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421300
【摘 要】目的:探微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不同的心理行为对其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查阅并分析患儿年龄、所患口腔疾病类型、生活环境、家长文化程度、合作关系以及居住地区等多项因素对患儿口腔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患儿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配合程度与其所患的疾病类型之间关联明显,牙槽脓肿、牙周炎以及牙髓炎为患儿带来的疼痛感在患儿可承受范围内,其治疗配合程度较高。龋齿则会为患儿带来剧烈疼痛,降低患儿治疗配合度。患有牙髓炎患儿一般存在Ⅰ型、Ⅱ型心理行为,可在医生或家长的引导下完成牙病治疗。此外,年龄较小的患儿对牙病治疗配合度较低。已经接受教育、居住在城镇的患儿治疗配合度高于未经过教育、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同时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会患儿的心理行为有较大影响。结论:在儿童口腔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年龄、牙病类型、生活环境、家长文化水平与其治疗配合度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医院应该综合考虑能够对患儿治疗配合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择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临床疗效。
【关键词】口腔内科;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临床疗效
近年来,我国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提升,致使部分家长对其子女的关爱程度加深,甚至溺爱,导致在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儿产生不配合心理行为增加治疗难度,对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1]。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心理行为会直接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探究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不同的心理行为对其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特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现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15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85例,女性患儿65例,年龄3-15岁,平均(8.5±1.5)岁,其中≤3岁患儿有21例,4-7岁患儿73例,8-15岁患儿56例。龋齿患儿25例,牙周炎患儿33例,牙髓炎患儿68例,牙槽脓肿患儿24例。由父母陪同就诊患儿105例,由其他亲属或教师陪同就诊患儿45例。
1.2分析方法和治疗方案
分析方法:通过病例分型法对患儿心理学行为进行分析,可分为Ⅰ型心理行为,即合作型,可高度配合医生治疗;Ⅱ型心理行为,即诱导型,有轻微排斥治疗心理,通过家属或医生的诱导行为配合治疗;Ⅲ型心理行为,即强制型,强烈排斥治疗,需经过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完成治疗。
治疗方案:针对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将诊室布置成家庭风格或游乐园风格,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感;对于抵触治疗的患儿应实施心理诱导以及健康教育,通过鼓励性语言促使患儿配合治疗。为其介绍不同治疗工具的用途,以减轻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心理。同时医生可让强烈抵触治疗的患儿在一旁观看高度配合治疗患儿的治疗全过程予以一定的鼓励,减轻抵触心理。治疗时,使用NSK高速手机进行开髓预备和牙体准备工作,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扩大针填充根管进行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心理行为患儿的年龄、患病类型、生活环境、家长文化程度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针对不同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果
患儿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配合程度与其所患的疾病类型之间关联明显。年龄较大的患儿对牙病治疗配合度较低。已经接受教育、居住在城镇的患儿治疗配合度高于未经过教育、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同时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会患儿的心理行为有较大影响,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3 讨论
儿童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产生的心理影响中,恐惧心理最为普遍,这是因为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儿童对于疼痛极为敏感,且疼痛承受力远不如成人,导致口腔内科疾病患儿会对治疗过程产生抵触心理[2]。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的显示,患儿疾病类型与其治疗配合度之间关联明显,牙周炎、牙髓炎和牙槽脓肿为患儿带来的疼痛感较弱,在患儿的承受能力之内,因此患儿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是龋齿带来的疼痛感则相对剧烈,这就加重了患儿对治疗的抗拒心理,此时需要医生为其行专业的心理诱导以及健康说教,抗拒行为严重时医生为保证治疗效果必须采取恐吓等强制性措施完成治疗。
患儿的抵触心理可表现为精神紧张、不安、恐惧,在牙齿剧烈疼痛的状态下依旧不配合治疗,此时医生应该用亲切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鼓励患儿进行治疗,此外医生娴熟的治疗技术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心理[3]。反之,医生恶劣的态度、粗暴的动作、生疏的操作均会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产生更加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
就患儿的年龄层面进行分析,年纪较小的患儿缺乏对治疗的配合意识,因此年龄处于3岁以下患儿的口腔疾病治疗中常常采取强制性措施。此外,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其心理行为的影响较大,但是与患儿配合医生治疗程度的影响并无显著性相关,因此可对患儿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说教,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度。
患儿的心理行为除与年龄、家庭教育等因素之间有关联以外,其生活环境对患儿的心理行为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接受较长时间教育的患儿抵触治疗程度相对较低,同时这种抵触治疗心理会随着患儿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可见接受教育对患儿心理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就诊陪伴者对患儿配合治疗的态度、行为、情绪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远高于其他家属或教师,因此在父母陪同下治疗的患儿抵触治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家属或教师的陪伴,此时,需要医护人员与患儿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保证父母能够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绝对不能因患儿的哭闹、不合作而妥协。
忍受性较差是儿童独有的特点,医生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时需要患儿张口配合,因此医生的操作动作应敏捷迅速,尽量减少患儿的张口配合次数以及时间,动作轻柔减少患儿的疼痛感[4]。熟练掌握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儿童生理特点,减少治疗操作时间[5]。同时,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应事前备好,尽力保证一次性完成治疗。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儿童心理学知识,并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需要时应为患儿行心理诱导和干预,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完成治疗操作后,护士可为患儿赠送小礼物,并给予其表扬,使其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以此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保证治疗效果。
结语:
根据上述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心理行为对其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其中对患儿治疗配合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患儿的年龄、患病类型、生活环境、居住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等。因此,医生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及患儿的心理行为和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质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案,加强与患儿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治疗质量并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郁晓强.浅析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01(19):290-291.
[2]张学洋.儿童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108-109.
[3]尹红华.儿童心理行为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01(31):50.
[4]詹海青.462例口腔内科患儿心理行为对牙病诊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3):89-90.
[5]严光坤.口腔内科患儿的心理特点对牙病诊治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07):321-322.
论文作者:彭忠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患儿论文; 心理论文; 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口腔论文; 医生论文; 对其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