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论文_梁郑

(彭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彭州 611930)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患者展开分析,以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否为依据,将发生脑血管意外的31例分为A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82例分为B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斑块与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占比较B组高,稳定性斑块占比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呈正相关性(r=0.796,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发生呈正相关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对脑血管意外进行预测。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脑血管意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98-02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全身性血管疾病,其最容易对颈动脉造成累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早期最常见体征就是颈动脉斑块,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后引起的低灌注与脑血管意外密切相关,且许多脑血管意外均由易损斑块引起[1]。为进一步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患者展开分析,以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否为依据,将发生脑血管意外的31例分为A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82例分为B组。A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7.43±8.12)岁。B组: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05±9.2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②超声检查资料完整;③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心率稳定;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冠脉内植入支架;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严重疾病;③窦性心律不齐且药物未能控制;④重度心衰。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去枕平卧,保持平静呼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LOGIQs6)对患者进行扫查,探头为线阵探头,设置3~9MHz的频率,扫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颅外段,然后于斑块区域检测血流信号,观察血流信号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占比情况,并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局限性隆起增厚≥1.5mm,或比正常厚度值高0.5mm及以上,或超过正常厚度值的50%。劲动脉斑块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溃疡斑。扁平斑和宽底硬斑为稳定斑块,其他均为易损斑块。不光滑内膜回声,偏心性或局部隆起增厚1.3~2.0mm,为扁平斑;颈动脉壁呈不均匀或局限性均匀低回声、弱回声斑块,隆起厚度>1.5mm,表面存在连续性轮廓回声,为软斑;斑块局部回声增强,后方声衰减或声影明显,颈动脉与斑块附着处基底窄为窄底硬斑,反之为宽底硬斑;斑块表面粗糙,溃疡边缘呈较低回声,斑块表面缺损长度、深度≥2mm,斑块位置呈火山口样缺损,为溃疡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经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斑块分布情况比较

A组经彩超检查检出47个斑块,包括扁平斑6个,软斑12个,窄底硬斑7个,宽底硬斑8个,溃疡斑14个;B组经彩超检查检出98个斑块,包括扁平斑26个,软斑14个,窄底硬斑11个,宽底硬板29个,溃疡斑18个。A组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占比较B组高,稳定性斑块占比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呈正相关性(r=0.796,P<0.05)。

3.讨论

颈动脉斑块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关于两者存在密切联系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且临床认为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主要由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决定。彩超是目前十分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具有直观、无创、重复性强等特点,可有效观察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体情况,掌握其大小、位置等信息,对易损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有显著效用[2]。

颈动脉斑块病理类型较多,包括扁平斑、软斑、硬斑等,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不同类型斑块有不同表现,且斑块的病理特征与其是否易损密切相关[3]。本研究经彩超检查发现A组易损斑块占比明显比B组高,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呈正相关性,说明彩超能够通过对斑块类型进行判断,从而有效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扁平斑和宽底硬斑均为稳定斑块,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脂质成分少、纤维帽较厚、纤维成分多等,斑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破裂,脑血管意外也少发[4]。软斑、窄底硬斑、溃疡斑则属于易损斑块,该类斑块主要表现为新生血管和大脂质核,纤维帽具有不完整或较薄的特点,且斑块内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或出血,导致斑块出现裂隙,使之出现破裂、脱落可能性增加,最终促使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增加[5]。

综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发生呈正相关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对脑血管意外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王文峰,牟荣骥,常叶,等.超声对绝经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及其预测脑血管意外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8,29(8):1118-1121.

[2]吴启兵,舒红,罗善和,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评估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2):139-141.

[3]李丽群,吴细香,汪荣,等.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79-81.

[4]曹衡玉.超声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1):64-66,70.

[5]李雯,马方,蒋益民,等.颈动脉斑块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12):1086-1090.

论文作者:梁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5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论文_梁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