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左右世界经济格局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早已被人们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财富再分配过程中最革命性的力量,这一力量与资本、物质资源的垄断力量相抗衡,并成为新的垄断要素。技术创新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唯一选择。
一、世界经济竞争集中在科技进步与发展
本世纪以来,由于实行不同的科技政策,加上其它社会历史原因,英国由极盛转入衰退,美国成为发达国家中的“最发达”国家。善于在科学技术上“搭便车”的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进逼美国。但美国在90年代经济逐渐复苏,并以其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继续维持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最重要角色的地位。
若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出,英国经济虽然衰落但并未走向落后,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纯经济式分析。但在纯经济关系后面的诸因素中,英国全民族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力量,维持着英国经济仍处在发达国家之列。相反,一些后发展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在某些有利条件下经济可能高速发展,但当促进它经济高涨的有利条件消失以后,它的经济一旦衰落,必然急转直下,趋于崩溃而不可收拾。可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一般要求。然而,若要站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制高点,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则起着最具决定性的作用。在技术上最早实行拿来主义的日本,虽曾一度踌躇满志地发出“日本可以说不”的宣言,但却在本世纪末的较量中严重受阻。人们把这归结为“泡沫经济”和其他一些经济上的原因,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日本科学基础研究水平并不高,应用技术的发展缺乏后劲,高科技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美国。相反,美国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至少在世界领先的50项高新技术产业中,美国就占44项,其余为欧盟所有。如果说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起着阻止英国走向落后的潜在力量的话,那么较高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则是美国经济虽一时萧条,却不会丧失执世界经济牛耳之地位的原因。所以,科学技术水平是构筑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而高科技发展水平则是使其占据世界经济制高点的杠杆。
当今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多元化格局,技术竞争已高度国际化。在这样一个时代,对高技术的垄断已成为占据经济优势地位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占产值比重越来越高、“成长性最快”、对传统产业影响和改造最有力的领域;另一方面,越来越完善的国际知识产权条款使高技术资源成为更重要的资源,单纯的引进或利用则难免受制于人。美国正是因为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得90年代经济强劲复苏,甚至继续制约、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认为,美国以高科技发展为契机,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高点,从美日的经济竞争中可以说明这一点。80年代美国企业在日本这样一个靠技术扩散受益的国家的进逼下,节节败退,甚至在本土上也防不胜防,以至于整个80年代日本企业出没于美国各个经贸战略要地,买断从度假中心到生产厂房、港口码头等不动产。美国的优势集中在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电脑、通讯、医药等被称为知识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上,而日本人真正领先的只有汽车技术改造一项。此外,东方人特别在乎拥有土地、房产的传统资财观念,助长了日本经济的泡沫效应。所以尽管世界10大金融巨头中,日本占了7席, 但7家日资银行和证券公司随着90年代以来经济泡沫的逐渐破裂, 无不因大量的房地产呆帐而负债累累。乃至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日本人不得不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忍痛撤资,美国利用高科技发展的后劲,不仅在本土上收复失地,而且大举反攻。
在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实力,多以模仿创新为主,相对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因而难免受制于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政策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虽然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成果,但是技术引进一般是难以引进高尖端技术,同时发达国家在技术贸易中往往附加许多不合理的转让条件,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在高科技人才争夺方面,发展中国家居于劣势,在世界性科技人才短缺的情况下,科技人才一般是流向科技水平高、科研设备先进、待遇优厚的国家和地区。显然,发达国家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条件。而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人才一旦取得新的科技成果,又反过来向它们索要高额知识产权费,因此形成不平等的科技交换关系。另外,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物质保证。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诸多困难,资本和科技创新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双重瓶颈”。
二、高科技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冷战结束后,经济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21世纪将是经济优先的世纪。从近十几年来世界发展形势看,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经济交往将成为牵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世界经济格局仍处在调整变化中,国际经济关系将更加复杂。
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似乎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南北差距也似乎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这好象给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环境带来一些积极因素。但必须看到,产值并不完全等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世界经济正以产值增长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经济质量的增长为主,发展的“不平衡”正以多种形式表现。其主要表现是:相对于水平分工而言,垂直分工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分工的最显著特点。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三类国家、多种集团的多极化格局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本来就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国际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一直存在某种国际分工。
传统的国际分工,往往被称为“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如今这种格局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以新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为:原有的这种分工的两端有时出现“对流”现象,但在这两端中,发达国家以占尽技术领域使得分工界线依然明显。
8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依赖在减弱,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依赖却相应地在增强,从而导致国际分工中出现新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生产过程的分工即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生产与制成品生产的区分,并非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的主要区别,高科技产业与低技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分则逐步成为两者在国际分工中的主要区别所在。即使是资源型产业中也有高技术产业,而且资源结构中以人工合成材料和信息作为生产投入的趋势在加强,初级能源结构已从非再生能源为主向再生能源为主转化。在制成品方面,发达国家也并非占据其全部,主要占据由电脑组成的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高科技本身也有发展程度的区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在技术创新到技术扩散的阶段中,抓住时机,进行技术引进或仿效,也成为某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国。但其技术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仿效滞后期”的技术。
