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GDP 5年翻番

拉萨GDP 5年翻番

一、拉萨市5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论文文献综述)

鄢杰[1](2021)在《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西藏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固定资本投资、农牧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交通区位、海拔高度以及农村劳动力投入等因素对西藏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袁帅[2](2021)在《西藏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研究》文中提出西藏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令世人瞩目,其发展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以我国社会经要矛盾的新变化为出发点,重点强调了西藏在今后发展中一定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之上,制定针对性发展政策,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要素和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段时期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发展逐步向好,成果斐然。旅游业作为西藏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经济发展整体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文立足西藏实际情况,在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区位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等角度对西藏旅游经济基本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西藏7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展开量化分析,比较发展差距,找出发展短板。结论显示,西藏各区域间旅游总收入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逐渐缩小,但地区间巨大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仍不容忽视。适当的区域发展差异是有益的,会促进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但发展差异过大则会损害地区整体的发展利益。本文以相关空间差异及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引,基于近几年来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对西藏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引入基尼系数对该差异进行了合理性评价。随后,本文在分析西藏各地区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基础上,针对西藏旅游经济区域空间差异巨大、不合理的现实问题,文章选取多个经济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就各项指标与这种空间差异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文章前半部分的研究结果,本文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角度入手,对西藏旅游经济区域空间差异的形成机理展开论述,分析出西藏7个地(市)在以上几方面的优劣所在。最后,本研究依据国内外相关成熟理论,结合西藏旅游业发展实际,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西藏旅游经济空间上的整体发展确定了几点原则,提出了对策建议。

高宏[3](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4](2019)在《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历史是一面镜子。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现在、开辟未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纪略》突出体现党的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民族团结奋斗三大历史主要脉络,重?

王恒[5](2019)在《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当下,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建设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健全,为各地区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自治区与内陆其他地区相比,虽然存在着自然条件恶劣和社会条件有待提高等多方面的不足,但在近几年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自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座谈会以来,西藏地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着,普法宣传教育步入新的台阶,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国家内陆地区法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理论和实践成果为西藏当下加强法治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央政策优惠和其他兄弟省市帮扶下,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仍存在着较大的机遇和优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西藏法治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时间与空间的研究角度出发,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西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下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路径思考。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现阶段关于“西藏法治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从西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系统的梳理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为后文分析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环境条件和路径思考提供数据资料基础。第三部分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环境分析:主要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当下西藏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期统筹西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外部资源,为后文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奠定基础。第四部分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在上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针对西藏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劣势与挑战,结合优势与机遇,从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当坚持的原则与逐步建立法治文化建设体系两个方面,对新时代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析。

潘俊澎[6](2019)在《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作为消费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在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为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反映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对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工具,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延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旨在掌握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的现状,探究影响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性建议,从而促进延吉市居民消费的优化升级。通过研究发现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的侧重点以食品和交通通信为重,消费的合理化程度逐渐增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热情不足、消费需求不高,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家庭设备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属于奢侈品类型等四项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为收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为收入对于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及医疗保健的消费影响,既体现在居民的消费水平中,也体现在居民的消费倾向中。收入对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居住上的影响仅仅体现在消费水平上,消费倾向没有显着区别。延吉市消费还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食品及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过高;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热情不大、消费需求不高;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家庭设备在城镇居民消费仍属于奢侈品类消费;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与发达地区的消费差距逐渐增大等问题。提升人们消费水平、改善目前消费环境、转变人民消费观念,从而满足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优化,实现居民消费带动延吉市经济发展的目标。延吉市应该从完善保障制度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引导居民转变现有消费观念、增强社会保障、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的科学化、合理化、持续化升级。

