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投资_银行论文

外国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市场论文,外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限制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43个成员国。根据WTO协议,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将在五年内逐渐放松。同时,外资银行可以为中国企业和居民办理外汇业务,外资银行的人民币服务对象将可以扩展到中国企业甚至居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2004年,银监会批准首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展人民币业务,这些外资银行大部分设在上海和深圳。到2004年底,已经有105家外资银行获准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到2006年底,所有的外资银行均可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2007年,外资银行将能为中国居民提供购买汽车等消费品的“按揭贷款”,外资银行将和中国本地银行一起,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表1 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时间和地域限制

年度 外资银行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区

2001 浦东,深圳,大连和天津(4城市)

2002 +广州,青岛,南京和武汉(8城市)

2003 +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12城市)

2004 +昆明,珠海,北京和厦门(16城市)

2005 +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20城市)

2006底 全中国

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活动仍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中国开设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至少需要5亿人民币的总资本,这个资本要求是中国的银行到欧洲开设分行的十倍以上(D.Flouzat,2004)。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资本充足金必须大于或等于其总资本的8%;外资银行不能给予同一客户超过总资本金25%的借款;外资银行的不动资产必须小于或等于其总资本的40%,短期资产必须大于或等于短期债务的25%;外资银行在中国本地揽储的外汇资产不能超过外汇总资产的70%。由于严格的行业限制,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4%。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1980年,中国市场上只有一家美国银行、两家英国银行、两家日本银行和一家法国银行。到2005年初,已经有400家以上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亚洲银行占外资银行总数的49.18%;欧洲银行占34.51%;美国银行占13.86%。这些在中国开设分行或银行代表处的国家均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2004年至2005年间,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行多达37家。

从近期发展趋势来看,外资银行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的分行或者办事处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呈多元化,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用其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吸引中国的高端客户;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入股中国本地银行。

1.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布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外资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大连、厦门等东部沿海城市。162家获准在中国开展日常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有146家开设在上海,其余的开设在北京和深圳。外资银行代表处也集中在上海、深圳、厦门、福州等城市。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新增的外资银行中,11家开设在上海,7家在深圳,6家在北京。由此可见,发达地区和城市是外资银行的重点目标市场,以京沪深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域定位逐渐有所区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使其成为外资银行最为集中的城市和众多外资银行在华总部所在地,也是外资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或经营模式试用地,因此上海将成为众多外资银行首选的城市;北京作为经济调控中心和金融资源的中心,在2004年底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之后,外资银行在北京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深圳凭借其雄厚的金融基础以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在CEPA及其后续协议的推动下,在规模和赢利增长方面都将实现有力的增长。

除京沪深三个城市之外,厦门、大连、福州、广州等城市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在2007年自由开展人民币业务之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

为何外资银行在中国首选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给予了东部沿海地区优惠的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较发达,人均GDP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联系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可以理解外资银行为何选择落户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

2.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随着对外资银行限制的逐渐取消,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将能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币种,虽然业务范围呈多样化,但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始终是发展高端客户。

根据银行业调查统计,一个商业银行60%以上的利润是由高端客户(即少于10%的客户)创造的,外资银行在金融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也是其吸引高端客户的优势。从客户分布特征看,外资银行的公司客户主要是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部分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同时也积极拓展在华外籍人员、港澳台华人等优质中外零售客户市场。外资银行非常注重对在华外企提供贷款、担保、存款、外汇等方面的金融服务,这是他们传统的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外资银行也开始积极开拓中国本地居民市场,为本地居民提供存款、贷款、按揭等业务,但是外资银行在吸收中国居民客户的时候,往往设立一些“准入规则”,和中国本地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宽松条件完全不同。例如,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开业时提出对月均存款余额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客户,每个月要收取6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随后,汇丰银行北京分行也提出存款收费制度,要求每6个月的月均存款余额应在2000美元以上,否则每6个月收取20美元或等值货币的账户管理费。通过这些“准入规则”的遴选,外资银行往往得到的是量少质优的客户。这种定位高端客户的策略,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弥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高额投入和运营成本。

3.提供金融创新产品

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定位于高端客户群,外资银行的吸引力何在?外资银行吸引客户的主要优势在于金融创新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整体较高,产品创新机制比较完善。目前,在华外资银行除了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先后推出了包括与股票指数、商品期货指数、债券指数、甚至是黄金、石油和水等资源类海外金融产品指数挂钩的多类型外汇理财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外汇理财产品市场。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非常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发,部分外资银行申请开办了国债承销、保险托管、基金托管和代理保险业务,以及根据客户需要推出的电子旅行支票、商业票据保管、紧急备用现金服务等产品。2007年,信用卡业务放开之后,外资银行在信用卡服务和网上银行的优势也将体现出来。

很多外资银行将自身优势与本地客户的需求相结合进行金融创新的本土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分析国内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产品创新。比如外资银行结合内地企业客户的需求,先于中资银行为其提供保理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有些外资银行已经参股中资机构开展汽车信贷业务,这些本土化的金融创新既贴合了本地客户的需求,又突出了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满足其高端客户的需求。

4.入股中资银行

实际上,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有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已经有10年的历史。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规模和重要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2003年底银监会发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单个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从15%提升至20%,中资银行的总外资股本不超过25%。

在前期,外资银行参股的大部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中,已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5家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华夏银行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外资银行还成了渤海银行发起人之一。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渐成为外资银行参股的目标。表2是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参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

2005年6月份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投资30亿美元收购建设银行9%的股份;7月份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一个财团同意收购中国银行10%的股份;8月份高盛为首的一个集团签署协议,斥资30亿美元收购工商银行10%的股份。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这一系列入股商业银行的行为,说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由开设分行转向购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中国国有银行拥有分布广泛的网点和稳定的客户,通过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外资银行可以从地域、业务范围等方面更好地渗透中国市场。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其成本也大大低于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所以入股中资银行在近年来成为一种趋势。

三、外资银行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会和冲击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系统逐步走向正轨,但是由于不良资产多、准备金不足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长期缺失,中国银行系统仍然相当脆弱。客观地说,国内银行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原本脆弱的国内银行不得不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同时争夺市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银行业的潜力很大,重要的是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深化改革一方面要通过金融改革把中国银行系统引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调整银行业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关系,另一方面,要鼓励国有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新产品,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强监管的目的是既要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要适当地保护中资银行。例如国有商业银行有着网点广、客户群大、信用度高等诸多优势,监管机构对银行零售业可以进行适当的保护。很多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对本地的银行业市场都有所保护,这也值得中国监管当局借鉴。

标签:;  ;  ;  ;  ;  ;  ;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投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