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仲红俐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平台,它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当前,常州市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缺乏对项目建设的科学认识、建设专业性不足、建设倾向同质化等问题,需要增强项目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基于实践凸显社区教育的积极效应、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与经费保障、注重过程性管理与绩效考核,探析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措施,从而推动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社区教育;社会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常州市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同时还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
开展社区教育离不开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建设,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平台。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内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社会的关注。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受语言环境、学习动机、词汇量、思辨能力、交际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习者的囗语学习动机,采用多种训练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学习者也应珍惜口语训练的机会,掌握技巧,学会运用有效交际策略,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项目管理”的概念从工程学领域引入社区教育领域,各地纷纷开展了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以基地建设、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探索社区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创新的新路径。然而,目前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实践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较少,这些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与人们对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努力揭示目前社区教育项目建设与社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所表现出的矛盾或不适应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策略,探求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基本内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MI) 的定义: 为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者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世界银行(World Bank) 的定义: 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某项开发目标( 或者一组目标) 而规划的投资、政策及机构方面等活动的综合体。国际标准化( ISO)的定义: 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通过实施活动而得到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并完成预期目标的独特过程。概言之,项目即为在一定时间内为实现预定目标结果的一系列投入及其活动[1]。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4,判定系数R2为0.9672,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9668,F=2120.31,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6.47%。
社区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有学者认为,社区教育项目是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据对社区教育内涵的价值判断,对某一项特定的任务,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所取得的教育成果[2]。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在社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市民终身学习体验活动中心、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及市民学习体验的平台。
近几年,随着自媒体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极大的冲击,数字报纸市场整体规模也因此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12年我国数字报纸收入总值和收入占比达到顶峰后,近几年一直呈小幅度下滑趋势,但下滑趋势减缓。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报纸市场规模从9.0亿元下降到了8.6亿元(见图2),下降趋势逐年减缓。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职责主要包括:提供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支持服务;为市民参观、学习和体验提供现场实景和操作指导;定期向市民免费开放,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和举办展览,宣传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展示终身学习成果;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实施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等。
三、江苏省常州市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现状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常州开放大学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依托常州市著名的、优质的、公共性的馆所等实体而建立的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的场所。它不仅是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实体,更是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网络的平台与方式。
在社区教育实践工作中,不仅需要大力拓展社区教育的外延,增强社区教育的社会效应,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努力实现社区教育的公共性;更要在内涵上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的平台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是深化社区教育内涵、促进社区教育项目研究及成果推广、创新社区教育工作平台与体制机制的重要形式,也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品牌培育的重要抓手。但反观众多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基于常州的经验,问题概括如下。
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有一个目标。项目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而展开,把实现目标贯穿于项目的始终。目标是项目是否得以成立的核心和根本。项目要受到人、财、物、时间、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约束,以及客观环境的制约,因此,项目的目标应该是有限而确定的。项目管理不存在空洞的、含糊的、无限的目标。
四、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1年,常州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常政办发〔2011〕35号),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等十几个行政单位(机构)组成的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开展活动、推广宣传等,为常州市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推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目前,常州开放大学已经建立起两批共七个“常州市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第一批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于2016年,分别是常州宫梳名篦博物馆、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馆、常州孙燕云乱针绣工作室和常州“剔云轩”留青竹刻工作室;第二批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于2017年,分别是常州市医学会、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常州钟楼区幸福天年老年公寓。两批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均与常州开放大学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举行了授牌仪式,明确了合作内容及项目基地的主要职责,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引起了常州市民的关注与喜爱,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常州市深入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搭建了社区教育平台,为构建和完善常州市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2018年,经过前期的建设经验积累,常州宫梳名篦博物馆、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馆、常州孙燕云乱针绣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社会教育学习体验基地。
(一)缺乏对项目建设的科学认识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平台。项目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确定性、有限性等基本特征。由于缺乏对项目的本质、内涵的科学认识,出现了基地建设质量较低、服务功能较弱等现象。
1.项目建设缺乏独立性与连续性