国际分工不合理是历史造成的,又在现实中加剧。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对进口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从全球看,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0%以上,而国际贸易由发达国家的少数跨国公司所控制。跨国公司一方面控制着初级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它手中掌握着高新技术转让的国际途径,这就可能加剧国际技术分工上的不合理。此外,知识产权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产权持有人的合理权益,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增加技术扩散的障碍,发达国家在制定游戏规则中,一些有争议的条款导致产权持有人滥用垄断权利,这些也影响技术发展的差距的缩小,高科技发展存在某种“马太效应”。
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加工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产业向发达国家集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然而,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分工差异,这种分工既有垂直的,也有水平的(技术领域的不同),在垂直分工中,美国站在发达国家的最高点。
垂直的等级分工虽然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分工的一大特色,但另一个趋势同样在日益显现:世界的技术格局也正由一极发展为多极,这是由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使得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占全部高科技发展领域,这就使得当代经济的水平分工将成为一个更主要的特点。目前,最高层次的水平分工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参与更高等级上的水平分工,就必须提高教育科技文化水平,在高科技领域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否则,只能处于垂直分工中的较低等级。
“不平衡”还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有显著不同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们一般仅从单个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来分析这一现象,因而往往容易忽略这一事实: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第三产业垄断甚至“代替”了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部份第三产业。因此,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较高比例不仅是其国内的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还是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之一。
这些不平衡使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经济政治化趋势加深,改变南北关系秩序中不合理因素的进程减缓,甚至在一定时期还会强化现有经济秩序中的不合理。这一不平衡也导致了许多国家认识到,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代,引进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整经济政策,增加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一不平衡也使一些国家在提高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疾力呼吁加强南北对话,推动南北合作,融合南北关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寻找机会加入到由发达国家为主体组成的区域集团中去。如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搭上发达国家区域集团的快车,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这一切的结果,使区域性、国际化的集团经济不断出现,从区域化到全球化的特征更为显著:使经济发展相同水平的国家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科学技术合作与经济金融合作的机会增加;同时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走向分化,把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推到了新阶段。
在新的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与不利因素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的:当前世界形势总的趋于缓和,对话代替了对抗,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事实证明,一些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较快,就是抓住了上述的机遇,利用了国际经济关系中新的矛盾而取得的。也可以说,如果一些国家经济调整适当,就有可能争取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并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合理。不利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不利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重大变化。冷战后,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施加压力以利于将各国纳入到对其更为有利的国际经济关系中,这种战略一时不会改变。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内部的一些矛盾,也削弱了自主发展经济的机会和力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惯性约束将会增加,因此它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更大。
就国际经济关系而言,任何国家都想抓住高科技这根杠杆,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相互关系中占有主动权。然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惯性一时难以扭转,科技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既得利益的发达国家也不会轻易破坏对自己发展有利的秩序。同时,在经济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驱使下,意识形态的冲突随着冷战结束而淡化。“没有白吃的午餐”的背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团利益等等相互交织,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也是科学技术水平不平衡所影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三、高科技与世界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及区域化、集团化
1.从国际化到全球化。
高科技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一般认为,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商品国际化阶段。二战后50多年来,世界贸易始终保持着不衰的增长势头,世界商品贸易额的增长超过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到1995年世界贸易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17%。
从商品国际化到资本国际化是第二个阶段。资本国际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跨国或跨地区融资迅速、汇拨快捷、结算方便等。这一点,先进技术装备金融业并应用于日常业务中,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做得最好。
生产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第三个阶段。跨国公司作为当今经济国际化的“大哥大”,奉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跨越国家或地区制造、购置和销售产品,并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生产车间和销售市场,其活动涉及世界经济的各个地区和领域,推动了各国间的生产、资本、商品、服务、技术和劳动力的交流,跨国公司的活动体现了经济国际化的所有主要形式: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流;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动;科技和生产合作及劳动力的转移。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世界技术贸易的60-70%,国际贸易量的50-60%。