侯尤峰[7](2018)在《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也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西藏现代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一部分,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分工。西藏现代化是由国家推进实施的外源性现代化,其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对口援藏是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平台,在西藏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口援藏是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的引擎,促进了西藏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发展,巩固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干部人才援藏,加强了西藏治理能力建设。对口援藏推进了西藏经济现代化发展,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解决了西藏发展的瓶颈,促进了西藏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口援藏也促进了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改善了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在西藏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对口援藏在发展西藏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通过发展保障、民族交往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国家认同发展。在将来的发展中,对口援藏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作用,成为推进共同文化价值建设的平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平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的平台。对口援藏作为中央统一组织实施的支持西藏发展的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价值内涵。本文通过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比较分析,揭示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政策继承和扬弃,在矛盾冲突、倒逼发展中自我完善,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对口援藏政策特点。如同许多事物发展一样,对口援藏也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政策分析指出对口援藏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政策运行机制和政策功能发展完善的建议。对口援藏作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探索和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政策使用范围,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对口援藏政策属于宏观民族政策范畴,对其进行评价和认识,应采取系统性分析方法,不能简单地根据投入产出的经济计算来评价,也不能因某一具体援藏项目的得失而质疑整个援藏政策。

王艳冰[8](2018)在《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致力于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力争如期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指导了并且将继续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不仅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世界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几个与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相关的几个概念:什么是小康社会、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研究了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方面从国外背景和国内背景两方面来写。第二部分,阐述了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战略的设想到毛泽东的“四个现代化”战略思想,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包括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胡锦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小康思想。第三部分,阐述了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战略地位、实现途径、战略重点、重要保障四个方面来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实现途径包括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重点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保障方面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五大发展理念”是理念保障,“六个原则”是原则保障。第四部分,阐述了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重大意义,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进行论述。理论意义包括完善了小康社会建设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体系;实践意义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验借鉴。

郅海杰[9](2016)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自治区,西藏不仅具备着生态安全和高原特色资源储备的功能,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少数文化保护基地之一,是世界级的旅游中心。无论是从西藏自治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出发,还是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出发,合理规划并培育具有西藏自治区特色的战略支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科学合理地开发西藏丰富的绿色资源都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方向。特别是在能源开放方面,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根据西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由于西藏自治区位于高原地理区域,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方面非常丰富,且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方面比较匮乏,因此在发展能源产业建设时,还要考虑区域外优质能源输入西藏和藏电资源往外输出的策略,在西藏形成以水电为主,新能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为辅,既清洁可靠又经济可持续开发的多元化能源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凸显,绿色能源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构建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的口号也一直是政府主要推广的新政策。随着能源优化选择与环境安全观念的不断深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改进与推广,这些都对西藏地区较为传统的经济与能源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充分利用好西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如何规划合理的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来逐步替代传统掠夺式的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命题。本文在此背景下,从宏观视角,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构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作用模型,并深入研究了能源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对西藏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藏地区能源产业建设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制度保障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概况了西藏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首先描述了西藏能源资源禀赋及区域分布情况。其次从能源消费与供给情况、能源设施供应和运行保障能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惠民成效以及节能和优化环境成效方面统计了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成果。最后发现西藏能源产业的主要问题:供需矛盾突出;能源产业基本以水电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产业缺乏规划及科学系统的分析,产业价值链不完整。第二,构建了基于ARIMA模型的西藏能源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和能源消费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在能源消费理论和能源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对西藏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西藏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此外,还测算了西藏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未来能源消费总量。第三,构建了能源结构优化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解答,发现能源消费结构将随着能源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优化。到2020年,煤炭和石油资源的消费数量将在西藏能源消费总量中大幅度减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西藏地区能源消费的主力军。第四,以西藏区域内和区域外现有的能源供给潜力为突破口,分析西藏地区能源利用的前景,并选择典型案例,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明确西藏地区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出西藏地区可能的能源开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即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西藏地区形成能源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藏中地区大力发展水电,结合发展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藏东南地区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及太阳能资源,构建国家西南水电基地重点开发区和昌都太阳能产业基地,实现水光互补型外送;藏西北地区实行光水互补、风光互补及光水蓄能等多种方式的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能利用。第五,对西藏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在对西藏地区能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并对西藏地区能源产业建设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能源发展战略。首先对西藏自治区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要求;然后从能源产业定位、能源产业结构、能源产业布局及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提出发展战略;最后,从制度、技术、设施和资金四个角度提出西藏能源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为西藏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罗绒战堆[10](2014)在《小康战略目标下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农牧民收入相对较低,是新时期西藏发展进程中最受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民生问题,更是西藏实现既定小康目标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本文依据统计数据并结合第一手资料和长期的调查积累,围绕现阶段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构成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等问题,就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追赶的速度、追赶方向和追赶方式开展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伴随着西藏农牧民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只要有国家各种投入,尤其是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保障,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前景乐观。与此同时,文中也提出了两个担忧:一是如何统筹西藏不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共同提升,二是如何保持西藏社会的持续稳定。

