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难点论文,对策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比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商业银行正式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新体制已经几年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难点大体有:一是资本结构单一及资本充足率过低;二是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比例管理缺乏弹性;三是不良资产比例过大,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挑战;四是刚性的利率管理以及对利率的迟钝反应,不利于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弹性操作;五是政府对银行正常业务的过度干预以及国有企业的贷款刚性要求等。这些是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大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多渠道增加银行资本金,调整银行的资本构成,使其达到通行的国际标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如果再考虑到未被冲销的呆账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加突出。成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长期坚持银行所有制国有的纯洁性,堵塞了通过民营经济和外资补充资本的渠道;银行盈利能力极差,靠利润留成来补充资本的能力很小;财政在投入第一笔资本金后,资产规模有了数倍的增长,但一直无力追加新的资本;资本的结构矛盾突出,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长期补充不足,并基本占用在呆账资产和固定资产形态上,也不重视附属资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金和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券)的补充,至今还没有高度重视重估储备和混合资本工具(债务/股票)补充附属资本的办法。下一步的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混合(债务/股票)资本工具和重估储备补充附属资本的潜力是比较大的。目前,我国银行资本金的补充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潜力可挖:第一,加大力度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不切实采取措施减少不良资产,消除其对资本金的巨大威胁,其他一切增加资本金的措施都无济于事。实际上,已经吞噬了银行的资本金。减少一份不良资产,也就减少了一份对资本金的压力。第二,坚决实施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发行普通股、永久性优先股和有到期日的优先股),改造后的商业银行,有的可以上市,有的可以不上市。股份制改造的好处,不仅仅是个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资本金的长期补充机制。同时,资本溢价还是重要的核心资本来源。第三,重视附属资本的补充:一是可发行为期20-30年的资本性长期债券和可转化债券;二是发行有到期日的优先股及获取其溢价;三是发行原始期限不低于五年的次级债务;四是确保留足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并通过制度约束确定为附属资本的补充途径;五是重估银行的房地产,其重估值与原始账面价值的溢价部分可五五折作为附属资本的补充;六是国家财政对银行资本金的投入要形成制度,投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国家意欲控股的程度两大因素。
2.按商业性经营原则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是银行存款,主要资产是银行贷款。同国际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存在几个明显的差距:一是单位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的品种很少,不能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存款用途的个性化需要;二是回购协议的融资规模不大,限制了商业银行灵活负债和增加流动性的能力。三是未能有效使用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来解决资金不足的主动负债方式。近二十多年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竞争的国际化,大大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业务的开展。各国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吸收存款、发行商业票据、CD存单和银行债券以弥补自己的资金来源不足。特别是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来源充足、货币品种多样、借款手续简单、交易金额巨大,是商业银行弹性管理资产负债并达到比例要求的理想金融市场。四是资产结构单一,绝大部分资产表现为银行贷款,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集中贷款。同时,资产业务发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不足:(1)证券投资业务发展不足。商业银行购买政府长、短期债券,优质公司债券,有限的股票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业务。而我国在这方面的限制还比较多,与金融服务的开放趋势相悖。(2)在消费贷款方面,资产运用的业务也相当保守。中国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差异很大,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收入比较稳定、基本需求已经满足,有超前消费愿望和对未来收入充满信心的消费群体,他们虽有一定的储蓄,但现实的购买力不足以支持他们买得起汽车、房屋或去国内外旅游,只要银行能提供消费信贷,搞分期付款,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加入WTO以后,这个客户群将是国内外银行争夺的重点。从负债结构方面讲,要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收入、不同风险意识和不同消费文化的巨大差异;针对不同的公司、企业性质设计不同的金融投资工具。新的创新金融工具不但要有时间上、收益上的不同,还要有功能上的不同。在我国,目前很有潜力可挖的是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向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外商业银行借款和股份制改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中心城市的银行,可以积极发行可转让大额存单。此外,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用回购协议解决短期资金的融通问题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资产结构方面讲,首先要解决的是贷款向国有企业过度集中的问题,今后贷款选择的首要条件不是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注意向优秀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逐渐允许银行持有其他银行的股份和大型优秀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购买基金;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要把业务推向收入较高、且比较稳定的人群,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要尽快大力开展这种业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利于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还要解决金融分化的问题和金融工具间的转化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发展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和信托市场。
3.剥离和化解不良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剥离近1.4万亿元之前,估计占其总资产的32%-35%;剥离后,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化解,到2002年末,还有26.1%左右,与10%的国际警戒线还有不小的差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侥幸逃脱危机的直接攻击,是由于事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整顿和没有开放资本项目,并不等于我们的经济、金融就不存在与危机国家类似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不良资产比例远远高于危机爆发的国家。庞大的不良资产,加大了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度。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集中表现为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因此,一切解决国有企业困难、搞活国有企业的措施,都是对金融稳定的巨大支持。同时,新增的银行资产,一定要把不良资产的比例降下来,也就是说,通过经济、金融发展、扩大银行优质资产的总规模,来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只有把这个比例降下来,才有可能执行国际通行的比例管理规则。
4.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众所周知,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品种可以随着预期利率、风险和收入的改变而调整。而僵化的利率体系不可能准确、快速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不可能向社会的投资者和求资者发出准确的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相当被动和盲目。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快推进银行利率的市场化。这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供很好的外部条件。因此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及其结构的调整对银行的盈利影响很大。各国商业银行都很重视利率的敏感性分析。例如,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战略认为,银行必须准确预测利率的变化趋势和幅度,主动调整利率敏感性不同的资产与负债,从而达到增加银行收益的目的。但我国的利率管理是高度集中的,商业银行无权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利率,进而调整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由于利率缺乏弹性,银行、存款和借款方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商业银行也就无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资产、负债工具来改变自己的比例结构,达到增加银行收入的预期目的。
5.进一步调整政企和银企关系。政府的工作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做“市场做不了或不愿做”的事。但是,各级政府的职能,往往突破这道边界,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和后患。比如,政府大量兴办国有企业,但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国家银行的贷款,靠高负债运转;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急功近利式的攀比,造成了大量的投资失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无效供给,资源浪费触目惊心。由于投资项目决策失误、投资浪费严重,由此引起的高负债和不良资产构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祸患。只有理顺政企关系,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摆正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的调整,而政府角色的调整又必须依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银行是个特殊企业,资产负债管理首要服从的是“三性”原则,国退民进,避免各级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施加压力,为行政辖区内的企业盲目争取银行贷款,为连年亏损的或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争取安定团结贷款,是减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首要条件。社会稳定贷款、首长条子贷款、非经济行为贷款等是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大干扰因素。
标签:银行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资产管理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资产负债管理论文; 负债融资论文; 金融论文; 资本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