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光电技术、新能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这就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生产和资本更加国际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企业从全世界范围来安排生产与销售,选择最有利的地方进行投资,因而促进了生产体系的国际化,同时提高了金融、通讯和信息等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这样,跨国公司已不单纯是生产国际化表现的主体,它集商品、资本及生产国际化于一身,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发展,跨国公司的投资结构也从项目的有形化朝着无形化发展;投资导向也正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其中包括向金融、保险、信息开发等项目倾斜,尤其是跨国银行有逐步取代制造业为主的跨国公司的趋势。
从总体说,高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国际化,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则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跨国公司已取代民族国家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实际上就意味着民族国家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主体地位的变迁。全球化不同于国际化,经济国际化是商品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国际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无太大的变化,而全球化和一体化则意味着国际性经济协调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就成了世界经济运行中协调、解决相关事务的国际机构,它们成为与民族国家这一经济主体并行的另一股力量。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一些“不明国籍”的经济活动主体也日益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一体化是各国政府、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在生产关系方面对这一发展过程作出的相应调整,并对这一发展过程提供制度性的保证。目前,世界经济尚处于国际化向全球化的转变过程中,一体化尚未完全起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
多种主体并存,已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必须关注的现象。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已对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金融电子化,金融全球化比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走得更快、覆盖面更广,“没有祖国”的财政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它与彼此相互竞争的各民族国家的财政系统共存,构成目前财政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二者的“对立统一”有时会表现为激烈的动荡。
2.区域化和集团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虽因信息技术的革命而踏上不归路,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区域化和集团化既可被理解对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一种反动和缓冲,也可被理解为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性过程。如欧盟国家对亚洲产品实行配额制和反倾销措施,使日本等亚洲国家深受其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对成员国商品的免税待遇实行原产地规则,导致其贸易具有类似国家经济的“内向性”,并对区域外贸易产生排他性。在区域集团经济中,尽管国家的“壁垒”缩小了,但超国家、地区性的“壁垒”形成了。有形贸易开始转移到无形贸易,转移到技术贸易,最后还要立足到科技水平与实力的竞争。
一般而言,区域化就是形成区域经济集团,但集团则不仅仅是区域经济集团。除了以区域为主体形成集团以外,还有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近的民族国家所形成的经济集团,如西方七国或“7+1”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欧盟能形成目前最为稳固和紧密的区域经济集团,除了其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以外,还因为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相近。西欧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早已开始,“科研整体规划”、“尤里卡”和“欧几里得”三大高技术计划的出台与实施,表明西欧已把分散在各国的技术力量、资金和设备有效地组织起来,集中攻关,推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在整合未来欧元经济区的名义下,德国主导完成了航空、航天、电子等重要产业间的战略联盟和跨国兼并。
从世界贸易总额来说,欧盟15国占到了20.9%,且不含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而美国为19.6%。世界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是美元,美国可以长期维持美元汇率偏低的优势,这有利于美国的外贸,而无须刺激国内通货膨胀。欧盟国家尽力想改变这一格局,以求平等发展的机会。实现欧洲统一货币后,将会引起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据专家预测,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将对其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有5000--10000 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会转为欧元,其中以美元转欧元为主。世界上以欧元为单位的金融资产将达到30%--40%,以美元为单位的金融资产将降为40%--50%,剩下的是日元和其它货币。世界上不少专家认为,欧元的启动,将成为“欧洲大厦的基石”,并将改变未来世界经济格局。
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经济圈还正处于建立与发展阶段。建立美洲经济圈是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就是把墨西哥拉进去,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三步是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洲,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1988年初,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执行,实行双边免税自由贸易和劳务自由贸易等。1992年8月,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涉及三国间的商品、劳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争端解决等问题,要求在15年内最终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圈,相比于欧洲经济圈、美加经济圈来说,还仅局限于“协议、宣言”的议程中。我们认为: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不如欧洲各国那么相近,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较大差异,科技尤其是高科技水平相差悬殊,是其在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固性方面向前推进的障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的条件与机会增加。尽管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以经济发展作为共同目标,然而,对某些经济科技实力水平相当的国家来说,共同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最主要的。对某些具有较深厚经济科技实力的大国来说,企图确立自己在本地区的主导权,并以此作为依托对外扩张,这一点也很明显。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切不可盲目乐观。
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经济在共同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推动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经济一体化是各国在世界经济组织中按照科技水平重新分工和整合的过程,没有科技进步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就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 本文系漆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科技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标签:国际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国际分工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格局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科技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