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论文_靳香芬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论文_靳香芬

靳香芬 河北省邢台县晏家屯中学 054001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把“鼓励自主、合作、研究式学习,倡导老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明确提了出来。通过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提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利用好学习小组,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把学生按性别、性格、成绩等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学生以6—8人为宜,并且安排好组长,便于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再由教师把本节要学的知识分成两到三个自主学习主题,板书到黑板上,每个自主学习主题下面再分述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小问题(也可多媒体出示)然后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这些问题。对于主题的学习要一一进行,一个主题学完后再进行下一个主题,自主学习能解决的简单、易掌握的问题,由小组中下等学生展示解决或在组内由组长引领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则由组长组织小组交流解决。期间,组长要做好简明的记录,以免展示时条理不清,耽误时间。这样的疑难问题,哪个小组解决了,就给这个小组加分鼓励。如果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加1分的话,这样的问题就加2或3分,每个学生的得分将计入小组总分,周末进行评比,给优胜组发奖状鼓励,给每组得分最多的学生发奖品表扬。这种计分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人人争优、不甘落后的学习气氛;他们踊跃参与,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看到一个个疑难问题被学生各个击破,老师剩下的只有点拨和收获的喜悦。

二、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一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问:“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以前所学的问题“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为什么会在短短三年内战胜国民党”总结的方法,学生就从战争性质、指挥官、作战方针政策、作战部队、是否团结、人心向背等几个方面很快就总结出了正确答案,并且记住了类似问题思考的角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有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一课时,讲到“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有的学生就问:“为什么向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而不是别的城市?”考虑到本节时间紧、内容多,实际上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会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别的城市,于是,我把这个问题留到课下分小组自己查找资料解决。后来同学们找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美国从便于投掷的角度考虑,考虑到伤亡的程度,战后恢复等几个因素,最后选定的是广岛和长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总结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且到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的过程,无疑就是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养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历史课程资源很丰富,有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图书资料,校外的有寻访文物古迹、社会调查等,下面我主要从用好身边的历史图册来说起:

历史地图册向学生提供了准确清晰的历史地图,便于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提高识图用图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我让学生边自主学习边看地图册25页《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讨论解决“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仅凭书上的文字说明,学生很难理解“九一八事变”和“柳条湖”有什么关系,但是一看地图,就会发现“柳条湖”距“北大营”很近,“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除了便于进攻北大营之外,还有为侵略制造借口”这一事实便不言而喻。从《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上,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日军长驱直入侵占东北的过程和东北军撤退关内的过程”,从而深刻领会到“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原因”;“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民族责任感”这一情感目标便在看地图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四、 整合教材,与其他教学素材相联系

初中历史八年级多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若能把这些知识放到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思考,许多问题便会觉得“可以理解”。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对于“马关条约签订的危害”书上仅有结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如果补充知识“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以开矿、修路、开银行等方式掠夺中国”,就会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还有“甲午中日战争发动的背景”,可结合世界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来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样也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6课中共“八大”背景时,除了书上提到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之外,还可以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当时的美苏争霸”等国际形势结合起来思考,就不难理解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变化,中共八大“良好开端”的地位和之后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起点,“自主、合作、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仍然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历史教学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文作者:靳香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论文_靳香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