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熳 邹明(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亳州236800)摘要:目的:对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讨论。方法:以70例开展增强扫描的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仅1例轻度外渗病例,对照组4例轻度外渗病例和2例中度外渗病例,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8)。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更好的避免造影剂外渗。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护理CT增强扫描是影像学中常用的扫描方式,能够针对细小病变进行观察,能够提升疾病的检查率,对患者后期治疗十分有利。但CT增强扫描会引发静脉血管破裂风险,增加静脉扩张、静脉压升高风险,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且CT增强扫描也会出现造影剂渗漏风险,不利于患者扫描,因此要加强患者护理管理,提升增强扫描安全。综合护理是一种更全面、更精细的护理管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针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调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70例开展增强扫描的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9年9月。患者均符合增强扫描适应症;患者无精神异常者;患者无造影剂过敏表现;患者能够配合调查。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51.6±11.5)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扫描部位:头部11例、胸部13例、颈部8例、腹部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51.4±11.8)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扫描部位:头部10例、胸部12例、颈部9例、腹部4例。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综合管理。检查前:检查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影响生命体征稳定。多数患者对增强造影不了解,且此种操作为有创操作,因此患者会存在恐慌表现,甚至会出现机体应激反应,例如颤抖、出汗等。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相关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增强造影相关知识,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此外,要告知患者造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争取获得患者的配合。叮嘱患者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若发现穿刺部位肿胀或有其他不适要立刻通知举手通知医护人员,不要忍耐同时不要随意弯曲穿刺肢体[2]。检查前同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和评估,对患者造影剂外渗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针对性准备,提升患者警惕性。一般而言,扫描造影剂外渗综合管理有一套科学的护理模式,但是鉴于患者的多样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下述护理措施,临床外渗患者存在下述几种类型:①年龄偏大患者;②肿瘤患者;③血管弹性差患者;④体型偏胖患者;⑤敏感度高,高压注射器流速快压力大患者会出现不适。穿刺静脉选择:穿刺静脉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其合理性,同时也要考虑患者体位、血管条件。通常以肘正中静脉、绕静脉等血管粗直的静脉为主。此外,血管的选择要尽量避开四肢、关节部位、静脉窦以及反复穿刺的血管。但对于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应当重视在腹部、盆腔部位扫描时进行颈静脉穿刺。穿刺管理:可将留置针从静脉上方15-30度直刺进皮肤,回血后转为平刺,在穿刺过程中可将留置针针尖偏转15度,让其能够快速刺入皮肤血管,减轻患者疼痛[3]。针对年龄偏大的患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穿刺针,保证稳妥,避免注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导致穿刺针移位。注射管理:在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注射器连接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回血状况正常,密切监视患者造影剂注射情况,确保无渗漏后方可离开扫描室。针对血管弹性差的患者来说要适当增加观察时间,若发现造影剂外渗要立刻停止注射,重新穿刺。造影剂渗漏管理:造影剂渗漏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必要解释和告知,避免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轻度渗出的患者无明显疼痛者可不必进行特殊处理。针对中度渗出有肿胀、疼痛者可采用50.0 %硫酸镁、地塞米松局部湿敷。重度渗出的患者采用50.0 %硫酸镁、冰块交换湿敷,采用冰块外敷时要在渗出部位放置棉布阻隔,避免皮肤受损,患者湿敷时间为30min,2h交替1次,24h后观察,肿胀消退者可给予50.0 %硫酸镁连续湿敷2-3天。1.3观察指标[4]对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进行统计,造影剂外渗量在10ml以下为轻度外渗;10-20ml为中度外渗;20ml以上为重度外渗。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指标,满意度=满意比例。1.4数据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值为计量资料检验值,卡方值为计数资料经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造影剂外渗观察组仅1例轻度外渗病例,对照组4例轻度外渗病例和2例中度外渗病例,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3讨论增强扫描造影剂具有高渗透、浓度高、推注快的特点,若血管选择不适、操作不当均会导致造影剂外渗,进而会影响患者检查、诊断。因此,为了避免造影剂外渗要给予相应的预防管理。综合护理管理相比常规护理管理更为全面,其在穿刺前能够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让患者能够稳定情绪,更好的接受检查[5]。在注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引发造影剂外渗。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密切监视患者情况,护理人员在确保患者无外渗情况后才会离开检查室,最大限度避免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更低,证明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王君芳,杨军.影像学检查中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33-34.[2]许歌,娄小平,王超琴,等.探讨PDCA管理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11):193-194.[3]潘海琴.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CT增强中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252-253.[4]胡勇.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3):160-161.[5]樊文秀.关于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8-19.作者简介:李熳,女,本科,1988年11月生,护师。
论文作者:李熳 邹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外渗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影像论文; 病例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论文;
影像学检查中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论文_李熳 邹明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