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干什么?不知道!——幼儿行为动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在论文,动机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家长问幼儿“你在干什么”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不少孩子常常回答:“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自己做的事会说不知道呢?这与幼儿动机的清晰度有关。
一般来说,幼儿行为动机的发展总是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据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行为动机来自于由“意向”向“意图”的转变。
意向是暂时的、模糊不清的、未被明确意识到的,需要引发的动机部分。早期幼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行为动机大多处于“意向”状态。(1)早期幼儿自我意识能力较差。3岁左右才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这时的孩子才把“我”从社会整体中“独立”出来,所以,他们很难进行自我认知,更难以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动。(2)早期幼儿以情绪性行为为主。我们知道,幼儿的行为都具有较为浓重的情绪色彩,也就是说,幼儿行为的产生较大程度上,受自身情绪的影响,早期幼儿的行为情绪色彩更浓。他们的行为产生绝大部分不是出于对事物或活动的认知,而是由自身心理上的喜、怒、哀、乐所支配。(3)早期幼儿容易接受暗示。模仿、从众是他们的主要行为特征。早期幼儿会不自觉地去重复他人的动作,学说他人的话,别人哭了他也哭,别人笑了他也笑。基于这些因素,早期幼儿一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或驱动他去行动,也难以明白自己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到了幼儿后期,情形则大不相同了。由于幼儿自我意识能力明显增强,行为的理性成份增大,自我独立性意识增强,尤其是孩子行为志向所需要的东西或活动已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这时由需要所构成的意向或者消失,或者转化为意图。凡被孩子认为不合理或不能满足的需要会被孩子否定掉,反之,则被孩子自我强化,发展为明确的行为动机(即意图),它能够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个体行为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幼儿行为动机的清晰度,促进幼儿行为动机的发展,我们可以在下列几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第一,让孩子意识到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他。幼儿行为动机模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吸引他去行动。如几个孩子一起在做“捉迷藏”的游戏,2~3岁的孩子也要“躲”,但为什么要“躲”,是小朋友们吸引了他,还是“捉迷藏”的活动吸引了他,还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太寂寞而被热闹的场面所吸引?孩子弄不清“躲”的原因,正说明了他行为动机的模糊性。所以,要使孩子行为动机清晰一点,可以从让孩子意识到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他入手,让孩子理清吸引他去行动的主要事物或事件,即明白吸引力的着力点。要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在模糊动机支配下行动的时候,家长应多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也要躲?”当孩子答不出时可适当进行暗示,在成人的暗示下,加上幼儿自己的思考,孩子就会发现吸引他行动的是什么。
第二,增强孩子活动的目的性。早期幼儿的许多行动都是一些无意识性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因暂时的情绪影响而不知不觉地做出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如有的小朋友在一个人闷着头搭积木,你问他在搭什么,他会说:“不搭什么。”这是因为孩子这时只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活动没有目的。他可能出于一种无聊、寂寞,也可能因为心情的烦躁不安。所以,应注意增强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如在孩子搭积木时可提示他搭座“桥”或搭座“楼房”。平时,孩子在活动时可多问问孩子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第三,帮助孩子理理活动的思路。幼儿,尤其是早期幼儿活动的计划性很差。活动缺乏计划性也是幼儿行为动机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不仅是由于孩子缺乏耐心,也是由于孩子活动缺乏计划性。如上所述,增强目的性有助于孩子形成清晰的行为动机,同样,增强孩子活动的计划性有利于孩子活动目的性的进一步明确,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清晰的行为动机。为此,父母可引导孩子设计活动计划,让孩子做每一件事之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经过多次的计划活动训练,孩子以后的活动思路就会渐渐明朗起来。
第四,让孩子多进行一些活动评价。孩子活动以后,指导孩子对自己所从事过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孩子会从中发现自己活动的思路是否清晰,目的是否明确,这对提高孩子行为动机的清晰度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