二、拉萨市5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萨市5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论文提纲范文)

(2)西藏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研究现状
        1.2.2 综述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区域与空间
        2.1.2 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差异
        2.1.3 旅游经济与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2.2 基础理论
        2.2.1 非均衡增长理论
        2.2.2 旅游竞争力理论
        2.2.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第三章 西藏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现状
    3.1 西藏自治区区域概况
        3.1.1 西藏区位条件
        3.1.2 西藏旅游资源禀赋概况
        3.1.3 西藏交通概况
    3.2 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3.2.1 西藏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情况
        3.2.2 西藏各地(市)旅游业总收入基本情况
        3.2.3 西藏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对比
第四章 西藏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研究
    4.1 数据来源
    4.2 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研究
        4.2.1 规模位序变化
        4.2.2 空间绝对差异
        4.2.3 空间相对差异
    4.3 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特征及评价
        4.3.1 空间自相关分析
        4.3.2 空间差异评价
第五章 西藏旅游经济区域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空间差异影响因素说明
        5.1.1 变量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5.1.2 影响因素说明
    5.2 空间差异成因的实证研究
        5.2.1 区域间空间联系研究
        5.2.2 局部社会经济因素OLS分析
    5.3 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5.3.1 旅游资源禀赋差异
        5.3.2 区位交通条件差异
        5.3.3 区域经济背景差异
        5.3.4 旅游基础设施差异
    5.4 空间差异对西藏旅游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西藏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原则
        6.1.1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6.1.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6.1.3 因地制宜,优劣互补
        6.1.4 生态文明,包容发展
    6.2 西藏旅游经济整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优化空间结构,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6.2.2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力度
        6.2.3 合理利用差异,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6.2.4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融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4)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5)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
        1.2.3 对“法治文化建设”与“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研究的比较分析
        1.2.4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研究有待提升的空间
第二章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近年来西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2.1.1 不断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2.1.2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2.1.3 推进法治与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
    2.2 目前西藏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2.3 目前西藏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区域间合作和互动不足
        2.3.2 社会群众主动参与度不高
        2.3.3 尚未实现法治文化建设体系化
        2.3.4 法治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三章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环境分析
    3.1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优势
        3.1.1 战略地位和国家扶持的优势
        3.1.2 借鉴国内法治文化建设经验与成果的优势
    3.2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劣势
        3.2.1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3.2.2 基础建设不足
    3.3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3.3.1 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加剧
        3.3.2 国家体制改革的机遇
        3.3.3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
    3.4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威胁
第四章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4.1 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当坚持四大原则
        4.1.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4.1.2 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原则
        4.1.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4.1.4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2 逐步构建西藏法治文化建设体系
        4.2.1 完善法律制度
        4.2.2 深化法治体制、机制改革
        4.2.3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4.2.4 加强区域间法治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消费水平
        2.1.2 消费结构
    2.2 消费函数
        2.2.1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
        2.2.2 杜森贝里相对收入理论
        2.2.3 弗里德曼消费理论
        2.2.4 莫迪利安尼消费理论
        2.2.5 关于消费函数的研究方法
    2.3 影响消费的因素
第三章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3.1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3.1.1 延吉市消费水平总体情况
        3.1.2 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1.3 平均消费倾向
    3.2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3.2.1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3.2.2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横向比较
    3.3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变化特点
        3.3.1 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3.3.2 知识类产品将成为居民消费的趋势
        3.3.3 交通通讯支出将继续成为热点
第四章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简介及数据说明
        4.1.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简介
        4.1.2 数据的选取及参数估计
    4.2 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估计
