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趋同”……使世界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96年,一家国际性组织率先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 迅速得到国外知识界的呼应,旋即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1997年2月, 克林顿总统在一篇报告中也使用了“知识经济”一词。这股思潮也波及到我国,“知识经济”已经频频出现国内相关的媒体上,成为各界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
人们在短时间内认同“知识经济”这一新概念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最近几十年来,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成为增长最快、 附加值最高的产业。 1995 年, 全球软件产业的收入已超过2000亿美元,且以13%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其次,以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派,把当今的世界经济增长归之为来自于知识的增长,使人们看到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技术创新的研究者们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在一个国家的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最重要的过程是学习,创新的本质是现有知识基础上的知识新组合。
知识经济的内涵
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1996年提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当今世界一种新类型、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按照OECD的定义,知识可分为四大类:即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 -why),知道怎样做(Know-how),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Know-what 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方面的知识由专门的机构来完成;Know-how 是做一些事情的技能或能力;Know-who是指有关知识在谁那里的信息。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这种知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有明确的区分。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马可罗普最早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并把知识产业分为五大类:研究开发、教育、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和通讯。显然,知识经济所指的范围要宽得多。知识的重大作用已不单体现在某些产业上,而是体现在整个经济上。知识经济是信息产业或社会的更高一级的阶段,而信息产业则使知识经济成为可能。
知识与信息也是有区别的。信息是可以传递的那部分知识,如果按照OECD的划分,信息主要是指“Know-what”(事实)和“Know -why”(科学原理、法则),是可方案化、可编码的知识。而“Know -how”(诀窍)和“Know-who”是一类不能文字化的知识, 它们不是信息,我们称这些知识为诀窍类知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产品制造模式转向知识密集产品,柔性制造系统时代的到来,使制造业竞争中劳动力成本的作用降低了。
需求和制造业的模式向服务活动转移(如保健、教育、休闲、研究开发、营销),尤其是转向知识密集的服务活动。
投资正在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部门,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无形资产投资,如劳动力的培训,计算机软件和专门技术也同样重要,OECD成员国投入研究开发的费用已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服务活动的全球化。随着低成本宽带通信能力的不断增加,服务活动已超越了国界。研究开发活动的全球化,可以说是服务全球化的一个特定的例子。
对什么是知识经济,我们还不妨用事实来理解。
中国人认识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大多是从《未来之路》那本畅销书开始的。知道他是全世界的首富,拥有180亿美元的资产。然而,更多的人也许并不知道,比尔·盖茨的出现正是今天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这位比尔·盖茨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富豪的榜首,名列第二的富豪,资产已与比尔·盖茨相差近一半!近一年来,比尔·盖茨平均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 他的成功与过去我们所熟知成功的例子完全不同。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个世纪里,全球首富全是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数不清的有形原料、产品之上的。而盖茨的事业中没有厂房,他主要的产品是软盘中包含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广泛推广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这是一崭新的产业。现在微软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而且美国1996年全年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二是靠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所创造的。
如果说以上两个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证实,那么,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以知识为基础创造的,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这或许是知识经济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在奴隶社会,奴隶(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理应成为分配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放眼世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整个物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已经由以前的体力和机器转变为知识与信息。知识,已成为今日经济的核心。
知识经济的背景
那么知识经济的背景是什么?
