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标准”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动力论文,经济转型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经济与发展朝着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建立、引进、使用和推广普及,无疑将发挥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就是发展的规矩。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标准和规矩(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也迫切需要借鉴和引进、使用国际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共同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造福世界。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联盟(ISEAL)的各种标准体系在中国推广实施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推动标准体系的实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里约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实施20年来,全球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在努力推进。在此过程中,需要用标准体系加以实质性推动和规范发展,各种强制性和自愿性标准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标准涉及各个领域,包括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安全标准和社会标准等。要实现全球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没有标准体系的建设、实施和规范,发展的有效性和发展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是不可想象的。标准是也是分层次的,包括国家标准(其中有很多强制性实施的最低标准),企业或行业的自愿标准,联合国的ISO国际标准体系和ISEAL的自愿性标准体系。
标准可以是强制性的,那是由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管理机构强制推行的最低标准要求,例如在环境或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标准也可以是自愿性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和许多行业为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推广一些自愿性的标准体系,使得企业能够自愿采用相对较高的标准,引领低碳绿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例如ISO的标准体系,ISEAL的标准体系等。标准体系的多元化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途径和选择。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自由贸易协定也在朝着更高标准迈进。TPP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域,其高标准将涉及到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到政府采购、国有企业规制、公平竞争等各个领域,正在为未来的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系统性的新标准,也是新规则,也很可能是未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在这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加强跟踪研究,加快国内改革,顺应国际发展潮流。
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其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标准的要求也相应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更有条件和更有能力接受更高的标准体系。发展中国家很多企业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挑战仍依然巨大。
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急需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家,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但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无论是资源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还是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或中国的增长和发展模式。中国已经卓有成效地实施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推进清洁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并以相关战略和规划引导企业可持续生产,但粗放、低效的增长模式仍然难以扭转,标准体系的缺失和普及推广使用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全球市场体系中,中国正在努力从一个较为纯粹的生产者角色转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但如果中国的消费标准像美国那样高,也将难以持续。在中国努力扩大消费并将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和推广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拥有1023万家各种企业,其中99%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ISO标准体系认定的企业数量微乎其微,只有行业领先企业才有可能通过ISO的标准体系认定,这样的情况不能适应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中国目前在食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标准体系方面,挑战严峻。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事件、白酒中的塑化剂事件,都缺乏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不仅对中国的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挑战,而且对国际标准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的奶粉问题甚至挑战着全球市场秩序,从香港到新西兰,从欧洲到美国。中国有巨大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消费市场,但这些产品的标准制定和标识认定是一项巨大挑战。
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内需,但必须走可持续消费道路。这意味着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再到消费环节,都需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无论是在衣食住行领域,还是在各种生活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各个方面,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预测,未来中国将形成5-6亿人口的中产消费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很高。为满足这一巨大消费需求,从产品到服务,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引领,其未来的发展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可持续标准体系战略的实施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中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但中国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模式,要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必须依赖于各种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去十年,加入WTO标志着中国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未来中国需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从企业层面看,无论在中国的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特别是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归根到底,会归于标准的竞争。例如中国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在无线充电技术和无尾家电领域,目前正在努力成为全球家电行业新标准的制定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所推出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指南”标准体系,不仅在中国实施,而且在柬埔寨的红豆工业园向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普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红豆集团的国际竞争力。而反观中国目前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则与企业缺乏对环境与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识,没有意识到所蕴藏的风险高度相关。目前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所投资的东道国,社会和民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环境、安全、劳工标准等各方面的关注非常强烈。中国国内的PS项目由于民众反对而被迫停止,缅甸密松大坝停建事件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深刻教训。万宝铜矿项目被停,都与环境与社会标准的认识和要求没有达成一致。
但另一方面,自愿性可持续标准(VSS)的实施,也可能构成潜在的严重的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国99%的中小企业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十分艰巨。这样的问题需要自愿性可持续标准体系能够做出适当、合理的制度安排予以解决。
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发展和推广可持续标准体系是其中重要环节。要使中国的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的应用,中国必须有相关的战略考虑和规划设计,中国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都应发挥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