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要求,而历史课在再现当年的人与事中也最容易情境化。由于中学生的特定心理,所以只有情境化了的东西才最容易使他们受感染,从而产生共鸣。戏剧的感染力大于小说,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历史教育在众科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育要启蒙人的思想和智慧,关注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是经验性知识,这种知识是具体的,每个史实和人物都有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的特质,人们正是从个案的历史事实中感知历史的存在。也正是从历史的人物和事件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兴趣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尤其历史课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历史课。历史课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着生动感人的真实的故事。作为历史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完全能做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一、让巧妙绝伦的导入吸引学生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在半成熟状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乐观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奠基石。例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呢?结果如何?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师生都很快地进入了自己的最佳角色,水到渠成地进行着新课的讲授。
二、让深厚浓郁的情感吸引学生
初中历史课的跨度大、内容多、头绪繁,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又很大,中学阶段更是他们独立见解形成的时期,教师的情绪若能给学生以激情的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热爱历史这门学科。例如,在讲授我国古代文化时,教师可以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讲授,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优秀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们振奋起来,增强坚定不移地为中化崛起、四化腾飞而读书的热情。
三、让趣味横生的疑难吸引学生
巧设质疑问题,扣击学生心弦是历史课教学的一大优势。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给学生设疑问难,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历史的各个要素,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出趣味较强的问题。所设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所设的问题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内容的主干;所设的问题要新颖、生动,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巧设的问题的长廊里思考、求索,寻求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样,教与学相得益彰,其意融融,何乐而不为?例如在讲授“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时,可以这样进行一系列提问:发生战争必然有矛盾,这个社会矛盾是什么?这实际体现了什么社会发展规律?通过这一系列的设疑,便使学生对战争发生的原因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如何寻找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的必然性;何时发生——这要看时机何时成熟;战争缘由——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就可一触即发。这样的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不仅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让趣味无穷的联系吸引学生
因为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的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课堂最后应留适当的综合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应尽量形式多样,并要有一定的坡度。如恰当地做一些游戏或讲历史故事,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知识抢答赛等,给学生留下一片求索的天地,使历史课课堂教学回味无穷。
五、让深邃无边的内涵吸引学生
历史教育的重任在于铸造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进行民族自尊心和健全的国格、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学历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讲中国古代史时,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四大发明等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讲中国近代史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由于落后而屡遭侵略,被世界列强瓜分的耻辱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这样就在学生情商的培养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努力进取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论文作者:吴春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西安事变论文; 民族论文; 他们的论文; 这一论文; 战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