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一中学,山东省 德州市 253000)
摘要: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与发展不仅仅是要求知识的积累、观念的更新,更要求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正如英国南岸大学的教育家斯特林提出:“人是教育的核心,而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人的综合素质多种多样,那么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哪种素质呢?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了“核心素质”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思想;高中地理教学;主导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既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新的动力。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地理课程很多内容中能得到彰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
1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的内涵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由教学体系和学习体系两部分组成。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结构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成,三者相互依托,紧密相连,并且都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准则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中“一体”是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也是教学体系的中心,也是教学体系的目标;而“三位”指的是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这些既是学生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达成学生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个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四部分:首先,蕴含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其次,是主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再者,是具体实践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最后,符合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体系是对传统的学习体系的优化,其表现为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学习时间更加合理有效,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其作用不仅处处体现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其方式也是紧紧围绕着地理的核心素养进行。
2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措施
2.12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世界
地理是指世界的自然环境及社会要素的统称,而地理学所要研究的不仅有各种自然现象,还有各种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互相连的学科,当前的地理仅限于地球,而在未来其将包括各种各样的星球。地理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高中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有四个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自然地理是关于自然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区域上的差异的规律;人文地理是关于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区域地理是关于特定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运动规律;地理信息技术即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来研究地理;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而学生需要掌握地理的这些基本知识,并且能在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继而形成特定的“地理思维”。也就是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具有空间想象力,把已学的所有地理知识通过它们的内在结构联系在一起,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
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知识以及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更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就如卖油翁的那句话:“无他,但手熟尔”。高中生在课堂上理解并且掌握的大部分是强记下来的,或许是为了应对考试,一旦走上社会,其所学的地理知识大部分会忘记,这也是没有多次进行社会实践的原因。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实践,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掌握地理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应该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信息法,类比与分析法,归纳与总结法,逻辑与推理法,让学生的大脑高度活跃,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培养基于地理的核心素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地理问题不仅代表了我们所处的无产阶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高中生的关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体现,这是把爱国主义融入核心素养中去。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考虑环境与人口问题是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还有在看待发展和环境问题时,要考虑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力度等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赋予高中生坚定的民族使命感。
3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导作用分析
3.1转变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不断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在这种背景下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融入地理教学。教学理念的转变,给高中地理教学增添了新的亮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引领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转变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3.2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结构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设计来看,注重的也是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没有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要求,地理教学结构就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3转化高中地理价值形成
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其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作用就是全面引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可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在针对高中地理区域整治发展的研究学习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地理问题现状的主要途径。在该教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注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于婧.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测量与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于洋.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7.
[3]周雨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何爽.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孟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核心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