常州市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依托著名馆所建立的,在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容易与其他类型、性质的项目建设混淆、交叉,甚至附属于其他的项目建设,这就导致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缺乏独立性与连续性,影响社区教育项目培育的空间。社区教育的宗旨是服务社区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项目建设,这是项目独立性特征的一个特殊表现形态。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需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要求高校能够转变传统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充分意识到学生主体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时高校应当拓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该进行不断地改革,更好地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 项目建设过程不完整
一般而言,项目建设由创意提出、可行性分析、正式立项、内容设计、活动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管理等环节组成,是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过程。从社区教育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其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环节不尽如人意;课程、教材、师资、基本设施等资源建设的水平整体较低;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推广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从而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评估管理环节缺失,主要体现在常州开放大学对项目基地的指导服务力度不够,尚未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标准与相关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到社区教育项目的顺利运行。
3. 项目建设目标不确定
常州开放大学与各馆所的合作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潜力,丰富社区教育资源内涵,创新社区教育实施形式,双方共同建立“常州市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合作原则是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公益惠民;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基地授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活动开展、工作室建设、成果展示与宣传、经费支持等。
1.进行资源整合
虽然,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确定了具体的职责与内容,对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目标不够明确,凸显出建设结果与社区居民的学习成效不适应、不匹配的矛盾,尤其对社区居民学习成效与满意度的评价不够准确,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标准与有效的过程性管理,从而导致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实际建设工作缺乏具体的考评依据,不能较好地衡量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真正效果。
(二)项目建设的专业性不足
自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常州开放大学依托各基地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显现出专业性不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建设的专业性不足,二是课程建设的专业性不足,三是指导管理的专业性不足,从而使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偏差,没有很好地发挥基地服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潜能与作用。
土壤微生物活性采用CO2释放量法。取5 g 鲜土盛于280 mL试剂瓶中,在22 ℃条件下培养24 h,测定CO2呼吸量。
(1)显著降低水稻各部位稻米中镉和砷的含量且提升稻米产量。(2)有利于酸性镉污染土壤改良和镉/砷在水稻根表的吸附固定,可抑制镉和砷向水稻内部迁移。
(三)项目建设的倾向同质化
目前,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属于一项在探索中的创新性工作,工作模式与绩效管理尚不成熟。许多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建设的快速化,导致项目建设的表面化、同质化,没能真正体现社区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没能遵循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具体体现在社区居民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的“粘度”较低。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内涵不足,提供给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没有与社区居民的真正学习需求紧密结合。假如这些社区教育项目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学分银行兑换相结合、挂钩,或者与市场经济相衔接,并能有效介入市场发展的模式,那么就能吸引大量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并激发出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活力与生命力。
五、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
由于中国社区建设是政府应对单位制解体和流动性增强,试图通过改变基层的社会结构,巩固政府在基层的控制力,至于它能否孕育出公民社会,效果并不明显[3]。因此,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尚不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社区教育应是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等自发性群众学习组织,由基层行政组织协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区域性教育活动。不过,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无论哪个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都基本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下的执行逻辑,没有真正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内驱力,阻碍了社区教育真正走进民众。
(二)社区教育项目的自组织功能较弱
运用RCA分析处理后,杜绝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患者住院安全。2016年1月-6月,科内无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缺乏健全的经费投入机制与管理保障体制
2.增强建设的专业性
社区教育的产品属性,要依据实际发生的教育活动确定。从教育内容看,社区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教育形式看,社区教育则体现为纯公共产品(如社区广播、宣传车)、准公共产品(如班级授课、俱乐部、开放式网络平台)和私人产品(学徒制教育、教师补课等)三种类型的混合公共产品[4]。从管理保障的角度来说,我国社区教育尚处于教育“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政府及其相关行政、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有限,组织管理不到位;就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而言,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保障体制,如经费保障、资源保障、考核标准、指导服务等。
六、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项目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打造出优质的、有影响力的社区教育品牌。有学者认为,社区教育品牌应突出育人示范和资源整合两大基本功能[5]。资源整合与促进人的发展不仅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目标,也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科学性还体现在项目建设的专业性上。
社区教育由20世纪末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演进的过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得到政府及社会较少的关注。社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应该由政府承担购买服务的责任,扶持、培育社区教育的发展。而项目建设是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社区教育项目的自组织功能较弱,其内在的稳定、有序的状态形成缓慢、内部结构发育不良,从而使一些社区教育项目的建设不能充分彰显社区教育中的“社区”特性、“教育”特性,与社区建设联系不紧密,没有较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成为听懂地层语言的人,李淑荣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与努力。1987年,李淑荣从华北石油学校毕业来到胜利测井公司。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野外验收。白天,她穿着肥大的工衣和笨拙的胖头鞋,穿梭于广袤的胜利油区。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她详细分析每口井的测井曲线,并通过学习和摸索,初步形成了对胜利油区地下油藏的宏观认识。工作仅三个月,李淑荣就独立顶岗。两年后开始从事资料解释工作。同龄人都很羡慕,但她却并不满足。她的目标,是做一个能听懂地层语言的人。
资源整合是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本质内容,也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基础。在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整合资源,通过社会教育化,服务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社会教育化,意味着社会要为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不仅教育部门,社会的所有部门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教育职能,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使多种多类的教育形成一个整合的体系[6]。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应主要基于人员的素质、师资的水平、课程的质量、服务的效果、居民的反馈这几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目前,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常州开放大学,这部分费用属于政府划拨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育、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图文制作、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具体活动。但是,这种经费投入的渠道单一,缺乏健全的经费投入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是服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因此,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专业性建设首先要注重学习服务的专业性。具体来说,首先,常州开放大学应根据各基地的专业特点与服务特长,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挖掘并培养社区教育师资,具有针对性地开发对口的、适宜的课程与培训项目,并指导相关基础设施的调整与完善。其次,要增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尤其体现在指导服务的专业性与考核评价的专业性。要加强对基地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队伍的服务专业性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并强化相关的绩效管理中的考核评价部分,考核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基地自身、行政管理部门及社区居民。
