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霍胜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霍胜木

身份证号码:45042219841118xxxx

摘要:BIM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得工作者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计质量,优化了设计方案,同时大大缩短建筑周期,且降低工程造价。本文就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价值实施发展

BIM全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而BIM技术是一种可视化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是以建筑工程各个专业的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多种优点,是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的新兴热点,是设计院未来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吸收了国外许多技术和经验,得到了质的飞跃,使我国成为建筑业大国,近几年我国大兴基建,随之而来的有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综合建筑,投资大、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传统的设计模式使得设计工作繁杂而凌乱,需要大量的变更修改,优化设计,甚至修改方案来完成项目,项目的完成质量大打折扣,后期资料整理趋于困难,同时使得建筑周期变长,工程造价变高,严重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在此环境下,BIM技术开始在建筑行业兴起,并得到井喷式的应用。

影响BIM在建筑设计管理阶段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上有业主的需求,下有施工方的技术进步,后有软硬件的支持,加上设计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但在实际实施中,BIM的推广应用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需要各位主管领导认识清楚:

1 外部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业主需求不多,国家标准不完善等。

2 企业发展成本与风险:设计工具、协同模式的变更所带来的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新技术积累与现有设计成果的转化成本、变革的风险等。

3 现有业务压力:现有业务多、时间紧、压力大,导致设计企业高层领导积极、中层领导反对、设计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和精力。

4 个人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3D参数化设计对设计习惯、协同设计模式等的改变,新工具的学习时间成本、变革的风险,单位技术进步的激励措施能否到位等,都将影响BIM的进一步推广。

5 技术不完善:BIM工具的专业设计功能不够完善、本地化程度不够,以及BIM技术服务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参差不齐等。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阶段的价值

在建筑项目设计中实施BIM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后续施工期间的洽商和返工,保障施工周期,节约项目资金。其在建筑设计阶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可视化(Visualization):BIM将专业、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使得专业设计师和业主等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高效,决策更为准确。

2 协调(Coordination):BIM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各自独立的设计成果(包括中间结果与过程),置于统一、直观的三维协同设计环境中,避免因误解或沟通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3 模拟(Simulation):BIM将原本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与结果,在数字虚拟世界中预先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世界的遗憾。

4 优化(Optimization):由于有了前面的三大特征,使得设计优化成为可能,进一步保障真实世界的完美。这点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复杂造型建筑设计尤其重要。

5 出图(Documentation):基于BIM成果的工程施工图及统计表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设计企业最终产品的准确、高质量、富于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施BIM的不同设计阶段

在建筑设计阶段实施BIM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所有设计师将其应用到设计全程。但在目前尚不具备全程应用条件的情况下,局部项目、局部专业、局部过程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过渡期内的一种常态。因此,根据具体项目设计需求、BIM团队情况、设计周期等条件,可以选择在以下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实施BIM。

1 概念设计阶段:在前期概念设计中使用BIM,在完美表现设计创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面积分析、体形系数分析、商业地产收益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轨迹分析等。

2 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使用BIM,特别是对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将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方案对比(例如曲面有理化设计)和方案可行性分析作用。同时建筑性能分析、能耗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疏散分析等都将对建筑设计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作用。

3 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复杂造型设计等用二维设计手段施工图无法表达的项目,BIM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在目前BIM人才紧缺、施工图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妨采用BIM + AutoCAD的模式,前提是基于BIM 成果用AutoCAD深化设计,以尽可能保证设计质量。

4 专业管线综合:对大型工厂设计、机场与地铁等交通枢纽、医疗体育剧院等公共项目的复杂专业管线设计,BIM是彻底、高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

5 可视化设计:效果图、动画、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等项目展示手段也是BIM应用的一部分。

BIM实施模式

在目前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企业实施BIM无非以下3种模式:

1 BIM外包服务:将特定阶段的BIM设计业务外包给有实力的BIM服务商独立完成,设计企业在服务商的成果上进一步深化设计。在此过程中BIM服务商扮演的是“辅助设计”的角色。

2 BIM项目合作设计:在项目设计的特定阶段,由设计方和BIM服务商合作完成设计。在此过程中BIM服务商更多起着技术培训、设计难题技术支持、局部参与设计的“协助设计”的作用,项目设计依然主要由设计师完成。通过多个项目、不同类型项目的BIM实施,达到在设计师中逐步推广普及BIM应用的目的。注:笔者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和某会议中心项目上和赵晓刚、周力坦等设计师的合作即为此种模式。

3 自建BIM团队:成立专职的BIM团队或部门,使用BIM技术服务于设计院内部所有需要BIM的项目。该方式的重点是团队自身的建设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运作前期,BIM服务商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至关重要。

BIM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影响并决定着大众的生活:影视传媒、移动通讯、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对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设计而言,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则是BIM。从2003年3D参数化建筑设计技术进入中国至今已有8年。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成熟,其最终也被行业所接受。在过去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BIM的发展轨迹如下:少数技术发烧友的热衷 → 企业决策层从企业发展角度逐步认同 → 行业逐步认同并开始建立相关标准 → 开始进入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

结束语

BIM技术可使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与业主调整方案阶段都能够有效地实现建立资源计划、控制资金风险、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管理。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深化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的信息模型,更深入到前期方案调整、施工图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等各个阶段。新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也将带来新的设计单位的工作流程,新的行业标准以及新规范法规的制定,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更好地项目管理和工程应用,如何运用新技术协调业主、设计和施工各方,是建筑设计管理工作中应该仔细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建平. 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施工技术》,2011(2).

[2]曾旭东,赵昂.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

论文作者:霍胜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浅析论文_霍胜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