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 545300
摘 要:“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日益严重,很多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孝道缺失严重,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有肩负起“传承孝道、重拾道德”的责任。所以,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孝道教育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百善孝为先。孝道在我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孝经》成为后世儒家孝道的经典,孔子认为“孝”是人生的主要内容,“孝”为“仁”之本。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孝道和忠君联系亲密。宋代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就把“孝”排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儒家的孝道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使命所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渗透了孝道教育,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孝道教育的意义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引光武帝诏说:“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认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身体力行的法则。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注意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最重要的方式是进行孝道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忽视了孝道教育,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对父母只懂索取不知回报。父母为儿女费尽了心思,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现如今,孝敬父母不仅仅被视为家庭美德,而且已逐渐上升至个人、民族及国家的整体素质的高度。为此,需要从“孝”做起,“老吾老”再“及人之老”,“幼吾幼”再“及人之幼”。所以,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又是对他们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途经。
二、语文教学渗透“孝道教育”策略
1.发挥教材的作用,发掘孝道的动情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孝道教育素材,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老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中多处典型的神情、动作的白描,使得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跃然纸上:如写三姐出嫁时的母亲,“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挣扎”、“咬”、“扶”、“看”等一系列的动作,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那冰凉的手、没有血色的脸以及咬着嘴唇的神情,勾勒出母亲坚强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四次写到母亲为儿女而流泪。其中三次是“含着”的,一次是“一串串”的,有泪无声,这是极富理智克制的结果,体现母亲对儿女的爱。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事例平凡,脉络清晰,但就是这样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却蕴含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个“情”字,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亲情;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时,许多学生热泪盈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作为子女,应在细微中感受父母的爱,更要珍惜爱、回报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诵读经典国学作品,触动学生灵魂
国学经典往往都是孝道的典范。诵读这些教育典籍,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古籍的语言魅力,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现代学生通过读国学经典,懂得孝道,更能触动学生的灵魂,加深对父母的感情。我们可利用周一、三、五晚读等时间,带领学生开展读经活动,如对《弟子规》、《孝经》、《学庸论语》等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吸取精华,弘扬孝道。
同时我还让学生课外去收集孝道故事,然后让他们利用班会课举行“讲‘孝道’故事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明白了古人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如《卧冰求鲤》中的王祥,《黄香温席》中的黄香,《尝粪忧心》中的庾黔娄……这些经典的孝道故事,会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由此及彼,自然就有了对父母的感恩,培养了他们孝敬父母的品德。
3.用朗诵、演讲比赛,推行孝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之间的思想和做法是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假如每个学生都心存孝道,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在家爱父母,在校爱同学、老师,在社会上关爱每一个陌生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每个学期举行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感恩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学生精神饱满,激情昂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点滴小事谈起,讲述自己身边的孝道故事,发自内心地抒发对父母的爱,体现对父母的敬。学生激情澎湃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赢得了台下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上学期我们年级还举行了“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为主题的《弟子规》朗读比赛。通过这种生动、活泼而有趣的活动,孝道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创设教育情境,自觉践行孝道
在学生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认同并对其典型形象产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教育情境。当年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我先播放一些表现父母关爱的视频或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创设一种浓浓的感恩情境,接着对学生发问:“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他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父亲。”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虽然相对肤浅,但已基本领悟到了文章的主旨。以此为基础,乘胜追击:“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在现实中的表现,充分发挥想象力,文中的‘我’平常表现会怎样,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进行讨论,发掘文中蕴含的孝道精神。最后,引入现实,追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如何对父母尽一份孝道呢?”一步步地引导,浓浓的氛围中,把孝道思想灌输给学生。
我还会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开长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孝敬父母的心声。今年5月14日是母亲节,我让学生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周记,后来绝大多数学生写得很感人:我1611班的何跃是一位学困生,平时作文不是记流水账,就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东拉西扯不知讲些什么,可是当时他却在周记中写了“得意的时候,你不一定能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你那谆谆教诲总能让我不再迷失自己;失意的时候,你却一定在我的身边,你的鼓励及安慰,总能让我在逆境中找到自我。这个人就是母亲,就是妈妈!”一段让我感动。上学期开家长会,我设计了一个感恩环节:让学生写一段感恩的话连同一个苹果送给家长后给家长一个拥抱。当时许多学生家长泪流满面,甚至有些学生哭出声来,场面感人。
通过这样一些情境设置,让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苦,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让“孝道教育”得到具体的落实。
总之,要让学生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行待”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是重要的途径。孝道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资源中蕴涵丰富,在具体教学课堂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掘各种相关孝道教育资源,整合各种孝道教育素材,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教育持之以恒地推行下去,就会达到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锦 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刘向 新序说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十三经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4]杨伯俊 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叶光辉 杨国枢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洪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孝道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孝经论文; 母亲论文; 孔子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论文;