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析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8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K,CK-MB,LD,LD1,cTnT以及cTnT和肌红蛋白的床旁快速试剂,肌红蛋白和CK-MB的斑点试验。结果:实验组的cTnI、CK-MB、CRP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DD、UA检测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K,CK-MB,LD,LD1,cTnT以及cTnT和肌红蛋白的床旁快速试剂,肌红蛋白和CK-MB的斑点试验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胸痛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生化标志物;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22-01
Clinical valu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ethods:The levels of CK,CK-MB,LD,LD1,cTnT and cTnT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receiv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Protein bedside fast reagents,myoglobin and CK-MB spotting tests. 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cTnI,CK-MB and CR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DD and U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CK,CK-MB,LD,LD1,cTnT and cTnT and myoglobin,respectively,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yosin and CK-MB.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biochemical markers in acute chest pain Diagnosi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biochemical markers;ischemic heart disease;clinical value;
前言: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不论在技术上组织上都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向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疗技术发展不仅必须满足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在经济上还必须讲究效率,一定要控制住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临床工作中如何恰当地应用这些试验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临床医师必须避免AMI的漏诊,由于AMI对人危害很大死亡率较高,在美国估计有2%~8% AMI因误诊不能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由此而引起的死亡和合并症占急诊中因不当治疗损失的20%。在这方面医师承受着患者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诊断AMI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本研究通过测定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cTn)、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尿酸(UA)等标志物,以探讨其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重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最终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和WHO诊断和命名标准的AMI为研究对象,并排除痛风、恶性肿瘤、炎症(包括心肌炎)、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血栓性疾病、骨骼肌疾病等。实验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5±5.4)岁:对照组4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5.8)岁。三组间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对照组以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6h内人院,以发病12h采血检测。采cTnI用单克隆双抗体夹心法(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D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CPR采用速率三者比浊法,UA采用没法,CK-BM采用免疫抑制法,均按操作说明检测。
1.3检测标准
各个生化标志物的阳性判定制:DD>0.25mg/l、UA>420μmol/L、CRP>8mg/l、cTnI>0.15)μg/L、CK-MB>15U/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cTnI、CK-MB、CRP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DD、UA检测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大幅提高,并逐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重,其中的AMI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危险的类型。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基础。因此选择最佳的检测项目并准确使用以提高AMI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是十分重要。临床工作中如何恰当地应用这些试验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问题。一方面临床医师必须避免 AMI的漏诊,由于AMI对人危害很大死亡率较高,在美国估计有2% ~ 8% AMI因误诊不能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由此而引起的死亡和合并症占急诊中因不当治疗损失的20%。在这方面医师承受着患者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诊断 AMI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而在另一方面胸痛的发生率极高,因此相关的个人花费和国家花费又是极高,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50年代诊断AMI的一大进展是测定血中有关酶的变化,成为WHO诊断AMI三大要素之一,历史上曾先后测定过乳酸脱氢酶(L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以及CK和LD同工酶,其中CK-MB还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从 90年代以来临床化学家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心肌特异蛋白上。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肌红蛋白和心肌特异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特异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不是一种新的标记物,早在 70年代就曾试用于诊断AM I,但由于其它肌肉组织也含有Mb,因此诊断 AM I的特异性不是很高,但仍可起到一定的诊断辅助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DD、UA两个指标,阴性结果对排除缺血性胸痛有意义。因此,cTnI、CK-BM、CRP、DD和UA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一个简单可性感、互相补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志,可以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对他们进行积极治疗,以免漏诊、误诊。
综上所述,cTnI、CK-BM、CRP、DD和UA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一个简单可行,、互相补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志,可以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对他们进行积极治疗,以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苏汉文,李栋,李艳,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肌酸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临床应用的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6):417.
[2]刘广倩,姚国新,徐永祥,等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J].分析现代医院2012,7(25):541
[3]朱时法,刘彩玲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1,27(24):3737
论文作者:杜东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缺血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蛋白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病论文; 心肌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