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农桥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详实阐述,对农桥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提出了具体指导方案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农桥施工质量,供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同行有所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农桥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水系建筑物之一,它不仅为农民耕作收种和农业生产运输提供了交通便利,更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农桥具有设计安全可靠、结构形式简单、施工工艺便捷等特点,因而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由于其建设数量多、布设面广、质量要求高,所以,加强农桥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现。
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1 施工单位承接农桥施工任务后,首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及其他有关资料详细了解和研究,并进行现场勘察与核对,必要时可走访项目区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听取建议,补充相应的调查资料,以供施工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应对。
1.2 技术交底应请建设单位主持、监理单位参加,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后,施工单位可将发现的问题提出,请设计单位予以解答,如发现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以便补全、更正。
1.3 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规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并由现场技术员向施工人员贯彻技术交底情况。交底内容应结合设计图纸,对农桥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解读,以便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2 定位与测量放线
2.1 农桥定位首先注意桥面的纵横轴线与两侧连接路面中心线、河道中心线是否在同一线上;建在连接河道两侧道路上的农桥和建在连接河道一侧道路上的农桥(即“丁”字路)要充分尊重当地的风土习俗,桥口不能直接对着项目区民众的厂门、院门、坟地等。
2.2 对于建在河道与道路存有夹角的农桥,定位时应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区主管部门的意见,一是大幅度调整道路方向,使桥面和路面顺直,或者微调道路方向,跨桥后先直路再顺弯路;二是顺延农桥两侧连接路面,定位斜角桥面。
2.3 根据施工图纸,绘制现场测量放线定位图,在图上标明定位基点、水准点以及临时水准点位置;桥梁中线采用经纬仪定向测量,把尺段点标定在地面上,设立点位桩、桥面两侧纵向边线控制桩,控制桩设立应牢固可靠,同时校对点位桩对角线是否相等。
3 基坑开挖
3.1 农桥围堰的修筑一般选用透水性小的黏土或砂质黏土,筑出水面后应进行夯实;围堰距桥墩墙边线5`8米,从安全角度考虑选取围堰内外坡比1︰1`1︰3,围堰顶面比施工期水位高出至少0.5`1米,顶面宽度选取1`2米。为防止风浪冲刷堰坡,迎水坡采取鱼鳞袋裝土防护,防护高度在水位线以上0.5米。
3.2 河道水排净后,绘制基坑开挖图,严格按图放样开挖,在底板四周留1`2米的工作面,工作面以外开挖排水沟,基坑中间部位不得开挖排水沟,沟底应比底板齿坎底面深0.3`0.5米。
排水沟连接相通,汇至围堰前的集水井,集水井深度至少1.5米。施工期间,配备专人清理排水龙沟,确保排水畅通,达到底板无水作业。
3.3 根据基坑挖方量,可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施工方法,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过程中,精确测量基底标高、边线位置,挖到基底标高以上10`20厘米时,改用人工挖基至设计标高。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20厘米的2`4石子层;基层为碎石土时,底板浇筑前洒水湿润,铺设一层厚10厘米的1`3石子层。
3.4 农桥施工中常遇到软土基础,通常采用抛石挤淤施工法,即抛投不易风化石料(尺寸大于30cm为宜)于软基中,按软基中轴线由中间到两侧,厚度要一致,排布要整齐,稳定要牢固,将原基础处的淤泥向两侧挤出,再铺设一层砂砾反滤层,缝隙间灌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软基处理的范围至少宽出基础之外0.5米。
3.5 基坑坑壁开挖坡度(基坑边坡形式:直坡式、斜坡式、踏步式)应按现场的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当为无水基坑,且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视情况选取1︰0`1︰1;当基坑为渗水土质基底,且土质易坍塌或基坑较深时,应采用踏步式边坡或采用坑壁加固措施。
4 底板浇筑
4.1 处理好的基底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应及时检测基底平整性、稳定性、承载力、尺寸大小、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而后测量基坑纵横轴线,确定底板定位边线位置,放出模板边线,设立底板四角点定位桩,校正对角线是否相等。
4.2 模板可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及强度,模板表面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若采用木模板其宽度不宜超过10厘米、厚度不小于5厘米的松木或杉木,以防止木模板发生挠曲。模板外侧要加强支撑固定,可采用双排钢管卡具组装模板,确保模板坚实稳固。
