都将BIM工具当作智能化模型运用;
第三,施工承包商已经开始运行成熟ERP系统。
在BIM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1)BIM自动检查代码可以实现一致,且可施工性实现的几率增加;2)建筑产品的制造商已经提供了3D化的商品目录;3)BIM技术对复杂建筑构建的单元展开预制全球化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模式当中,通过以BIM为基础的虚拟设计,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有效协同,同时也使得建筑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得以解放,丰富其设计的灵感,在可视化施工的作用下,确保针对施工现场展开精细化的管理以及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犁,邓雪原.基于BIM技术建筑信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4):395-398.
[2]李犁,邓雪原.基于IFC标准BIM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3):296-301.
[3]刘晴,王建平.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02(3):40-45.
论文作者:舒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据论文; 标准论文; 信息论文; 实时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