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论文_郑伟

浅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论文_郑伟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安徽 蚌埠 233704

传统文化的植入是对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要求。身为农村中学教师,我们要在初中阶段,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农村学子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学校要通过学习、实践、熏陶、提升,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得以“涵养、浸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成为常态。

一、传统文化与学校建设要紧密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离不开学校的建设。换句话说,学校在建设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传统文化教育的嵌入。我们要把学校、课堂、家庭、社会作为整体来建设,以保证传统文化教育能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生活之中。只有学生把所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实践内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基本行为规范中,才是我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2009年以来,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中,纳入了学校的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符合当今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加强传统文化培育”、“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新要求,将学生培养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有传统文化素养的现代人。学校从诗词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加强师资建设,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注入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课程为支撑,在教育教学上进行横向上的有机整合学科资源,通过自主汇编了《经典与诵读》初中版、高中版、《在农历的天空下》、《中华最美诗词100首》等校本教材,形成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全方位植入传统文化教育;纵向上循序渐进,开展“晨读、午诵、暮省”活动、“传统文化之根——中秋、清明……”讲座、开展诗歌鉴赏研讨会、创作新旧体诗歌等方式,层层深入、入脑入心。

二、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1.在文化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懂得其深刻的内涵,用内涵来指导行动。我们开展的《论语》、《中华最美诗词100首》、《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背、会默写,还要求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如学校在一次知识竞赛中提出“针对目前教师不受尊重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自己的表现从《论语》、《弟子规》、《千字文》找出依据”。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记忆背诵,更利于引导学生领会其内涵。

2.在情境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校园里“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基调,学生浸润在整体育人的氛围中,整个校园移步换景、景景相连,处处皆能产生育人效果。学校利用所有墙壁开设《论语》知识专栏、《千字文》专栏;每一层楼廊道开设《论语》主题故事、《新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处传统文化做到情景交融,让学生举手投足间处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和能力,将汇编的国学教材《经典诵读》与中考要求相结合,从诗歌主题、诗词类别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和诗歌文化常识。在《农历的天空下》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节气由来、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关节气的相应诗歌等等。这样的校本教材不仅是对国学经典的择优呈现,也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学生可以在《经典与诵读》中了解诗词常识;可以在《农历的天空下》学到农学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可以在优美的诗词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热爱传统文化

1.为学生建构传统文化生活。为此学校以诗词分会为契机成立了诗词创作兴趣小组,由王星存老师定期开展诗词创作研讨会,向学生介绍一些诗词创作的基本知识,修改学生的诗词创作作品;学校成立的“逊通书院”引导学生在书院里读经典诗词“修德”、“养心”、“培智”,使学校的逊通书院成为传承文化、涵育心灵的场所。

2.一切校园活动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学校的“善”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节日里,感受文化气息、感受“孝善”的精髓,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激趣启智,书法、象棋、国画、诗词朗诵与成语接龙,校园诗词争霸赛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比如象棋,本来只是想让学生观看老师之间的棋技博弈,了解棋类的基本规则,没想到,学生纷纷买来不同棋类用品,彼此切磋的不亦乐乎。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浸润亲近。在教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上,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吟唱、名句接龙、唱和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感受诗词中优美的韵律美。在《论语》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克己复礼”部分,让学生以写、画的形式表达对“礼”的深刻认识。我们从学生的笔下,学生的表现中,感受他们的内心,感受一句句的条目在他们内心留下的足迹。教师利用典故中的情节、哲理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会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中逐渐改变。我们将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学生活动等方面多维推进,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的系列化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文化基因。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论文_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