        4.2.2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4.2.3 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4.2.4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4.2.5 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4.3 实证分析结论
第五章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存在问题
    5.2 改善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问题建议
        5.2.1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5.2.2 建立保障制度改善消费环境
        5.2.3 提升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
        5.2.4 引导居民转变现有消费观念
        5.2.5 增强社会保障
        5.2.6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理论基础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援藏与对口援藏
    第一节 援藏的现实因素及其内涵发展
        一、援藏的现实因素
        二、援藏政策内涵的历史变迁
        三、对口援藏政策的价值内涵
    第二节 援藏发展与对口援藏的形成
        一、优先发展西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二、以人财物多种方式扶助西藏农牧业发展
        三、全力支持西藏兴建现代工业
        四、支持西藏建设现代教育
        五、大力发展西藏卫生事业
        六、探索实行对口援藏
    第三节 对口援藏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一、西藏现代化的外源性需要中央对其改革发展进行统筹主导
        二、西藏现代化的整体性需要对其发展进行综合性援助
        三、西藏现代化的艰巨性需要多方面力量参与发展援助
第二章 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起步
        一、政策背景:扭转西藏人民的贫困局面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二节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发展
        一、政策背景:加快发展着力改善西藏群众生活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节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形成
        一、政策背景:西藏转折发展与长治久安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四节 第四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完善
        一、政策背景:缩小西藏与内地发展差距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五节 第五次西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提高
        一、政策背景: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六节 第六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转型
        一、政策背景: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 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
        一、西藏政教关系的发展
        二、西藏政教关系的特点
        三、西藏政教合一制的瓦解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
        一、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基础的巩固与发展
        四、干部人才援藏提升西藏治理能力
第四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经济的非典型性二元结构
        一、“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发展转型
        一、夯实了西藏发展基础
        二、促进西藏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
        三、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开放发展
    第三节 援藏项目的实施与西藏“造血功能”
        一、援藏项目建设的特点
        二、援藏项目建设对西藏“造血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
        一、西藏社会“二元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西藏“二元结构”社会的改变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教育结构调整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
        三、探索在内地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
        四、支持西藏中小学实行助学金制度和“三包”政策
        五、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三、提升医疗卫生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六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发展
    第一节 民族认同
        一、民族的核心特征和非核心特征
        二、民族认同的主要特点
        三、民族认同是个体基于外在客观因素的内在主观价值选择
        四、个体价值选择与多层次群体身份认同
    第二节 国家认同
        一、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一致性与冲突性
    第三节 对口援藏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以发展保障促进国家认同
        二、以民族交往推进国家认同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国家认同
第七章 对口援藏政策运行及问题
    第一节 对口援藏与“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一、对口援藏的政策供给
        二、西藏“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第二节 对口援藏政策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
        一、政策研究调整存在滞后性
        二、政策指导的前瞻性不足
        三、项目援建决策程序不完善
        四、项目援建执行有偏差
    第三节 对口援藏政策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宏观政策研究和政策指导
        二、各项援藏政策资源整合的有效性不足
        三、没有形成援藏政策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八章 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对口援藏政策完善
    第一节 对口援藏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一、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探索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径”的需要
    第二节 调整完善对口援藏政策运行机制
        一、体现五个原则
        二、从四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丰富对口援藏政策功能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三、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四、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
结论与展望
    一、客观公正认识和评价对口援藏
    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对口援藏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当前已有研究成果
        1.2.2 已有研究涉及内容
        1.2.3 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面
2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相关概念及时代背景
    2.1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相关概念
        2.1.1 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
        2.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2.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
        2.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际背景
        2.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背景
3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3.1 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战略思想
    3.2 毛泽东“四个现代化”战略思想