有人说,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富裕时代:粮食富裕时代(50年代末的绿色革命)、工业品富裕时代以及信息富裕时代。
知识经济产生的背景是源于本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信产业迅速兴起,信息处理价格降低,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数字趋同”,国际网络化进程加快,使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和使用方式等产生了第二次革命——
芯片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储存知识的速度。1992年,16兆位的芯片投入批量生产,64兆位的样品已经推出;1995年64兆位的芯片批量生产,而且IBM、东芝、西门子联合开发256 兆位的芯片已展示出来, 并于1997年投入批量生产。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存放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几张光盘可以替代一个传统的图书馆……
光纤和数字化技术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80年代末已研制出每秒传输400兆比特的技术(一条细如头丝的光纤相当于5760 路电话,每秒可传输2500万汉字),紧接着又出现每秒1.6 千兆比特的技术(相当于23040路电话,每秒可传输1亿汉字)。我们国家也能生产每秒2.4千兆的光纤。光纤能传输大得难以想象的信息量。1秒钟便可把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全部传输完……
软件的开发应用使许多知识(包括诀窍类的知识)也可编码和商品化,人们使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如麻省理工学院开发首台数控机床时,邀请了许多长期操作机床且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一同参与软件的开发,将他的诀窍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诀窍转化为设计软件所需的参数。因此,可以这样说,一台数控机床是许多一流师傅的许多年知识的结晶,而当人们购买这些机床时,是购买了这些大量的知识。
虚拟现实可创造出自然本身很少有机会产生的状态,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机会和效率,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和成本。比如以往波音777 的设计要做风洞试验,现在则完全在电脑上进行虚现实设计,其零部件的生产、组装更完全自动化……
网络化消除了人们应用知识所受到的空间、时间限制。如今,美国的Internet网(全球计算机网)正在从学院式走向商业化,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型。全球计算机网已分布在200个国家和地区, 使2000多万个用户得以互通信息,共享数据。
从上述发展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使知识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使知识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由此产生了根本变革。在这样一种新型的经济中,知识取代劳动力而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我们之所以这样关注知识经济,是因为与第一次产业革命一样,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已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和社会结构。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可以递增报酬的事实,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的,这不仅使长期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而且也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扑面而来,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制定——
我国知识经济的对策
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它的理解,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形下发展知识经济?当中国许多农村还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痛苦转变之中,互联网络、VCD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给中国发达地区年轻人带来了知识经济成果的愉悦。在这个既令人困惑不解又振奋人心的时代里,中国面临着种种选择:中国的农业是向高投入、高机械化的模式转变,还是更多地依靠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中国的乡镇工业是向以专用机器为基础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变,还是向以计算机集成技术为基础的敏捷生产方式转变?基于我们对知识经济的初步认识,还无法对所有这些问题作出圆满的回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时发展知识经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三次高经济增长期,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先导,中国都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我们再也不能错过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了。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对策。首先,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开发人的智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创新系统。
知识经济的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形象地体现了“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在知识经济体系下,科学技术不再被排斥在经济系统之外,而是在系统之内的关键生产要素。同时,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体系中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是知识经济中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中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个体系下, 教育不再被看成是一种消费性投资, 而是生产性投资。OECD成员国政府经费开支中,教育经费占12%,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提与保证。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的价值才能够圆满地得到体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流动,最充分地得到应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适应。麦克雷在其《2020年的世界》一书中明确指出:政府的管理品质将成为国家未来竞争的一部分,政府管理的品质也是国家未来的竞争优势之一。在知识经济中,关键是创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需从原来的项目管理走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的管理,从采取干预性政策转向采取调节性政策。为了加强创新和竞争,政府将更多地以伙伴者的姿态与企业一道发展知识经济。同时,政府应当在创造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市场条件方面起主导作用,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新的市场道德的建立和维护、技术的标准的选择和建立等等。
第三,知识经济直接地依赖于知识的产生、应用和扩散,创新系统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我国,政——产——学是构成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走的是一条靠技术引进求发展的道路,强调引进设备,忽视了引进专利、技术诀窍等知识,走了许多弯路,形不成整体的效用。要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各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二是提高组织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效率。此外,民族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以往教育方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知识的掌握等等。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是面对知识经济教育的基本目标。
今天,美国以2%的人口生产出足够全国消费的粮食,若再以2%的人口生产所需的冰箱、彩电、汽车、飞机等工业产品,也就是说少数人用少数时间生产出全社会所需的物质产品,那么,多数人用多数时间干什么?生产知识!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谁掌握了知识,并能率先利用知识,谁就是21世纪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