4.3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混凝土标号采购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运输、摊铺、振捣应是连续施工、一气呵成。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要轻插慢拔、均匀振捣密实,模板边缘处应加强振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收浆、粗抹平整后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养护天数不得少于14天。
4.4 混凝土底板中允许填放15`25厘米的块石,块石石质应坚硬、无裂纹、耐风化及抗冻性能好。块石要分层均匀码放,保持适当间隔,块石上下之间净距不小于10厘米,与模板或基底之间不小于15厘米,填放块石数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块石周围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距砌石边线40厘米内的混凝土表层可埋设露面块石,以增加混凝土底板与砌石间的结合。
5 桥墩墙与翼墙
5.1 桥墩墙、翼墙选用的大块石石质应坚硬、无裂纹、耐风化,表面色泽新鲜、均匀、无污垢,形状应大致方正、且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厘米、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中块石厚度不小于15厘米,小块石便于填缝、支垫即可。
5.2 砌筑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定位放线,定出结构轴线及边线,计算好砌筑层数,选配好石料,砌筑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度。采用五合板按设计图纸的实际尺寸裁制桥墩前墙、侧墙、翼墙“直角梯形”大样,以板样为准层层砌筑。机拌水泥砂浆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塌度,宜现拌现用。
5.3 浆砌石一律采用座浆砌筑法,砌筑时,先砌角石、再砌面石、后砌腹石,墙体上下石缝交错排列,咬接密实,拉结石均匀分布,相互错开。左右墩墙应拉通线,每层高度保持平行,砌层的面石、腹石层应安放稳固,砌石间应砂浆饱满密实、粘结牢固,空隙间选用合适的小块石挤入砂浆中,腹石表面应砂浆闭缝处理。砌缝宽度:平缝为2—3厘米、竖缝2—4厘米。
5.4 砌筑时应随时用水平尺及铅垂线校核,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墙体宜均衡上升,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米。墩墙与翼墙间的沉降缝应垂直贯通,沉降缝采用三毡二油板隔开(油板向上长度预留至护车带顶面),并用沥青灌封。勾缝前清除砌体表面粘结的砂浆、灰尘等,并洒水湿润,勾缝应充填密实、横平竖直、十字缝搭接平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凹缝深度比墙面凹进5毫米,凸缝宽度一致、圆滑流畅。
5.5 浆砌石在砌筑或勾缝初凝后7`10天内,应覆盖湿草帘,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应避免墙体碰撞、振动或承载。14天后,底板外围基坑、护坡、台背可进行回填,回填土应清除杂草、淤泥、碎石块等杂物,采用含水量适中的黏土或砂质黏土,分层铺筑、夯实,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为30厘米。台背回填时,应加强观察墙体是否位移,适量留足回填土的沉陷量,以达到表面平整密实。
6 台帽钢筋制安与混凝土浇筑
6.1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使用前,按照有关标准规定抽取试样做拉力、冷弯试验及焊接工艺试验。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下料,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力,钢筋的切割、弯钩、接头焊接、长短搭接等加工技术应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执行,特别要注意钢筋的接头焊接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
6.2 模板安装前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选择合适长度、高度的模板,支架并排支撑在墩墙预留孔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底模铺设接缝严密、表面平整、牢固稳定;侧模垂直放置,与支架连接牢固,模板外侧要加强平直固定,可采用双排钢管卡具组装模板,确保模板的顺直。
6.3 布设钢筋前,清除桥台表面的水泥浆松弱层,冲洗干净,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长度、数量布设,主筋两端的弯钩按垂直方向交错布置,箍筋间隔20厘米,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牢固。水泥垫块为3厘米×3厘米×2厘米,垫块上的铁丝与底部主筋绑扎牢固,其位置应相互错开,呈梅花型布置。
6.4 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钢筋网等是否有错动和变形。桥台表面洒水湿润,但不得存有积水,浇筑应连续性,入仓的混凝土不要产生堆积现象,随浇随平,不得加水稀释,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及模板,均匀振捣密实,浇筑达到设计高度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禁止面层使用水泥砂浆覆盖。养护期间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养护天数不得少于14天。
7 桥面板钢筋制安与混凝土浇筑