(二)基于实践凸显社区教育的积极效应
实践性原则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社区教育是与其他教育类型不同的教育形式,本土化、群众化、草根化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特征。因此,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应突出其社区教育的典型特征与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扎根于群众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紧密联系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首先,要进行学习需求调研,分析社区教育与居民需求的结合点,探寻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服务上的创新路径。其次,要通过开展一些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社会广泛关注的学习活动,努力引导社区居民产生一些积极向上的学习需求,同时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丰富终身学习的形式与途径,借助各类自媒体及“互联网+”的工具或模式,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终身学习,满足现代居民的高科技学习需求。
2.要扎根于社区
在项目开发与推广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基地及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目基地的资源优势与专业特长,不断挖掘社区的优秀历史文化,使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真正走进社区,从而凸显出社区教育的本土化与草根化特征,实现“社区”与“教育”的真正结合,才能滋养出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内在生长的驱动力,并最终通过工作室建设、项目推广及辐射等方式,培育出社区教育品牌。对于社区教育项目而言,教育性与人本性是社区教育项目的根本价值取向。通过社区教育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幸福指数,这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
5) 远程维护:当需要对变电站防误数据进行维护时,无需在变电站进行维护,调控中心工作站可实现对五防系统内任一变电站防误数据远程维护工作,避免维护滞后性,降低数据更新备份工作量。
(三)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与经费保障
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统筹管理与经费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同以往,供不应求现象愈发严重,供需矛盾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一些社区教育机构尝试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试图探索市场有效介入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的方式,许多学习者也逐渐不满足有限的、公益性的社区教育服务,并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购买质量更高、内涵更丰富的社区教育产品。因此,社区教育项目基地要结合社会的变化与需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建设工作。
通过 Design-Expert 8.0.6 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优化,当鲜花椒添加量为 161.969 g,十三香添加量为 3.186 g,菜籽油添加量为695.906 g时,“贡椒鱼”火锅的感官评分最高。按以上条件重复3次验证试验,得到的平均值与预测值十分接近,相对偏差小于 4%,说明该响应面方程有较好的准确性。
首先,要继续加大政府对项目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政府的投资,将社区教育工作及项目基地建设正式纳入政府工作预算,并制定具体的、有效的考核评估标准,对建设的内容、形式、绩效进行详细的要求与管理,不断挖掘现有社区教育服务的潜力。
其次,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社区教育服务转移给市场,探索市场有效介入社区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与激励作用。
再次,要组建、培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社区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组织被认为是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项目基地的建设需要培育社区教育性质的社会组织,或借助已有的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与社会组织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提升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品质,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进而完善社区教育的机制,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共同推进社区教育的桥梁,如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推进终身学习项目、开展社区教育主题展览活动等,这是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力量。
(四)注重过程性管理与绩效考核
社区教育项目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要注重过程性管理与绩效考核,以预期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促进成果的显现与品牌的培育。而整体性的实现是促进项目独立性实现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同时,还应该明确,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还需要持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工作,努力发现社区教育工作的创新点与突破口,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与建设成效的推广辐射,争取为其他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形成较强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程仙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1.
[2] 陈乃林.关于社区教育项目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9(9):17.
[3] 郑琦.论公民共同体:共同体生成与政府培育作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
[4] 柯玲,黄旭.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与供给选择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8):3-5.
[5] 余嘉强,谢炜聪.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维度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8):68.
[6] 厉以贤.教育·社会·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78.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Base: Taking Chang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NG Hongli
(Changzhou Open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Abstract :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base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community educ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serving citizens’ lifelong learning with project construction as its grasp.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base in Changzhou city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lack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homoge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base, highligh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based on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funding guarantee of the government, pay attention to process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base,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Keywords : communit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project; base construction; Changzhou city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021( 2019) 04- 0029- 05
收稿日期: 2019-07-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社区教育项目基地建设研究——基于常州市的经验”(项目编号:JSS-C-2019008);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立项课题“‘1+7+61’终身教育站群系统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以常州为例”(项目编号:20180030);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系统“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7XTZZ05)
作者简介: 仲红俐(1985-),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
[责任编辑 李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