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吉首市医院 416000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40例。中医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显著优于西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P<0.05);1年随访中,中医组患者发生呃逆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要优于西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字】针灸;穴位注射;顽固性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偶尔打嗝不足为奇,如果是持续性打嗝就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象[1]。顽固性呃逆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短而急,目前临床尚无完全治愈顽固性呃逆的方法[2]。本次研究中,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40例。中医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5.36±7.3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2±0.78)年。西药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6.21±7.3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1±0.45)年。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的诊断标准,均为气逆动隔、胃失和降、上冲喉间,临床症状为呃气连声、不能自制[3];②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呃逆持续时间24h以上,停30~60min复起,严重患者会出现昼夜无间隙呃逆。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疾病病史的患者;②排除合并高热、癫痫疾病以及对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1.2.2治疗方法
中医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然后依据中医治疗“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针灸穴位包括太冲穴、足三里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膻中穴[4]。首先让患者取仰卧位,对针灸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灸所用针的长度为1~1.5寸,直径为0.3mm不锈钢针,进针时要求动作迅速、手法轻快,待提插捻转得气之后,留针20min。在这个过程中,每10分钟行针一次,一共两次,行针时间为10~15s,结束后对针孔进行按压。在患者完成针灸5min后,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将1ml胃复安(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179)注射于皮下2cm的位置,在得气后进行反抽没有回血,再在左侧足三里穴和右侧足三里穴各注射1ml的胃复安,注射完成后快速拔针并对针眼处进行按压止血,1次/d,疗程为7d。
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然后进行肌内注射1ml胃复安,1次/d,疗程为7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1年后随访中两组患者发生呃逆的频率及呃逆的持续时间。
1.4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情况;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时间变短、发作间隔延长;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随访中复发率较高。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表1可见,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显著优于西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顽固性呃逆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精神刺激有关。长期不愈会损伤胃气,进而损伤元气。从中医角度分析,是由于病邪入侵,导致人体的气机功能出现失调的情况,同时清者不升、浊者不降,致使胃气上逆[5]。近年来,我院接诊的呃逆患者较多,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次研究对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案。
我国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类疾病已经有多年历史,具有丰富、有效的治疗经验。中医治疗主要以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流灌注为主,抑制胃肠道细菌的移位。从而保护人体胃肠道的屏障功能,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情况出现。本次研究中,中医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患者的左右两侧足三里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进行针刺,从而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对足三里穴的按压能够加速胃肠道规律蠕动,增加胃动素的分泌,最终达到消除腹胀郁积,保护胃黏膜的治疗目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显著优于西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P<0.05);1年随访中,中医组患者发生呃逆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要优于西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针灸与注射治疗相结合,具有益气温中、扶正培元、宽胸利膈的效果,且针灸能够迅速接触膈肌痉挛的情况。这一研究结果与肖建设[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疗效快、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资料:
[1]王继权.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3(12):193-194.
[2]邢向荣,殷东风.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6,02(16):379-380.
[3]刘杰. 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07(11):698-699.
[4]应雪琴. 温针灸加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1,09(19):652.
[5]吴桂红.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05(26):345-346.
[6]肖建设,李彦文.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中医药信息,1998,03(21):51.
论文作者:黄平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患者论文; 顽固性论文; 针灸论文; 穴位论文; 中医论文; 西药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