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的鲨鱼扩张_液化天然气论文

中海油的鲨鱼扩张_液化天然气论文

中海油 鲨鱼式的扩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鲨鱼论文,中海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中国海洋石油高级副总裁杨华透露,该集团入股澳洲西岸高更液化天然气项目12.5%股权的谈判已达到最终阶段,并预期2004年底可以落实。高更项目由雪佛龙德士古负责营运,其他合作伙伴包括皇家壳牌及埃克森美孚。该项目正寻求通过环境评估兴建总值60亿澳元液化天然气设施,以便于2008年底向中国及美国西岸输送液化天然气。这是中海油在海外觅金的又一神来之笔。

早在2001年底就获悉,中海油有一个关于海外战略的鲨鱼计划。可能是“密级”较高,能获知鲨鱼计划详情的人凤毛麟角。但要回顾一下中海油近几年来海外扩张的情况,人们可以发现,决意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中海油已同18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公司签订了160多个石油合同及协议。去年,其海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达1/5以上。中海油确实象一条游弋在大洋里的鲨鱼,瞅准机会就向自己心仪的猎物狠狠地咬上一口。

海外3大战役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即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数十家外国公司做出投标响应,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应运而生,于1982年2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做为对外合作的国家公司,担当起全面负责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业务的重任。

中海油的国际化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1982年至2000年,以在国内开展国际合作为主,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以境外上市和海外并购为标志,进入国际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1年年初在纽约和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上市3个月即以较大比重进入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指数,上市仅5个月就被破格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上市前公司资产净值为160亿港元,上市当天市值达到480亿港元,目前已超过900亿港元,成为中国境外上市增值最快、最多的股票。

通过核心业务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以及随后的出色表现,中国海油的资本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并购成为中国海油国际化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手段。

2002年1月1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出资5.8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瑞普索石油公司在印尼资产5大油田的部分权益,这些权益包括:东南苏门答腊65.34%权益,西北爪洼海上36.72%权益,西马杜拉25%权益,坡棱50%权益,布劳拉16.70%权益。此项收购将为中海油带来权益储量近3.6亿桶当量的可采探明油气储量,外加1亿桶左右可能的额外储量及当年4千万桶当量年产量的油气资源,成为印度尼西亚海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这例中国上市公司首宗大型跨国收购事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连续调低利率的情况下运作的。从经营效益来讲,中海油的2002年初对瑞普索公司印尼资产的收购算是逮住了个机会。当时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收购是在20美元/桶的油价下做的,这使收购资金成本降到了最低。并购达成后,立即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起轰动,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该项收购“超值”。现在油价居高不下,中海油在短短2年中已回收了60%以上的净投资。这种业绩使当时将信将疑的国际市场和业界有点相信这个收购举动确实是个经典的商业行为。

2002年12月20日,中海油与BP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海油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向BP收购了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部分股权,该交易自2003年1月1日生效。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包括3个产品分成合同区:Berau产品分成合同、Muturi产品分成合同和Wiriagar产品分成合同。中海油通过收购Muturi产品分成合同44%的权益和Wiriagar产品分成合同42.4%的权益,共向BP收购了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相当于12.5%的权益。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合作伙伴已签订一项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根据该合同,自2007年起每年将向中国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提供260万吨液化天然气。

2004年2月2日,又利用股东英国天然气公司向日本公司出售股份的机会,行使“优先购买权”,在该气田增持了4.5%的权益,中海油此时已拥有这个被称为最有潜力的“处女”液化天然气生产项目,储量足以供应用气大国几十年巨型气田的17%权益,收购天然气储量在4亿桶当量以上,成本仅3.7亿多美元。

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表示,很高兴通过此次交易增加公司在东固这一世界级项目中的权益。而此次增持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权益的意义也正如傅成玉此前所言,东固项目的投资将进一步强化中海油的天然气战略,并巩固公司在需求不断增长的中国沿海天然气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收购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天然气储量,还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印尼的地位,有助于公司在中国快速增长的沿海天然气市场实现其天然气战略。

2003年5月15日,中海油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海油斥资3.48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NWS天然气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同时,获得了新建合资企业——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企业25%的股权,该合资企业将于2006年开始为广东LNG接收站供应来自NWS天然气项目的液化天然气。根据协议规定,中海油将获得NWS项目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5.3%的权益,同时,公司还将享有未来在已探明储量之外勘探的参与权。如果广东LNG项目的最终供气量增加,公司所购权益将随之增加,收购权益的支付价也将相应增加。

这个由共同拥有的项目堪称全球液化天然气生产项目的明珠,中海油购得权益储量达2亿多桶当量的天然气储量,收购价不到2美元/桶。中海油的参股,将有助于确保中国从澳大利亚取得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供应。NWS天然气项目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天然气资源项目,合作伙伴包括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必和必拓公司、澳洲伍德赛特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土古石油公司等世界石油大鳄。因此,此项收购不仅为中海油带来产量和储量的增长,还为公司打开了进入世界级天然气项目、与世界级伙伴合作的大门。

