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也逐步完善,并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基于这一理念建设的城市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能在下雨时发挥吸水、储水以及净水等功能,从而合理利用所存储的水,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海绵特征的城市,在自然灾害来临或者环境出现变化时,海绵城市都会具有良好的“弹性”,还能对雨水进行合理收集并加以利用。目前,国家为了观察海绵城市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镇江、武汉、重庆以及济南等地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此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以及消纳。2016年4月,深圳也入选了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根据相关方案,深圳“十三五”期间将在24个片区开展海绵化实践,涉及面积254.6平方公里。其中,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合理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1)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对自然河流、湖泊、林地以及草地等海绵体进行保护,使城市能够涵养水源,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2)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城市建设会对海绵体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海绵城市的建成却可以对这些被破坏的海绵体进行修复。(3)构建新的海绵体。借助低影响开发技术(LID)以及相关设施,构建新的海绵体,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这就可以有效缩减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将城市开发对原有水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道路规划设计,要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来进行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环状路网的设计来合理降低道路面积。将传统的直线路形用曲线或者折线等替代,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要能满足排水需求为最佳。将原有道路两侧排列整齐的行道树用分散、连续以及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的选择,也应该贴合海绵城市理论,选用那些质量以及性能都能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渗透材料,这些材料不管价格如何,都应该具备改善雨水水质以及消纳雨水径流量的功能。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会用到大量的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路面、草皮砖、各类疏松粒料以及多孔混凝土等。嵌草路面以及草皮砖的铺装,会在路面中留有一定空隙来进行草皮或者地被植物的填充,孔隙率可占整个路面的两成到五成,可以与植被紧密结合在一起,常被用来建设公园游步道以及次干道等。这里的疏松粒料指的就是木屑、碎石以及卵石等材料,它们的透水性能优越,常常会被用在树池或者公园游步道边的装饰工程中,但是它们并不具备良好的附着性,管理难度也要高于其他材料,因此通常被用于一些面积较小的设计项目。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园林道路的渗水性,可以采用多孔混凝土或者多孔沥青来进行道路施工。另外,在对现有园林道路进行改造优化时,可以通过修建凸字形绿化带来达到减少道路面积的目的,这也是有效降低径流速率的重要举措。
2.2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景观中,借助园林绿地中的河道、人工湖或者溪流等水景,可以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储存。在过去的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会将池壁以及池底固化,让整个水池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尽管这极大地为换水以及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也阻碍了水体与外界的自然交换与渗透,这种形式的蓄水池只能在雨量充沛的季节发挥它的优势,其他季节都需要额外利用自来水来满足园林用水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针对上述情况,设计工程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现场的实际地形,有意识地去进行一些低洼地的设计规划,让雨水能自然而然地在低洼处汇集从而形成园林水面。比如湿地公园就能应用很多海绵城市理念,最显著之一就是自然湿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然湿地区由几座小池塘改造而来。通过巧妙的设计,几座小池塘分为三个层级互相连通,这样就进一步“蓄”、“滞”了丘陵地带流下的雨水。与此同时,水岸或者水底要保持或者部分保持渗水功能,通过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河岸的建设,来提升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增加植物净化水质的时间。这也是建造海绵城市的最终目的。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正确处理好雨水储存以及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景观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关键。
2.3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过去两年里,国家住建部连续下发整治公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名单,建筑绿化作为承担源头减排任务的部分首当其冲,高度都市化地区的屋顶面积占非透明性面积总量的40%-50%。国内许多城市已经逐渐意识到建筑绿化在美化环境、建筑节能、源头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出台法规并投资支持建筑绿化的实施与发展。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建筑物能充分发挥“海绵”特性,在对建筑物的规划布局以及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之后,可以进行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在雨季,可以借助建筑内部的暗渠来对雨水进行收集,也就是将建筑各处接落的雨水引入环形滤水槽中,滤水槽内壁要用砾石或者卵石等材料进行铺设,雨水在经过滤水槽后直接进行蓄水池,或经过汇水管连接到各绿化植被的种植槽,从而实现植被灌溉的目的。除此之外,依托建筑屋顶回收利用雨水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表现方式之一。屋顶建设的花坛会对雨水起到渗透进化的作用,这些雨水会与道路雨水汇合一起通过低绿地,最终流入渗透浅沟;如果雨势持续加大,这些雨水则会通过浅沟进入渗渠继续下渗。
2.4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能过多地对自然形成的地形起伏等进行改变,设计工程师可以结合它们的走向以及深度等基本信息,灵活地将这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设计成蓄水池或者排水的隐形区域以及通道。在公园林地规划设计中,会存在大面积的绿地,设计工程师应该对林木的根系分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着集水坑塘来实现对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等植被的合理配置。
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中,应该对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把握,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排水需求,同时还能让绿地起伏多变,从而增加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选用植被的种类、人工湿地等都会对水质的净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
2.5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
保护自然湿地以及建设人工湿地,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时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改善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曾有人在自然湿地周围进行生猪养殖,并把粪便排入到湿地中,以期能增加湿地水藻营养度来提高鱼的产量,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的最终后果就是当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会影响到候鸟迁徙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当地政府对该自然湿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原来的养猪场用休闲旅游胜地来取代,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削污作用,不仅让水里原有的营养得以保留,同时还滋养了当地的水产以及水生植物,大大提升了鱼的品质,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圳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当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利用以及相互协调,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在对海绵城市理论有一个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对风景园林规划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重视,从而在海绵城市理论背景下,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以及节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艺.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8):5148.
[2]张冠,顾红男.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镇广场设计探索——以晴隆县东观区广场方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10):159-160.
[3]柯思征,张佳楠.建筑绿化的应用《Garden园林》2017年第7期
论文作者:赖玮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湿地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理论论文; 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