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基长镇中心医院 558202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优化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室接收的400份血液标本,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按照规范流程开展检验操作,观察临床检验结果,判定不合格标本,并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400份血液标本中,临床检验不合格21份,不合格率为5.25%;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7份(33.3%)、用药因素5份(23.8%)、标本采集因素4份(19.0%)、送检因素3份(14.3%)、其他因素2份(9.5%)。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较多,提示检验科室和人员制定优化措施、规避风险因素,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优化措施
血液标本检验,是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在病情监测、药物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在实际工作中,受患者、采集、送检、检验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继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规避风险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我院4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检验科室接收的血样检验病例400例,时间段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其中包括男性227例(56.75%),女性173例(43.25%);年龄位于18-79岁,平均(46.5±7.4)岁;原发疾病:普外科38例、呼吸内科108例、消化内科94例、心血管内科126例、骨科34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血液检验学》[2],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80岁之间;(2)神志清晰,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研究方法
1.3.1 标本采集 采血前要求患者禁食12小时,尽量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内部装有抗凝物质,选择肘部静脉,采血量控制在5ml;采血完成后适当混匀,填写检验单并及时送检。
1.3.2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检验期间,各种容器和设备均要处于清洁状态,避免其他物质污染。严格按照说明书和规范流程操作,准确记录各项数据,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判读结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检验结果,判定不合格标本,并分析不合格原因,判定标准如下[3]:抗凝物质出现问题、不能正常检测出疾病,或者样本污染等,视为不合格标本;因检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检验结果不准确,视为合格标本。
2结果
2.1 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400份血液标本中,临床检验不合格21份,不合格率为5.2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样本量偏少5份(23.8%)、发生凝血4份(19.0%)、发生溶血4份(19.0%)、输液同侧采集3份(14.3%)、送检不及时2份(9.5%)、标签不当2份(9.5%)、标本污染1份(4.8%)。
2.2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 21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患者自身因素7份(33.3%)、用药因素5份(23.8%)、标本采集因素4份(19.0%)、送检因素3份(14.3%)、其他因素2份(9.5%)。
3讨论
3.1 不合格原因
文中以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21份,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患者自身因素,本次研究中占比33.3%。如果患者在采血前12小时内饮食,会影响全身代谢和体液分布,导致生化指标改变;剧烈运动后血气指标和水电解质波动,也会影响血液标本。②用药因素,本次研究中占比23.8%。研究发现,患者采血前服用长春新碱,可能引起贫血现象;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会缩短凝血时间;使用维生素A或青霉素,会导致血沉加速。③标本采集因素,本次研究中占比19.0%。一是采血量不足,会改变血液抗凝比例;促凝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液凝固或不凝;二是采血前使用酒精消毒,但酒精未干就穿刺;针头过细或连接不紧,采血中会出现气泡;三是血液进入试管后没有及时混匀,导致部分血液凝集[4]。④送检因素,本次研究中占比14.3%。送检时间一般是采集完成后24小时内,超出时间则会改变血液成分;标本存放时的温度设置不当,也会改变血液中的酶类成分,影响检验结果。⑤其他因素,本次研究中占比9.5%。例如输液同侧采血、标签不当、标本污染等,主要是护理人员审核不到位、缺乏责任心引起的,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循无菌原则,或者采血前没有核对患者信息等。
3.2 优化措施
第一,完善标本检验制度。标本的采集、检验要分工明确,加强检验科室和护理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严格信息查对,确保患者资料无误才能备管采血;设置缺陷登记本,对于检验不合格情况及时记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推诿责任。第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理科室应该采用弹性排班制度,既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又能完成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其中,高年资护士应该和低年资护士相互搭配,有利于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创建人性化的科室氛围[5]。第三,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增强责任意识,认识到标本检验的重要意义,明确各项注意事项;其次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培训,明确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流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最后要提高安全意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采血时和患者主动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保持体征和情绪稳定。
综上,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较多,提示检验科室和人员制定优化措施、规避风险因素,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迎端,陈敏,邓茜等.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7-100.
[2] 陈方平,覃西.血液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5(14):130.
[3] 徐青,曹志刚.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4] 郭建坤.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473-473.
[5] 崔丽娜,赵云鹏.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3):523-526.
论文作者:罗礼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血液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原因论文; 科室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