至此,中海油在登上国际资本舞台短短3年中,已购得权益份额储量约10亿桶油气当量的海外资源,相当于上市时中海油全部资产的50%,共耗资约13亿美元,但桶油单价低于1.5美元。

寻找新猎物

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有关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勘探及机遇性收购仍将是中海油2004年发展的重点。近日,有消息透露,中海油对古巴在墨西哥湾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颇感兴趣。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傅成玉表示,这只是初步的接触及探讨,中海油必须经过详细的调研,才会决定是否参与古巴的油气项目开发。

中海油如此谨慎也属正常,因为他们的海外征战并非一路坦途。全球的石油巨头都在圈地,差不多所有有油气资源的国家,早已有美国及欧洲的石油巨头的势力,中海油要加入这类俱乐部并不容易。因为国际巨头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采取排挤措施。2003年初,中海油宣布以51亿左右人民币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在里海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超大型油田——喀什干油田8.3%的股份。喀什干油田估有130多亿当量的储量,里海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另一个中东型的丰油区,以这样的代价(约50美分/桶)购得10亿桶以上的储量。中海油以及中石化在同样油田上的相同收购计划在宣布1个月以后,被美、英、意、法的5个石油公司股东以“优先购买权”的形式夺走。

为了少走弯路,首席财务官邱子磊介绍说,自上市以来,中海油管理层每年会评估大约100个左右的海外投资项目。我们最终可能只选了几个具体的机会去落实,那些项目符合前面提及的商业及战略的标准。战略和财务因素都是我们衡量某个资产值多少钱的考虑因素,最终的决定因素是考虑和反映了这些因素后的财务模型下估算出来的投资回报。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小公司的优势是很小的,我们必须找到并善用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来帮助提高收购的成功机会并确保效益。

汇富证券中国能源专家关荣乐则认为,如果中海油真的参与古巴油气项目的话,是中国石油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古巴的油气资源蕴藏量丰富,但碍于资金及技术所限,开采量不多,古巴2002年的石油产量达415万吨,较2001年增加20%,创历史新高,但仍只是本国石油总需求的一半,其余是要靠邻国委内瑞拉进口。此举确实会面对一定政治风险,但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巨头碍于政治考虑,未必与中国争夺投资机会,是一个值得深入的“无人地带”。

屡屡得手的狩猎术

中海油在海外出击屡屡得手,并非是为了做大做强的盲目扩张。无论是作为国内3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中海油这次增持海外天然气项目开发权益,还是前一段时间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双方关于在石油领域开展双边合作的议定书都表明,以中海油等为代表的中国石油石化巨头不断将能源开发的触角伸向海外,不仅是能源短缺日益严重的今天向全球开拓可获取能源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也是企业走出去实现投资多元化,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需要。中海油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中安在谈到获得海外油田项目权益的意义时曾表示,中国3大石油公司通过走出去把在海外市场上获得的份额油运回国内,才能从实质上保护国内的石油资源,减少国家未来石油短缺的压力。

实际上,在多年海外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并购原则。用中海油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中安的话说就是: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一定要选择盈利的、符合公司主业的资产;国际并购一定要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选择中海油有能力整合的资产。

然而,选择质优资产完成并购只是第一步,并购后能否对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将决定一项并购最终的成功与否。有资料显示,在国际并购中,由于后期整合出现问题,导致失败的比例在50%以上。因此,消化问题是任何一家公司在完成并购后的首要任务。而依据中海油的经验,是3分并购7分整合。

中海油的另一个优势是相对外国石油公司的,就是它是国家控股公司,对中国的能源需求把握较准,市场开发也容易一些。中国能源需求增长较世界平均水平高,潜力也大。但将这种广义的市场优势转化为中海油的商业优势是要动点脑筋的。我们的着眼点在天然气市场,而不是石油。因为原油买家要比天然气买家多,原油储量的拥有者市场选择就多一些,我们的谈判筹玛就因此少一些。天然气则不同,这是个买方市场,我们因此购得的西北大陆架、东固以及潜在的高庚气田权益都是这方面的杰作。这种策略的好处不只是优惠购得储量,我们在上游项目的股权让我们很好了解气田的运作情况,加强供应的可靠性。

中海油副总经理罗汉在谈到他们走出去的经验时表示,要真正成功,关键还在内功。

对于中海油来说,海外的成功上市为他们解决了资金问题。此外,与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对标,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找差距,则是中海油不断成长的另一要诀。

标签:;  ;  ;  ;  ;  ;  ;  ;  ;  ;  

中海油的鲨鱼扩张_液化天然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