7.1 桥面模板排架搭设应绘制满堂支架定位图。支撑基底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可根据现场情况,设置4米×30厘米×30厘米的混凝土枕木或不小于4米×30厘米×30厘米的方木等作为支撑点,支撑系统采用高度适宜的螺旋顶支撑杆,立杆平面纵横间距为60厘米×60厘米,离地30厘米设置一道扫地杆,1.2米处设一道水平杆,顶部水平杆以螺旋顶支撑杆找平。如考虑桥面较高可设斜撑杆及剪刀撑,斜撑杆与水平交角应不大于45度,设置在桥高度的3∕4处;剪刀撑采用单杆,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7.2 检查排架搭设各部位的扣件是否锁紧、排架是否稳固等,确保满堂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底模铺设时可调节螺旋顶支撑杆高度,使模板接缝严密,表面平整,在桥面跨中处可考虑起拱2~3厘米左右。侧模设立应垂直于底模,采用双排钢管卡具组装模板,确保模板的顺直平整、牢固可靠。桥面板两端伸缩缝采用2厘米厚四毡三油板(油板向上长度预留至护车带顶面)。
7.3 模板铺设完毕后,应检查模板的标高、界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以及模板的稳定性、平直性等。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核对桥面板各部位钢筋规格、长度、数量等。先布设下层主筋钢筋网,主筋间距为10厘米、辅筋间距为20厘米,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结实牢固,主筋两端的弯钩向上垂直摆放;再布设上层面筋钢筋网,主筋与辅筋为10厘米×10厘米的网格,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结实牢固,主筋两侧的弯钩向下垂直摆放;上下层钢筋网间设置钢筋“马腿”,间距可根据桥面板混凝土厚度而定,“马腿”应与上下层钢筋网绑扎结实牢固;水泥垫块为3厘米×3厘米×2厘米,相邻水泥垫块间距为0.8米。护车带箍筋间距按设计图纸而定,与上下层桥面钢筋网绑扎牢固。
7.4 桥面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性,入仓的混凝土由桥面中心向两侧同时浇筑,随浇随平,一气呵成;浇筑时,施工人员不要踩踏钢筋网,可垫设长条木板作为踏板;在摊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摊铺混凝土的均匀性,准确控制混凝土的厚度,摊铺后做到表面平整;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及模板,均匀振捣密实。
7.5 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一遍压平,采用抹光机进行磨压,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孔隙,达到表面基本平整;当混凝土完全沉实、表面完全收水、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时,进行第二遍粗抹;当混凝土表面稍硬、手按有印时,进行第三遍精抹,直至无砂眼、麻面、无任何磨面印痕,达到路面平整光滑为止。粗抹和精抹死角处采用人工抹面压光处理,需用原砂浆,不得另拌砂浆,更禁止撒水泥粉。
7.6 桥面经过精抹后,当用食指稍微用力按下混凝土面层,出现0.5`1厘米左右深度的凹痕时,即为最佳压纹时间;采用压纹机进行压纹,压纹深度3毫米左右;压纹要达到纹路顺直,深度、宽度均匀一致,满足抗滑、耐磨、路容平整美观的要求。
7.7 压纹后应立即进行养护,采用工业毛毡将桥面覆盖,用散碎无坚硬的湿润土轻撒在桥面毛毡上,压实毛毡边角;养护期间每天均匀洒水3`4次,使毛毡底部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护天数不得少于21天。
7.8 桥面板两侧以外桥面铺装方法同上(混凝土中不布设钢筋)。
8 护车带混凝土浇筑与栏杆安装
8.1 农桥栏杆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栏杆,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立柱及栏板表面应无裂纹、蜂窝、麻面、气泡、色泽一致;立柱上下方正、表面平整、角边直顺、线型美观,栏板安装孔洞表面光洁、无毛刺、无变形;栏板及大理石标志牌图案一致、造型美观、角棱分明。
8.2 按设计图纸尺寸测量放线护车带底角边线、栏杆立柱底座孔位置、排水孔位置等,模板铺设时,外侧纵向采用双排钢管卡具组装模板,以确保模板顺直、稳固;模板底部、上部采用固定拉片,以确保模板间距一致;预留栏杆立柱底座孔洞,可采用方形木箱,木箱四周边框应大于栏杆立柱边框3厘米;排水孔位置与桥面平行,可采用Φ8 PVC管,内侧PVC管应平齐与护车带垂直面,外侧PVC管长度应外出8厘米。
8.3 护车带钢筋布设时,立筋垂直、水平筋平直,交叉点逐点绑扎牢固;护车带沉降缝、伸缩缝油板两侧可用双道三角钢筋架固定夹牢,并保持垂直放立、上下贯通;混凝土入仓后随浇随平,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及模板,均匀振捣密实,沉降缝、伸缩缝位置处采用人工振捣密实;混凝土收浆后,表面进行压光处理;养护期间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养护天数不得少于14天。
8.4 栏杆安装前,按设计图纸绘出栏杆排列图,并核对各部位栏板尺寸,进行编号标记,以确保安装时对号入座;在护车带表面拉通线,弹出立柱中心线及两侧边线;栏杆安装顺序由中间标志牌两侧立柱依次向两端进行,以伸缩缝内侧端部立柱作为控制点,再以伸缩缝外侧端部立柱与末端立柱作为控制点,等距分配立柱间距。
8.5 立柱及栏板(或标志牌)安装应同时进行,可用钢管临时斜撑固定立柱,以确保立柱及栏板直顺度、垂直度,严格控制立柱顶面高度一致,伸缩缝内、外侧双立柱间距控制在1`2厘米;立柱与栏板连接牢固稳定,立柱四周混凝土捣紧密实,各部位的接缝应严密,灰缝勾平、严实、光洁;修补、打磨栏杆表面缺陷,清除灰尘、脏物等,涂刷外墙防水涂料,涂层应均匀,粘结牢固。
9 结束语
农桥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惠农工程。因此,在农桥施工建设中,只有掌握农桥施工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才能将农桥建成民心桥、放心桥,为农民耕作收种和农业生产运输提供安全可靠、交通便利的出行环境,进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桥涵施工员一本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赵晓春,刘敏.田间混凝土路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15(5).
论文作者:赵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桥面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立柱论文; 基坑论文; 表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