    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思想
        3.3.1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3.3.2 江泽民全面设小康社会思想
        3.3.3 胡锦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
    3.4 中国传统小康思想的启示
        3.4.1 中国古代小康思想
        3.4.2 中国近代小康思想
4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地位的思想
        4.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
        4.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4.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4.2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途径的思想
        4.2.1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
        4.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2.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2.4 保障和改善民生
        4.2.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3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重点的思想
        4.3.1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4.3.2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4.3.3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4.4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的思想
        4.4.1 政治保障:党的领导
        4.4.2 理念保障:“五大发展理念”
        4.4.3 原则保障:“六个原则
5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重要意义
    5.1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意义
        5.1.1 完善了小康社会建设理论
        5.1.2 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1.3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体系
    5.2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实践意义
        5.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5.2.2 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
        5.2.3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验借鉴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能源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西藏的能源问题综述
    2.4 评价与总结
3 西藏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3.1 西藏能源资源禀赋及区域分布
        3.1.1 资源禀赋
        3.1.2 区域分布
        3.1.3.资源特点
    3.2 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成果
        3.2.1 西藏能源消费与供给情况
        3.2.2 西藏能源设施供应和运行保障能力
        3.2.3 西藏能源结构调整
        3.2.4 能源惠民成效
        3.2.5 节能和优化环境成效
    3.3 西藏能源产业的主要问题
        3.3.1 供需矛盾突出,差距较大
        3.3.2 产业发展不足,结构单一
        3.3.3 系统分析不够,缺乏规划
    3.4 本章小结
4 西藏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能源消费理论
        4.1.2 能源经济增长理论
    4.2 西藏能源消费需求的趋势预测
        4.2.1 ARIMA预测模型
        4.2.2 数据分析及预测结果
    4.3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
        4.3.1 模型构建
        4.3.2 数据选取
    4.4 实证分析
        4.4.1 检验分析
        4.4.2 回归分析
        4.4.3 分析结果
        4.4.4 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的能源消费预测
    4.5 本章小结
5 西藏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5.1 能源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5.2 模型数据选取
        5.2.1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5.2.2 能源投资费用
        5.2.3 污染治理费用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5.3.1 遗传算法
        5.3.2 模型计算
        5.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6.1 西藏区域内能源发展潜力
    6.2 西藏区域外能源供给潜力
    6.3 西藏能源产业发展初步设想
    6.4 塔尔钦光伏电站项目案例分析
        6.4.1 项目背景与建设地资源概况
        6.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4.3 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
        6.4.4 项目建设方案
        6.4.5 项目运行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西藏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7.1 基本原则
    7.2 主要目标
    7.3 发展战略
        7.3.1 能源产业定位战略
        7.3.2 能源产业结构战略
        7.3.3 能源产业布局战略
        7.3.4 环境保护战略
    7.4 保障体系
        7.4.1 制度保障
        7.4.2 技术保障
        7.4.3 设施保障
        7.4.4 资金保障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后记

(10)小康战略目标下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量的角度看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及需要的赶超速度
三、从收入结构的差异看收入增长的方向
四、可期待的增收动力
    (一)过去10年里,观念变化和能力提高赋予了西藏农牧民更多的人力资本,为西藏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强大且可持续的动力。
    (二)在“十二五”时期,中央政府将给予西藏前所未有的财政补贴和专项扶持,自治区政府又为农牧民的增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障。
    (三)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从中央到自治区各级政府大力强化了对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支撑力度。
五、增收面临的障碍与制约
六、小结与评述

四、拉萨市5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鄢杰. 海派经济学, 2021(03)
  • [2]西藏旅游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研究[D]. 袁帅. 西藏大学, 2021
  • [3]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4]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N].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日报, 2019
  • [5]西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 王恒. 西藏大学, 2019(09)
  • [6]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 潘俊澎. 延边大学, 2019(01)
  • [7]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D]. 侯尤峰.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8]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D]. 王艳冰.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西藏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郅海杰.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10]小康战略目标下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J]. 罗绒战堆. 中国藏学, 2014(01)

标签:;  ;  ;  ;  ;  

拉萨GDP 5年翻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