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道德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_思想品德论文

论思想道德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_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适应这种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并加强教学民主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好问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创设质疑问难情境,倡导教师善于问难,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创设质疑问难情境的导演,不要自己说了算,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一位教师教学《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课,在导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五千年前的今天和现在相比,什么时候更热?”许多学生均按教师预想的思想回答“不知道”。但有一位小朋友主动地站起来明确肯定“现在热”,并摆出了一连串的理由,诸如人口密集、生态失衡、二氧化碳增多、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等。这位教师当即鼓励:“你真棒,竟能回答竺可桢爷爷才能回答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入“学习竺爷爷,勇攀科学高峰”的氛围中。学生探求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兴趣更浓了。这位教师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明理。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引导:“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极高:“竺爷爷为什么在病危时还要坚持写日记?”“他一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的是什么?”“竺爷爷是怎样一个人我知道的不多,谁还能介绍他其他的事迹吗?”……经过质疑问难,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观点更加明确了。

质疑问难不仅能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而且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学生学会不断地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内心的创造欲望。

二、勇于拓展思维,诱发学生敢想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比较注重求同思维,而忽视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想象的火花,有时就那么一闪。为此,教师得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训练他们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敢于打破教学常规,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敢想、能想、会想。一位教师在教学《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时设计了这种一个环节:21世纪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展示会——“那时你从事什么科技事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驾上了想象的风帆,尽情驰骋……通过想象,学生纷纷表示要从小立志,长大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贡献力量。在教材中有许多展示课文内容、揭示主题的明理图,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

如今,在一些地方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吸收,被动接受。这种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对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的接受与理解。教师何不给学生一些机会,哪怕他们的观点会离谱,或者是空想,异想天开,但这又何妨呢?

三、巧于沟通交流,启发学生多议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喜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这种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是教师巧于启发他们多议的关键。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集体讨论交流,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他们在真诚、协作和评议中取长补短;在激烈的探究、争论和交流里得到灵感,提高创造意识。当然,怎样让学生真正议起来,还要讲究时机。我觉得通常在学文明理突破难点时,或进行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行为指导时,较为适宜让学生各抒已见,甚至可以手脑并用,在评议中发现最佳答案和思路。让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一课,在行为指导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玩电子游戏是正当有益的活动吗?”学生议得可带劲了。有时说玩电子游戏影响学习、视力,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发展思维,更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帮助我们学好电脑,带我们进入21世纪……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最后取得了一致意见:在不迷恋的前提下,在自己家中适当玩一点游戏还是有不少好处的,全体同学都要有节制地玩,不能进“三室一厅”,更不能着迷电子游戏。这样,通过评论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要求。

四、乐于热心激励,引导学生勇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求每位教师要用热情去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习沟通、交流定位在学生议论、教师概括总结上的教法,尊重学生人格,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乐于激励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评论的方式可以随教材特点采用集体评论、小组评论、同桌评论或自由组合评论等形式。说穿了,就是要通过评论他人的观点来推崇新见解,去伪存真,扬善抑恶,提高每个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当然,在组织学生评论的时候,应竭力避免固执已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或附和他人,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

思想品德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仅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就能办到的。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创新精神,在各环节的教学中有创新意识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和独立人格。

标签:;  ;  ;  

论思想道德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