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成为“育儿专家”——学会了解孩子的渴望与需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能论文,孩子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故事1:“下雪了!”
我的女儿想象力很丰富,有一次她趴在阳台上。嘴里喊着:“下雪了,下雪了!”
我很吃惊:明明是3月天,哪来的雪?而且又是在上海!
跑过去一看,原来她正在将雪白的餐巾纸撒下楼去。虽然雪片没有这么大的,可我们家住在三楼,放眼看去,倒也真的像是在下雪。我当时心里很矛盾:说她吧,她已经撒了很多了,而且看她那么高兴,实在不忍心,可是弄得满地纸片也不行啊!想了又想……
“荧荧,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雪,是不是?”
“是啊!”
“天上下的雪落到地上,最后会化掉;而你下的雪,会不会化掉呢?”
“哈哈哈,当然不会了,那是餐巾纸啊!”
“那么,就让那些‘雪’随处飞扬吗?”
女儿很聪明,马上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她说:“妈妈,我知道了,待会我会把它们弄干净的。”
……
最后,我和女儿一起下楼,将地上的餐巾纸尽量拾干净。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又向她讲了一些环保的知识,告诉她要懂得爱护环境,懂得尊重环保叔叔、阿姨的劳动,否则就不会再有纯洁的雪了!
专家的话:
“过错”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单纯的惩罚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当你与孩子站在一起,支持他同时帮助他去改正时,孩子就能从中学到更多。比如:孩子与同伴发生了冲突,把对方的头打破了。这时,即使你把他的头也打破却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怎样帮助孩子去弥补过失,从中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的规则!
故事2:“我还要……!”
我的女儿非常喜欢坐投币电动车,但我每次只给她一块钱,只准她坐一次。
有一次,她坐完后,看到别的孩子能坐第二次,就开始求我:“妈妈,再给我坐一次吧,坐完我就走!”看着她渴望的眼神,我也就心软了,又给了她一个硬币,没想到她坐完后,还要再坐。这下我有点后悔刚才真不应该这么轻易答应她,于是我说:“你不是说过,坐完这一次就好了吗?”也许“撒娇”和“耍赖”是孩子的武器吧,她开始哼哼唧唧,做出要哭的样子,但我这次下了决心:你不走算了,我走了!
我快速离开,走到一个拐口处,停下偷偷地观察她:她左右看着,刚开始并不着急,可不一会儿,她发现我始终没有出现,就慌慌张张地跳下电动车,朝我走的方向追来,快到拐口时,我又开始往前走,我知道她会看到我。她喊着:“妈妈,等我一下!”一路追过来,还拉着我的手,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电动车”的事!
专家的话:
“任性”是因为孩子心里明白:你最终会答应我的!但“任性”也是件很费劲的事,哭、喊、叫、跳都是很累的,尤其是孩子的这些行为本来是要让成人看的,让你们心疼或“害怕”,然后答应他的要求。但如果没人看了,他也不会这么奋力“表演”了,尤其是看到你们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他就会慢慢丢掉这些招数的。在一些公众场合,你不妨也向这位母亲学学,或者干脆拖着孩子先走,但不要说话,等到了你认为安全的地方,再“冷处理”——不理不睬!要记住:最好你平时就“说话算数”,不轻易改变原则。孩子可比你想象得还要聪明与敏锐,他很会见机行事的!
故事3:“这个不好玩,我要那个!”
我儿子才上中班,可他的东西好像比我还多。专门有一间小房间是属于他的,那里有他从小到大的玩具。可他好像都不大感兴趣,但他在幼儿园却经常发生与小朋友抢玩具的事情,回来问他“为什么”,他总是说:那个好玩!
开始我没有太在意,只是告诉他:以后不要抢人家的东西,你要的话妈妈就给你买!由于我平时工作忙,所以孩子要什么一般都尽量满足他。可后来发现,其实他抢的许多玩具我们家都有,即使没有的,买给他他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到了幼儿园,他照样会去抢人家手里的玩具。幼儿园老师说,他好像根本不是要玩具,就是喜欢“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儿子,也许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好好去了解他。可能平时太忽略与孩子交流了,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因为觉得有图书、“玩具”等陪孩子就行了,其实这些都不能代替“人”啊,尤其是小伙伴。于是,我开始调整策略:
1.每天保证不少于半个小时陪儿子“玩”。
2.鼓励儿子将旧玩具玩出新花样,让儿子会“玩”,并逐渐懂得:头脑才是最好的“玩具”,只要肯动脑筋,自己的玩具就是最棒的。
3.有选择、有控制地购买玩具,玩具多而不利用,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4.双休日创造同伴交流的氛围,在共同玩的过程中,启发儿子学会与小朋友相处与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儿子与小朋友“抢玩具”的事情果然减少了,偶有发生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不再是单纯以“抢”为乐了。儿子开心了,我也就放心了!
专家的话:
“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但孩子只有玩具是远远不够的,不管他拥有多少。“玩具”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在于“玩”,所以激励孩子学会玩、创造玩,在玩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交流与合作的妈妈,比那些不断买新玩具给孩子的妈妈要聪明得多!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与孩子相通的心,懂得孩子真正的渴望与需要,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